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祝良
-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113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复方斑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来我科就诊的120例II、III期低分化鳞状细胞鼻咽癌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复方斑蝥胶囊辅助放疗组、甘氨双唑钠辅助放疗组(阳性对照组)和单纯放疗组(阴性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治疗后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各组患者在接受相同放射疗程的情况下,复方斑蝥胶囊辅助放疗组和甘氨双唑钠辅助放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单纯放疗组(P<0.05),但复方斑蝥胶囊辅助放疗组与甘氨双唑钠辅助放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复方斑蝥胶囊辅助放疗组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放疗组(P<0.05);皮肤反应、黏膜反应、口腔溃疡和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甘氨双唑钠辅助放疗组(P<0.05),但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放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胡志强丁洁施祝良黄洁周苏波王信范洁
- 关键词:鼻咽癌复方斑蝥胶囊甘氨双唑钠
- Eotaxin及ECP在鼻内镜术腔黏膜转归过程中的表达
-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鼻内窥镜鼻腔黏膜转归过程中表达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eotaxin、酶免疫荧光分析技术检测ECP,分析eot...
- 施祝良张学渊
- 关键词:ECP鼻内镜术EOTAXIN
- 文献传递
- 联合应用SPECT、EEG、MRI定位癫痫致痫灶53例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联合动态脑电图和(或)视频脑电图、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定位癫痫致痫灶中的意义。方法对53例癫痫患者于发作间期进行99mTc-ECD局部脑血流灌注显像,并与同期动态脑电图和(或)视频脑电图、MRI检查、术中皮层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诊断癫痫的阳性率为88.68%,与脑电图(EEG)检查的阳性率(86.79%)一致,但二者均明显高于MRI检查阳性率(33.96%),且STECT联合EEG检查,阳性率可提升至98.11%(52/53),明显高于SPECT或EEG单独检查的阳性率;在定位致痫灶过程中,SPECT脑血流显像与EEG在致痫灶的定位上具有良好的吻合性,其符合率(包括定位一致及基本一致者)为60.37%,明显高于SPECT与MRI检查的符合率(35.85%)及EEG与MRI的符合率(32.07%);经术中皮层脑电图检查证实SPECT定位致痫灶的准确率达83.33%,若与EEG、MRI联合分析则其定位准确率提升至95.8%(23/24)。结论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不仅能灵敏地检出癫痫灶,且能较准确地定位诊断癫痫灶,与EEG和MRI的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其诊断的灵敏度和定位的准确性。
- 施祝良石展鹰钱琪
- 关键词:癫痫脑血流灌注SPECT
- 鼻腔NK/T细胞型淋巴瘤活检病理诊断19例被引量:2
- 2012年
-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对26例怀疑鼻腔内NK/T细胞型淋巴瘤患者进行病理活检检查。其中7例反复活检5次以上,并临床观察12个月以上,排除该病;19例确诊为NK/T细胞型淋巴瘤。1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21~73岁,平均53.3岁。
- 施祝良黄洁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
- 降血压镇静治疗高血压病鼻出血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病鼻出血患者应用单纯降血压镇静治疗与降血压+传统鼻腔填塞治疗的疗效比较,探讨降血压镇静治疗在高血压病鼻出血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97例我院高血压病鼻出血住院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组,一组采用单纯降血压镇静治疗,一组采用降血压+传统鼻腔填塞治疗。对一周鼻出血总量和一周出血次数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单纯降血压镇静治疗组在住院一周内鼻腔再次出血次数明显减少,总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单纯降血压镇静对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鼻出血有良好疗效,可作为首选甚至单纯治疗方案。
- 施祝良黄洁胡志强
- 关键词:鼻出血高血压病降血压
-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鼻内镜术腔粘膜中表达变化的研究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eotaxin)在鼻内窥镜术腔粘膜转归过程中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Westernblot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otaxin在 10例Ⅰ型Ⅱ型慢性鼻窦炎患者功能性鼻窦开放术后术腔粘膜恢复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Eotaxin蛋白在正常鼻粘膜中少量表达 ,而在慢性鼻窦炎粘膜或息肉中明显升高 ,且随时间呈现如下变化规律 :①术后 1~ 2周较术前明显降低 (P <0 .0 1) ;②术后 4~ 6周达高峰 ,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 ;③术后 10~ 12周回落 ,接近于术后 1~ 2周水平。结论 Eotaxin在内窥镜鼻窦术腔粘膜转归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施祝良张学渊
- 关键词:粘膜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术前转归慢性鼻窦炎
- Eotaxin及ECP在鼻内镜术腔黏膜转归过程中的表达
-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的术腔转归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部分患者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复发,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术后鼻黏膜内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水肿、息肉样组织增生等均严重阻碍术腔上皮化,影响手术效果,但其产生的生物学...
- 施祝良
-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嗜酸粒细胞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
- 文献传递
- 术后鼻黏膜组织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及趋化因子的变化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过程中表达的变化,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活化对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免疫荧光分析技术检测ECP,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eotaxin,分析ECP及eotaxin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ECP及eotaxin蛋白在正常鼻黏膜中少量表达,术后随时间呈现如下变化规律:①术后1~2周较术前明显降低;②术后4~6周达高峰,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③术后10~12周回落,接近于术后1~2周水平。④eotaxin和ECP在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转归过程中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19。结论 eotaxin、ECP在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的表达动态变化与鼻腔病变的转归过程相对应。
- 施祝良张学渊黄洁
-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鼻内镜手术鼻窦炎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致反复鼻出血一例
- 2001年
- 施祝良陈德禄董晓峰
- 关键词:鼻出血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