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钢
- 作品数:27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之比较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74例60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组,观察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按Harris评分标准,全髋组术后优良率达到半髋93.8%;组术后优良率达78.4%,随访12~78个月,平均37个月,单极与双极股骨头置换组之间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别;人工股骨头置换后有5例需行全髋翻修手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中有2例发生双极之间脱位,7例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对于多种条件均可耐受的病人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能会得到更有利的功能恢复,其余的病人仍然使用半髋关节置换术。
- 李新钢于泉卢红明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 2012年
- 髋关节置换是骨科在上世纪所取得的成就之一,人工股骨头置换对于年龄偏大,具有手术简单,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等疾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但却无法从根本上完全消除。术后脱位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 于泉徐丽玲李新钢
-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术后脱位手术后并发症髋关节置换粗隆间骨折
-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总结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及锁定钢板固定等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评分标准,优良率分别为85.7%。结论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由于应用相对坚强内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使患者肩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 于泉崔明宇李新钢
-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骨折内固定手术疗效
- 全踝关节置换术与踝关节融合术对踝关节炎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全踝关节置换术与踝关节融合术对踝关节炎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我院治疗的踝关节炎患者114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接受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低,AOFAS评分均较术前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cGuire评分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炎患者接受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疼痛缓解效果更佳,利于加快关节功能恢复,且未增加手术损伤及相关并发症,可行性及安全性均较高。
- 李新钢卢红明李泽宝李创新巢鹏程
- 关键词:踝关节炎踝关节融合术疼痛关节功能
-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研究。方法对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症状严重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男2例,女4例;年龄42~59岁。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为6~25年,均为处于红斑狼疮静止期前来就诊并手术,并已遵医嘱进行了正规的激素类药物治疗而3周内未服用抗凝药物。结果术后出现切口皮肤及皮下组织脂肪液化及局部血肿形成各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未出现浅部感染、切口窦道形成;4例切口Ⅰ期愈合,而2例术后出现非特征性发热,均为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内科抗炎及化痰治疗后消失。所有手术病人在术后均6~24个月均获随访,其中1例病人在两次随访后进行了对侧髋关节置换手术。相比较术前而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症状均有显著缓解。根据我科自行提出的髋关节系统功能评分标准,术后评价均为优秀,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要熟悉掌握其手术时期及适应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以获得较好疗效。
- 李新钢卢红明于泉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人工髋关节置换
- 改良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AOFAS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改良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AOFAS?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中选取90例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观察组45例采用改良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外侧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足部恢复情况、AOFAS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更少,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部恢复优良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AOFAS?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AOFAS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跗骨窦微创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用于跟骨骨折中效果满意,创伤小,有利于足部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李新钢
- 关键词:跟骨骨折
- DHS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比较DHS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6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DHS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及下床时间、骨痂生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抗弯强度大等优点,且具有静力加压作用和动力加压作用,疗效优于外固定支架治疗,可以促进术后患者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 沙宪辉王玉兰李新钢李刚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外固定支架并发症
- MicroRNA-184抑制剂联合阿霉素对骨肉瘤大鼠的疗效研究
- 2019年
- 目的观察MicroRNA-184(miR-184)抑制剂联合阿霉素化疗方案对荷骨肉瘤大鼠的疗效。方法将18只荷骨肉瘤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阿霉素组和联合治疗组三组,每组各6只。其中阿霉素组采用单纯阿霉素处理,联合用药组采用microRNA-184抑制剂联合阿霉素处理,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处理。治疗期间,每周测量肿瘤大小;5周治疗结束后,处死SD大鼠,取出肿瘤并测量瘤体平均直径和重量。应用TUNNEL法对移植瘤组织中的细胞进行染色和凋亡率分析。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抑制骨肉瘤生长,但联合化疗方案对骨肉瘤抑瘤作用更明显。结论 microRNA-184抑制剂联合阿霉素抑瘤作用明显,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骨肉瘤化疗方案。
- 林博川李新钢刁振斌丁学珍南静
- 关键词:骨肉瘤阿霉素SD大鼠
- DHS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 2012年
-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近年来被国内外广泛接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而采用微创法来治疗更是ll缶床医学工作者正在努力攻克的一大难题。国内外相应的报道亦不多见,用DHS手术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并且进一步采用小切口微创治疗则在国内近十年来有部分报道,证实了其可行性以及发展前情,但在本地区至今仍无人报道。我科从2006-2011年,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35例,应用DHS微创技术进行内固定手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同时也总结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将这些微创手术经验和教训,以及对此的预防措施提出来与大家来一同分享。
- 李新钢王玉玲卢红明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微创治疗DHS手术内固定内固定手术
- P53和E-cadherin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卵巢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30%左右,为妇科肿瘤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卵巢肿瘤发病率处于缓慢增高趋势。由于缺乏早期的发现手段,卵巢癌患者的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为30%左右。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讨论P53蛋白及E-cadherin在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
- 卢红明范桂莲何苗孙宇李新钢
- 关键词:E-CADHERIN卵巢上皮性肿瘤P53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女性生殖系卵巢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