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丽娟

作品数:20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曲霉
  • 6篇真菌
  • 6篇真菌药物
  • 6篇体外
  • 5篇药物
  • 5篇生物膜
  • 5篇耐药
  • 5篇菌药
  • 5篇抗真菌
  • 5篇抗真菌药物
  • 4篇抗真菌药
  • 3篇烟曲霉
  • 3篇药物敏感
  • 3篇免疫
  • 3篇敏感性
  • 3篇结构特征
  • 2篇地塞米松
  • 2篇药物敏感性
  • 2篇药物敏感性试...
  • 2篇体外研究

机构

  • 15篇北京大学第一...
  • 8篇北京大学

作者

  • 20篇李丽娟
  • 12篇刘伟
  • 11篇李若瑜
  • 8篇万喆
  • 8篇许辉
  • 7篇陈伟
  • 3篇李志艳
  • 3篇闫存玲
  • 2篇王端礼
  • 2篇万哲
  • 1篇赵作涛
  • 1篇廖松林
  • 1篇高菲
  • 1篇孙毅
  • 1篇刘平
  • 1篇苏静
  • 1篇郑杰
  • 1篇冯珍如
  • 1篇陈伟
  • 1篇柳剑英

传媒

  • 3篇中国真菌学杂...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第8届全国抗...
  • 1篇首届曲霉与曲...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5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塞米松对过氧化氢体外氧化杀伤烟曲霉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过氧化氢(H2O2)体外杀伤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A.fumigatus)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0 mg/mL,0.02 mg/mL,0.2 mg/mL)处理烟曲霉孢子,按照处理时间不同分为A(0.5 h),B(2 h),C(7 h),D(16 h)4组。用测定H2O2杀伤真菌的标准方法——斑点法分别测定各组烟曲霉孢子对H2O2的氧化杀伤敏感性。结果在H2O2浓度为1.5 mmol/L下,未用地塞米松处理的孢子(阴性对照)氧化杀伤敏感性为5×101(生长良好)。A(0.5 h)组:地塞米松0.02 mg/mL处理后孢子的氧化杀伤敏感性为5×103;地塞米松0.2 mg/mL处理后孢子的氧化杀伤敏感性为5×104。B(2 h)组:地塞米松0.02 mg/mL和0.2 mg/mL处理后孢子的氧化杀伤敏感性均为5×103。C(7 h)和D(16 h)组: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处理后氧化杀伤敏感性与阴性对照没有差别(均为5×101)。结论地塞米松使H2O2在体外杀伤烟曲霉的能力增强,这种作用仅发生在地塞米松接触烟曲霉孢子的早期(<2 h)。
许辉陈伟李丽娟万喆王晓红李若瑜刘伟
关键词:烟曲霉地塞米松
曲霉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结构特征体外研究
刘伟李丽娟万喆李若瑜
曲霉生物膜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及其耐药的分子机制初探
目的:探讨曲霉生物膜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的分子机制。 方法:利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22株曲霉游离孢子对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同时建立22株曲霉生物膜的体外模型,用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
刘伟李丽娟陈伟许辉万喆李若瑜
关键词:病原真菌菌株耐药
文献传递
布洛芬的体外抗曲霉活性及其与常用抗真菌药物的相互影响
目的:观察布洛芬对曲霉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真菌活性,以及它与唑类药物、两性霉素B、米卡芬净的联合抗曲霉作用。方法:利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的微量液基稀释法M38-A方案和纸片扩散法,测定布洛芬对10株烟曲...
李丽娟许辉万哲王晓红李若瑜王端礼刘伟
关键词:曲霉布洛芬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药物相互作用
文献传递
流式荧光免疫技术检测抗核抗体谱的性能与临床应用评价
2023年
目的分析流式荧光免疫技术(FFIA)检测自身抗体谱的结果及评价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流式荧光免疫法和免疫印迹法同时检测219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包括92例SLE患者和127例非SLE的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231例其他疾病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的特异性自身抗体(抗nRNP、Sm、SS-A、SS-B、Jo-1、Scl-70、rRNP、PCNA、Nucleosome、Histone、CenP-B、M2、dsDNA),计算两种方法的阴阳符合率,并采用Kappa检验评估结果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各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FFIA与免疫印迹法检测各项自身抗体总符合率在87%至98%之间,Kappa值在0.179至0.854之间,其中抗CenP-B抗体一致性最好(Kappa值=0.854),抗His抗体一致性最差(Kappa值=0.179)。在219例自身免疫病例组数据中,根据试剂盒给定的阳性结果判断标准得到的免疫印记法灵敏度(62.0%)高于流式荧光(44.6%),而特异性略低于后者,分别为89.8%和94.4%,但二者诊断符合率基本一致且较好,分别为80.3%和77.3%。在用流式荧光免疫法检测各抗体用于SLE诊断的效能比较中,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抗dsDNA抗体对SLE诊断价值最高,AUC为0.768,其最佳cut-off值为10.94IU/mL,此时对SLE和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判断的灵敏度为65.2%,特异性87.4%,总符合率为78.1%,其他各项在最佳cut-off值时,抗Sm抗体的特异性(92.1%)最高,但灵敏度(28.3%)较差,抗CenP-B抗体的特异性(16.5%)最差,但灵敏度(100%)最高。结论FFIA检测抗核抗体谱与免疫印迹技术相比,一致性尚可,阴性符合率较阳性符合率更高,总符合率较好。FFIA检测抗dsDNA抗体、抗rRNP抗体、抗nRNP抗体、抗Nucl抗体和抗Sm抗体用于SLE诊断效能较好,且FFIA可实现自动化、大规模化、高效化检测。实验室在日常工作中可结合自身工作量、临床需求等选择适合本实验室流程的方法学。
李晓宁李丽娟侯艳峰王泽霖闫存玲李志艳
关键词:抗核抗体谱系统性红斑狼疮
俄语句子中的半述谓性及其在汉译俄时的体现
李丽娟
2017—2021年北京市某医院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的临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流行特征,为临床诊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17—2021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查患者中诊断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共2822例,以成人为主,>18岁占比83%(2340/2822)。采用ImmunoCAP荧光酶联免疫法对患者血清进行sIgE检测,按照年龄、性别、年度等统计各项过敏原阳性率,分析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共收集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数据22503项次。2822例研究人群的过敏原阳性率40%(1122/2822),且以多重致敏为主,13~18岁人群过敏原阳性率和多重致敏率均最高。2822例研究人群以吸入过敏原为主,阳性率最高的是吸入混合(29.3%),单价吸入过敏原阳性率前五的分别是:粉尘螨(26.7%)、户尘螨(25.5%)、艾蒿(23.9%)、桦树花粉(19.2%)、苍耳(18.2%),单价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前五的分别是:虾(15.2%)、花生(14.8%)、芝麻(14.7%)、小麦(13.2%)、牛奶(13.1%);不同年龄段过敏原阳性率分析显示,吸入性过敏原中除桦树花粉在3~12岁人群阳性率最高外,其他吸入过敏原阳性率均在13~18岁人群达到高峰;食物性过敏原中食物混合-1(常见)、牛奶、鸡蛋白、小麦在<3岁人群中阳性率最高,随年龄增长阳性率逐渐下降,其他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均在13~18岁达高峰,虾蟹是成人阶段最主要的两种食物过敏原。2822例研究人群各项过敏原阳性率在男女之间差异不大,男性略高于女性。5年期间,过敏原阳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吸入过敏原中猫毛发皮屑、狗毛发皮屑、粉尘螨、蟑螂变化幅度较大,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变化趋势平稳。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复杂,可能与接触过敏原、遗传、免疫、环境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等方面有关,本研究多角度分析了北京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人群过敏原流行特征,为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李丽娟彭承悦李志艳刘平闫存玲赵作涛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变态反应
曲霉生物膜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及其耐药的分子机制初探
目的探讨曲霉生物膜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22株曲霉游离孢子对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同时建立22株曲霉生物膜的体外模型,用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联合甲基四氮盐(...
刘伟李丽娟陈伟许辉万喆李若瑜
关键词:曲霉生物膜药物敏感试验
文献传递
皮肤螺旋腺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对皮肤螺旋腺瘤及其恶性转化病例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皮肤螺旋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免疫组化及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25例皮肤螺旋腺瘤的诊断年龄平均为40岁,24例(96%)为后天性、单发性病变,以四肢最为常见。23例为良性皮肤螺旋腺瘤,组织学形态多样,其中15例(65%)为单纯性皮肤螺旋腺瘤,8例(35%)为螺旋圆柱腺瘤;可见多少不一的分裂象;免疫组化显示有上皮和肌上皮分化。2例皮肤螺旋腺瘤分别恶变为低级别基底细胞腺癌和高级别腺癌,恶变区域淋巴细胞显著减少或消失。肿瘤大小0.2~3cm,23例良性病变中,20例(87%)的直径〈2em,3例≥2em;2例恶性病变直径均超过2cm。结论皮肤螺旋腺瘤是一种缺乏临床特异性但组织学特征鲜明的肿瘤,大多数皮肤螺旋腺瘤呈良性临床经过,对于病程较长且体积较大的皮肤螺旋腺瘤要注意恶变的可能性。
李丽娟柳剑英苏静高菲郑杰廖松林
关键词:病理学
地塞米松通过抑制Afyap1表达来增加过氧化氢对烟曲霉的体外杀伤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过氧化氢(HO)体外杀伤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A.fumigatus)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0mg/mL,0.02mg/mL,0.2mg/mL)处理烟曲霉孢...
许辉陈伟李丽娟万哲王晓红李若瑜王端礼刘伟
关键词:烟曲霉地塞米松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