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淑媛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皮肤
  • 2篇敏感性
  • 2篇敏感性皮肤
  • 1篇源性
  • 1篇乳酸
  • 1篇神经源
  • 1篇神经源性
  • 1篇皮肤神经
  • 1篇自我
  • 1篇辣椒
  • 1篇辣椒素
  • 1篇感知
  • 1篇感知性

机构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2篇李淑媛
  • 1篇刘小萍
  • 1篇高延瑞
  • 1篇王学民
  • 1篇陈双瑜

传媒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电流感觉阈值在诊断神经源性敏感性皮肤中的意义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电流感觉阈值(CPT)在诊断神经源性敏感性皮肤中的意义。方法:初步筛选60名自我感知为敏感性皮肤的受试者,再分别采用乳酸试验、辣椒素试验半主观评判阳性和阴性结果进行分组,乳酸试验或辣椒素试验阳性为敏感性皮肤,二者均为阴性为正常对照组。其中辣椒素试验阳性提示神经源性敏感性皮肤,并采用CPT检测方法评估各组神经敏感性。结果:辣椒素试验阳性组和正常对照组CPT值在5Hz频率下分别为(6.67±6.37)和(11.90±8.37),250Hz频率下分别为(12.67±7.61)和(26.33±13.75),2个频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辣椒素试验可以反映皮肤神经敏感性的改变,CPT测试可以客观地反映皮肤神经敏感性改变的程度。故辣椒素试验结合CPT测试可以评估皮肤神经敏感性。敏感性皮肤与无髓鞘C和有髓鞘Aδ两种神经纤维有关。
李淑媛王学民高延瑞陈双瑜刘小萍董亚琪樊国彪
自我感知性敏感性皮肤的机制及其评判被引量:5
2013年
该文介绍了自我感知性敏感性皮肤的定义、分类、发病机制及其评判,说明其发病机制除以往研究所述的屏障功能下降以外,神经敏感性增高以及遗传的作用不容忽视。新兴的neurometer(CPT测试仪)系非创仪器,在检测自我感知性敏感性皮肤的神经敏感性中具有重要意义。
李淑媛王学民
关键词:皮肤敏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