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术
- 作品数:73 被引量:337H指数:12
- 供职机构: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重庆市地方病预防与控制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2009年重庆市人群碘营养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 了解重庆市人群碘营养状况,为科学防治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在重庆所有40个区(县)中,每个区(县)抽取9个乡(镇),每个乡(镇)中采集40份居民食用盐,采用直接滴定法检测盐碘;每个区(县)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20名以上8~10岁儿童,采集尿样,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结果 重庆市共抽取居民户食盐14 217份,含碘量中位数为29.2 mg/kg;碘盐覆盖率为98.90%(14 061/14 217),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59%(13 590/14 217).共调查8~10岁儿童4050份尿样,尿碘中位数为247.20μg/L;〈50μg/L者占4.60%(186/4050),50~99μg/L者占7.28%(295/4050),100~199 μg/L者占26.44%(1071/4050),200~299μg/L者占25.58%(1036/4050),300μg/L以上者占36.10%(1462/4050);各年龄组之间尿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7,P〉0.05).以区(县)计算,尿碘中位数100~199μg/L有10个区(县),占25.00%;200~299μg/L有23个区(县),占57.50%;300μg/L以上的有7个,占17.50%;不同区(县)之间尿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95,P〈0.01).结论 重庆市人群碘营养充足,同时存在碘过量,需降低食盐加碘量.
- 周爽肖邦忠吴成果罗兴建陈亚林李心术陈静
- 关键词:碘缺乏症甲状腺肿盐类
- 重庆市全民食盐加碘20年后(1997-2017年)碘缺乏病防制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研究实施全面食盐加碘后重庆市8~10岁儿童盐碘、尿碘和甲状腺容积及肿大率变化情况,为制定科学补碘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7-2017年重庆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中8~10岁儿童的盐碘、尿碘、甲状腺检查等数据,分析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碘盐覆盖率均在90%以上,合格碘盐食用率自2003年起(除2013年)均保持在90%以上。盐碘浓度由1997年的40.2 mg/kg下降至2017年的26.10 mg/kg(r=-0.73,P=0.001)。儿童尿碘中位数由1997年的303.30μg/L下降至2017年的221.90μg/L(r=-0.83,P=0.011)。从尿碘频率分布看,不同年份的尿碘构成比存在差异(χ^(2)=367.04,P<0.0001)。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从1997年的17.42%降至2017年的1.93%(Z=-26.43,P<0.0001),甲状腺容积中位数由1997年的4.00 ml下降至2017年的1.93 ml(r=-0.95,P=0.0003)。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变化与尿碘变化呈正相关(r=0.87,P=0.005)。结论重庆市食盐加碘20年来,全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和甲状腺容积随盐碘浓度下调、尿碘浓度降低而显著下降。但一般人群中仍有1/3左右处于碘超适宜水平,建议开展进一步研究,探索不同盐碘浓度与适宜碘营养水平的相关性,从而有效预防碘缺乏病和碘过量。
- 周爽谢君李心术李排兵
- 关键词:碘盐尿碘甲状腺肿大率甲状腺容积
- 重庆市8~10岁儿童不同时段尿碘变化规律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了解重庆市8~10岁儿童不同时段尿碘变化规律.方法 2008年4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区一所住宿小学的8~10岁学龄儿童60名(每个年龄组20名,男女各半),集中一天采集晨尿、10:00、12:30、16:00尿样,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WS/T 107-2006)检测尿碘.对儿童不同年龄、性别、时段尿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0名儿童4个时段总体尿碘中位数为265.07μg/L.不考虑各分层因素的影响,除晨尿(366.75μg/L)与10:00尿(338.30 μg/L)之间、12:30尿(235.15μg/L)与16:00尿(251.50 μg/L)之间尿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其他时段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岁组尿碘除晨尿(298.90μg/L)与10:00、16:00尿(279.00、286.59μg/L)之间及10:00尿与16:00尿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其他时段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9岁组尿碘除晨尿(366.15μg/L)与10:00尿(368.10μg/L)之间、12:30尿(244.00 μg/L)与16:00尿(186.30 μg/L)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其他时段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0岁组尿碘在12:30之前(382.85、449.60、337.00 μg/L)变化不大(P均〉0.05),之后急速下降,到16:00时(269.35μg/L)与晨尿及10:00尿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论男生还是女生,除晨尿(337.32、309.28 μg/L)与10:00尿(316.15、288.27μg/L)之间、12:30尿(251.18、211.45μg/L)与16:00尿(235.02、211.45μg/L)之间尿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其他时段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8~10岁儿童上午尿碘值变动不明显,下午变动较大,用10:00之前尿样代替晨尿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
- 张婷李革肖邦忠廖文芳李心术窦贵旺
- 关键词:碘节律性
- 2011年重庆市不同人群碘营养现况评价
- 2013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后不同人群碘营养状况,为进一步调整食盐加碘浓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在重庆市采用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法抽取30个监测点,每点抽取1所小学8~10岁儿童40名,调查儿童盐碘、尿碘、日均摄食盐量以及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尿碘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方法(WS/T107-2006)测定,盐碘采用直接滴定法(GB/T13025.7-1999),摄入食盐量采用3日称量法进行测算。结果共调查食用盐1322份,碘含量中位数为29.90mg/kg,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9.62%、96.67%、97.04%。调查367户,居民每天摄入食盐量为8.4g。共调查8~10岁儿童、孕妇、哺乳妇女分别为1322名、462名、451名,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54.1μg/L、223.9μg/L、219.6μg/L,<100μg/L比例分别占9.68%、12.86%、14.07%,300μg/L以上比例分别占36.38%、32.59%、31.82%;儿童、孕妇、哺乳妇女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78,P<0.01)。结论总体上重庆市不同人群碘营养充足,但同时存在碘不足和碘过量现象。
- 吴成果陈亚林罗兴建陈静李心术肖邦忠
- 关键词:盐碘尿碘碘营养
- 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30
- 2005年
- 目的掌握燃煤型氟中毒现状,评价防治效果,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调查8 ̄12岁儿童氟斑牙,各病区区县普查病区村;并调查重症(Ⅲ度)氟骨症病例;各病区抽取一定儿童检测尿氟;抽查各类病区玉米和辣椒氟污染;调查改炉改灶及饮食情况;各病区县同时抽样调查非病区村儿童氟斑牙、尿氟、玉米和辣椒氟及改炉改灶。结果调查病区村626个,儿童74795人,氟斑牙患病率为45.86%,缺损率为7.09%,有206个村达到控制病区标准;4县发现Ⅲ度氟骨症患者222例;尿氟中位数为0.89mg/L,5个区县>1mg/L;玉米和辣椒氟中位数分别为1.70mg/kg和9.20mg/kg;炉灶改造率为68.85%,正常使用占70.00%;居民食用大米为主;调查148个非病区村,发现氟斑牙患病率30%以上的病区村12个。结论病区缩小,病情减轻,防治效果显著,但部分病区病情仍较重,并出现了新的病区,须加强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性降氟除氟措施。
- 肖邦忠廖文芳吴成果陈静李心术晏维
- 关键词:氟化物中毒尿氟改炉改灶
- 重庆市消除碘缺乏病评估结果分析被引量:26
- 2011年
- 目的评价碘缺乏病的防治效果,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各区县随机抽取9个乡镇检查居民食用盐含碘量;抽取5所小学8~10岁儿童检查甲状腺、尿碘和五年级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查阅组织领导、防治监测、碘盐管理和健康教育资料,进行综合评分;重庆市对区县评估结果进行复核;用χ2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市40个区县检查居民食用盐14217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0.00%~99.72%,平均为95.90%,尿碘检测4050人,中位数为247.20μg/L,300μg/L以上占37.10%,区县中位数100~200μg/L占25%(10/40),200~300μg/L占57.5%(23/40),>300μg/L占17.5%(7/40);甲状腺检查16852人,肿大率为3.25%~9.00%,平均为5.80%;学生防治知识平均得分3.1~5.0分,平均为4.4分;防治措施综合评分为86.00~99.00分,平均为95.00分。市级复查中检查食用盐1250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0.91%~100.00%,平均为96.88%;甲状腺检查16852人,肿大率触诊和B超法为5.00%~8.33%,平均分别为7.02%和6.64%;防治知识调查1366人,得分2.5~4.9分;防治措施综合评分为88.8~99.5分。结论重庆市有39个区县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1个县实现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市级层级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存在碘过量,须降低食盐加碘浓度。
- 肖邦忠罗兴建李心术吴成果陈亚琳黄文利谢君
- 关键词:碘缺乏病碘盐尿碘甲状腺肿防治知识
- 不同剂量食盐加碘干预试验中人群尿碘的变化规律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食盐加碘干预后人群尿碘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个县(B县和Y县)中各3个乡镇居民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不同食盐加碘浓度(15±5、25±5、35±5)mg/kg的社区干预,观察干预后各人群的尿碘变化规律。结果B县3个实验乡镇的尿碘水平随着干预时间逐渐下降,且以(15±5)mg/kg组下降较为明显,在6、12、18、24个月时分别为180.00、186.10、150.04、191.28gg/L,符合WHO标准;(25±5)mg/kg组下降幅度次之,并在干预18个月时(187.96ug/L)达到WHO标准;(35±5)mg/kg变动不大。Y县实验乡镇干预后尿碘略有下降,但均未达到WHO标准。两县甲状腺容积总体上由干预前3.65ml降至干预后的3.40ml,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29,P〈0.0001)。结论降低碘盐浓度可在一定程度降低尿碘水平,减少甲状腺肿大率。
- 宋银吟牟李红李革窦贵旺李心术刘新钱百生陈建兰罗媚
- 关键词:尿碘社区干预队列
- 重庆市2005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 目的了解碘缺乏病现状,评价防治效果。方法用PPS抽样方法,检查8-10岁儿童甲状腺、智商、尿碘和家庭食用盐。结果检查甲状腺1263人,肿大率触诊法和B超法分别为10.45%和9.90%,比2002年触诊法 (13.5%)...
- 李心术廖文芳陈静鲁世忠黄文利李怡吴成果
- 关键词:碘缺乏病
- 文献传递
- 重庆市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变化分析
- 目的分析重庆市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变化趋势。方法应用1997年和1999年在22相同区县2次监测的儿童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分析儿童甲状腺容积频数分布和统计值变化。结果1999年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24.2%(...
- 肖邦忠廖文芳李心术吴成果肖鹏
- 关键词:甲状腺容积B超
- 文献传递
- 重庆市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分布特征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消除碘缺乏病考核时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的分布特征,为今后评价其病情提供参考。方法 2009-2010年,以重庆市所有40个区县为调查县,每个区县随机选择1所乡小学,在被抽中的小学随机抽取60名8~10岁儿童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共调查2393名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呈右偏态分布,甲状腺容积中位数为3.53ml。正常儿童、肿大儿童甲状腺容积分别为3.46ml、5.47ml,8~、9~、10~岁儿童分别为3.27ml、3.53ml、3.77ml,其甲状腺容积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不同年龄组所有儿童、正常儿童、肿大儿童的甲状腺容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所有=131.54,H正常=140.07,H肿大=57.14,P<0.01)。男女儿童分别为3.54ml、3.48ml,不同性别的所有儿童、正常儿童、肿大儿童的甲状腺容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所有=2.30,H正常=3.24,H肿大=0.23,P>0.05)。2009-2010年、1999年两次调查比较,儿童甲状腺肿大率(χ2=212.56,P<0.01)和甲状腺容积(H=77.85,P<0.01)均呈下降趋势。结论重庆市儿童甲状腺容积呈右偏态分布,与1999年比较,其肿大率和容积均呈下降趋势。
- 吴成果罗兴建李心术谢君陈亚林黄文利
- 关键词:甲状腺容积学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