李玉华
- 作品数:75 被引量:35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联体儿影像学检查的价值(附四例报告)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联体儿影像学检查的表现。方法 运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 (X线平片 ,B超 ,胃肠钡餐造影 ,钡剂灌肠造影 ,逆行肾盂造影 ,尿路逆行插管造影 ,心脏彩色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对 4例联体儿进行检查 ,并对照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例联体儿中 3例为胸腹联体 ,1例为耻骨联体。 3例胸腹联体表现为肝脏及胸骨下端融合 ,4例联体儿中 8个患儿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1例耻骨联体 2个患儿共有 1条直肠。 1例胸腹联体和 1例耻骨联体 2个患儿有颅脑异常。结论 通过影像学检查能较全面地了解联体儿内部脏器的结构 ,对评估能否手术、手术方案的设计及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 金彪朱铭李玉华张永平王秋艳高煜冯赟刘明
- 关键词:联体儿影像学检查新生儿疾病畸形X线诊断B超
-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MRI表现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MRI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0例肝豆状核变性的儿童进行治疗前脑部及腹部的MRI检查。其中 12例治疗后进行了复查。结果 治疗前 40例MRI中 ,2 3例病人有脑部异常信号 ,16例病人肝内大量弥漫性结节状异常信号。 12例复查病例中 ,7例脑部的病变变小或消失。 6例肝脏病变消失。结论 MRI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高煜范国平冯斌刘明金彪王秋艳李玉华朱杰明
- 关键词:儿童肝豆状核变性MRI
- 先天性心脏病伴冠状动脉高位开口的影像学诊断
- 2002年
- 目的 报道 6例先天性心脏病伴冠状动脉高位开口病例 ,并评价其影像诊断方法。方法 6例均做了心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 ,其中 2例还做了MR检查。 6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6例均为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心血管造影正确诊断了全部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2例MR检查诊断了其中1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 ,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了 1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结论 正确诊断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很重要 ,各种影像诊断方法中 ,心血管造影最可靠 。
- 朱铭李玉华钟玉敏
- 关键词:心血管造影术合并症影像学诊断先天性心脏病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三种影像学诊断特性比较被引量:18
- 2001年
- 目的 比较头颅超声 (US)、CT及磁共振成像 (MRI)三种影像学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的诊断特性。方法 对 2 0例新生儿HIBD和 15例正常新生儿进行US、CT及MRI同步对照检查。结果 头颅US、CT、MRI对诊断新生儿HIBD的正确诊断率及阳性率分别为 89%和80 %、94 %和 90 %、91%和 85 %,三者的阴性率均为 10 0 %。US对早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分辨率明显高于CT和MRI。MRI能清晰地诊断以往US和CT未能诊断的旁矢状区损伤。借助MRI诊断 ,旁矢状区损伤在CT中的表现也得以辨认。三种影像诊断方法对脑水肿、基底神经节丘脑损伤、脑动脉梗死及晚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分辨率基本相似。结论 US、CT和MRI对诊断不同的新生儿颅内病变各具特点 ,临床应合理选择 ,互补诊断 ,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颅内病变的正确诊断率。
- 谢利娟陈惠金陈冠仪张忠阳李玉华朱杰明
- 关键词:脑缺血脑缺氧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
- 儿童颅内转移性肿瘤的CT特点被引量:1
- 1996年
- 目的:分析儿童颅内转移性肿瘤的CT特点。材料和方法:16例颅内转移的原发灶中颅外神经母细胞瘤6例、颅内生殖细胞瘤4例、髓母细胞瘤2例、白血病2例、淋巴瘤1例和脑干肿瘤1例。15例中原发灶或/和转移灶经组织学证实,仅1例脑干肿瘤及其转移为CT诊断。原发肿瘤诊断年龄从2至13岁,平均8.7岁,从原发肿瘤诊断至发现转移的间隔时间从0至42个月,平均13.1个月。结果:柔脑膜转移在16例中有10例,占62.5%:脑实质转移8/16,占50%:硬膜外转移4/16,占25%。结论:CT对各种类型颅内转移的诊断是有价值的。与成人相比,儿童脑外转移(硬膜外转移和柔脑膜转移14/16,占87.5%)明显多于脑内转移(8/16,占50%),脑内转移主要是由柔脑膜转移而不是血行转移发展而来。
- 朱杰明李玉华金惠明沈玉成
- 关键词:CT儿童颅内肿瘤
- 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及影像学检查的必要性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分析儿童中枢性尿崩症的病因。材料与方法:复习180例儿童尿崩症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做过CT或MRI检查的105例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原发性尿崩症59例,继发性尿崩症46例。结论:儿童中枢性尿崩症中继发性尿崩症占有相当高比例,一些开始诊断为原发性尿崩症者,若干年后可能出现鞍区肿瘤。鞍区影像学检查对儿童中枢尿崩症的病因分析起决定性作用,影像学随访也是非常必要的。
- 李玉华朱铭张永平薛建平朱锦勇顾学范沈永年叶军
- 关键词:尿崩症磁共振成像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超声CT及MRI的诊断特性比较被引量:16
- 2003年
- 目的 近年来 ,MRI开始应用于临床 ,但迄今为止 ,国内尚未开展新生儿颅内病变各影像诊断手段的系统对照研究。MRI对新生儿各种颅内病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研究如何 ?CT、B超和MRI比较三者谁优 ?临床又如何互补应用 ?这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应用头颅超声、CT及MRI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同步对照检查 ,比较 3种影像方法的诊断特性。方法 对 36例患儿在头颅超声检查的同时进行头部CT、MRI检查。结果 超声对颅内出血尤室管膜下出血 (SEH)和脑室内出血 (IVH)的分辨率明显强于CT和MRI。CT和MRI则对硬脑膜下出血 (SDH)和蛛网膜下出血 (SAH)以及对颅内病变分布范围的整体显示显著优于超声。尤MRI能清晰诊断超声和CT难以诊断的脑实质点状出血。结论 超声、CT和MRI对诊断不同的新生儿颅内出血而各具特点 ,各有利弊 ,临床应合宜选择 ,互补诊断 ,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颅内病变的正确诊断率。
- 谢利娟陈惠金陈冠仪李玉华朱杰明张永平
-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MRI蛛网膜
-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磁共振检查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评价磁共振对手术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和检查技术。资料与方法 75例手术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作了磁共振检查 ,扫描序列为自旋回波T1WI序列 ,梯度回波电影序列和造影增强的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结果 75例中 ,法洛四联症等病变作右室流出道补片 2 5例 ,其中 7例补片远端吻合口狭窄 ,2 3例为Fontan或Glenn一类手术后 ,5例吻合口有梗阻。 12例为主动脉弓病变术后 ,3例有残余梗阻 ,75例磁共振均清晰显示术后改变。结论 磁共振对手术后复杂先心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其中造影增强的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必不可少。
- 朱铭李玉华钟玉敏孙爱敏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术后
- 第5例呕吐—乏力—镜下血尿—淋巴结增大(Ⅰ)
- 2001年
- 陈惠金李玉华
- 关键词:呕吐乏力血尿淋巴结增大头颈部肿瘤
- 儿童甲状腺肿瘤的CT诊断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儿童甲状腺肿瘤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 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甲状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甲状腺腺瘤 9例 ,甲状腺癌 2例 ,淋巴瘤 1例。结果 甲状腺腺瘤中囊实性 4例 ,实性 5例。其中 1例实性甲状腺腺瘤伴桥本甲状腺炎 ,表现为弥漫性甲状腺组织内一稍高密度肿块影 ,增强后明显强化 ;其余8例平扫为低于甲状腺组织的低密度肿块 ,均无钙化 ,增强扫描后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甲状腺癌 2例均为弥漫性的肿块 ,增强前后密度极不均匀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并伴有颈部淋巴结增大。淋巴瘤 1例 ,为局限性均匀低密度影 ,占位较明显 ,增强后强化明显。结论 CT有助于诊断儿童甲状腺肿瘤 。
- 周莺张玉珍朱铭李玉华
- 关键词:儿童甲状腺肿瘤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