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英

作品数:15 被引量:113H指数:6
供职机构:延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3篇芬太尼
  • 2篇异丙酚
  • 2篇躁动
  • 2篇神经阻滞
  • 2篇手术
  • 2篇苏醒
  • 2篇苏醒期躁动
  • 2篇全麻
  • 2篇全麻苏醒
  • 2篇全麻苏醒期
  • 2篇全麻苏醒期躁...
  • 2篇肥胖
  • 2篇丙酚
  • 1篇单次
  • 1篇单肺
  • 1篇单肺通气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机构

  • 13篇延安市人民医...
  • 1篇延安大学

作者

  • 13篇李海英
  • 3篇刘海
  • 3篇刘晓华
  • 3篇王燕
  • 2篇李立新
  • 1篇张剑
  • 1篇白延斌
  • 1篇艾伦
  • 1篇王燕
  • 1篇郭键
  • 1篇张红梅
  • 1篇郭建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佐辛降低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手术患者140例,根据病历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5 mg地佐辛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5 m L 0.9%Na Cl溶液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拔管前5 min、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进行躁动评分和镇静评分;于拔管后10 min对两组患者舒适度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结果拔管前5 min、拔管时以及拔管后5 min观察组患者躁动评分分别为(1.11±0.13)分、(1.13±0.11)分和(0.44±0.0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静评分分别为(1.82±0.14)分、(2.18±0.30)分及(2.63±0.2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0 min观察组患者Bcs舒适度得分为(2.73±0.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给予地佐辛静脉注射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提高患者舒适度,并且不会抑制患者的呼吸,临床应用安全。
王燕李海英
关键词:地佐辛全麻苏醒期躁动麻醉
单次负荷小剂量艾司洛尔对老年无痛胃镜检查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单次负荷小剂量艾司洛尔对老年无痛胃镜检查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行无痛胃镜检查的1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小剂量艾司洛尔0.3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大剂量艾司洛尔0.5 mg/kg,两组注射时间控制在15~30 s。比较两组检查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血氧饱和度(SpO_(2))]、检查后两组留院观察时间、麻醉清醒时间以及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麻醉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检查后,两组HR、SBP、DBP均低于检查前(P<0.05),但观察组HR、SBP、DB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检查前后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留院观察时间、麻醉清醒时间以及MMSE评分和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检查时的麻醉效果显著,其中小剂量艾司洛尔更有利于稳定血液循环,且不良反应小,推荐临床应用。
李虎李海英
关键词:胃镜检查血流动力学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皮质醇、醛固酮及丙二醛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皮质醇(Cor),醛固醇(ALD),丙二醇(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维持麻醉,观察组给予依托咪酯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炎性因子、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Cor,ALD,MD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与T 0时相比,两组患者T 1~T 2时MAP水平降低,T 1时HR水平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T 1~T 2时MAP水平,T 1时H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术前Cor,ALD,MD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两组Cor和ALD水平均显著降低,MDA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术前两组患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术前两组MMSE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 h、术后1 d和术后2 d两组MMSE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维持麻醉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影响较小,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李海英白延斌
关键词:依托咪酯丙泊酚皮质醇醛固酮丙二醛
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与传统盲探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肥胖患者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与传统盲探法3种不同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应用于肥胖患者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行上肢手术患者90例,根据入院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30例,均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传统盲探组通过异感判断针刺部位行神经阻滞,神经刺激器组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组于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均给予0.375%盐酸罗哌卡因25 ml。比较3组麻醉效果及副作用发生率。 结果 3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传统盲探组、神经刺激器组,且超声引导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传统盲探组、神经刺激器组(P〈0.05)。超声引导组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率100.0%(30例),均高于传统盲探组76.7%(23例)及神经刺激器组83.3%(25例)(P〈0.05)。超声引导组并发症发生1例(3.3%),均低于传统盲探组8例(26.7%)及神经刺激器组4例(13.3%)(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麻醉效果更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更为安全。
李海英张红梅王燕
关键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
再谈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被引量:3
2009年
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病机制不明确,目前没有标准的防治措施。个体因素,麻醉与手术均可影响PONV的发生。不同的个体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各异,发生PONV的几率也不相同,如何防其发生就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现就近几年来关于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评估方法及防治策略等做如下综述。
刘海李海英
关键词:术后恶心呕吐
单肺通气时应用乌司他丁与帕瑞昔布钠对肺内分流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时应用乌司他丁与帕瑞昔布钠对肺内分流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行单肺通气根治的100例食道癌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A组、B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麻醉诱导方式、麻醉用药、麻醉深度维持。麻醉前0.5 h,A组患者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B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50 U。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S_1期)、单肺通气0.5 h(S_2期)、单肺通气1 h(S_3期)、恢复双肺通气0.5 h(S_4期)时气道平均压、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肺内分流率、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表达量。结果 A组患者S_4期时平均动脉压(77.9±11.5)高于B组(73.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S_2期、S_3期、S_4期时,动脉二氧化碳分压(41.4±3.8、41.8±3.4、41.7±2.8)均高于B组(42.7±2.1、42.7±2.1、44.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S_2期、S_3期时肺内分流率均明显低于B组,两组患者在S_2期、S_3期时肺内分流率均高于S_4期。结论帕瑞昔布钠与乌司他丁在单肺通气时对肺组织均具有保护作用,但单肺通气时应用帕瑞昔布钠,可更大程度上降低肺内分流率,避免手术过程中对肺组织的损伤。
李海英李世多郭建王燕
关键词:乌司他丁单肺通气肺内分流率
术毕前不同镇痛药物预防腹部腔镜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药物对腹部腔镜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及维持,对照组使用芬太尼。比较两组间的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苏醒及拔管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及程度。结果:气管插管后,观察组患者在T_3、T_4时刻MAP和HR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及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从38.3%降到16.7%(P<0.05)。结论:舒芬太尼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缩短患者的苏醒及拔管时间,降低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是一种较理想的镇痛药物。
李海英李世多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临床应用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3
2011年
随着靶控输注技术的应用,全凭静脉麻醉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异丙酚和瑞芬太尼,作为起效快,时效短的静脉麻醉药物,广泛应用于短小、有创检查操作与各种手术刺激的镇静镇痛,现就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做一系统综述。
李海英刘海
关键词:异丙酚阿片类瑞芬太尼药理作用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含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的安全性。方法选取需行冠脉造影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62例,术前均给予含有1∶100 000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10 m L行局部麻醉,观察注射后5 min、10 min、20 min、30 min、1 h及6 h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ST段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注射后各时间点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ST段改变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含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安全可靠,并不会影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及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王燕刘晓华李海英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安全性
B超定位下下肢神经阻滞辅助右美托咪定泵注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究B超定位下下肢神经阻滞辅助右美托咪定泵注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辅助右美托咪定泵注,观察组采用B超定位下下肢神经阻滞辅助右美托咪定泵注。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P物质(SP)、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6、12、24 h,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即刻(T1)、切皮时(T2)、手术30 min时(T3),两组的MAP、R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两组的HR、MAP、RR与入室后(T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T4),两组的HR、MA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SP、β-EP、5-HT、PGE2、NP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1 d,两组的SP、β-EP、5-HT、PGE2、NPY水平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1 d,观察组的SP、β-EP、5-HT、PGE2、NP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定位下下肢神经阻滞辅助右美托咪定泵注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
李海英马荷荷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B超引导下肢神经阻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