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炜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慢性
  • 2篇急性加重
  • 1篇预后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镜
  • 1篇支气管镜检
  • 1篇支气管镜检查
  • 1篇支气管内
  • 1篇支气管内型错...
  • 1篇治疗哮喘
  • 1篇痰细菌
  • 1篇痰细菌学
  • 1篇特布他林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特异性治疗
  • 1篇气管
  • 1篇气管镜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阻塞性

机构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施炜
  • 3篇杨延国
  • 1篇周和平
  • 1篇何实
  • 1篇丁国正
  • 1篇黄利娟
  • 1篇潘青

传媒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COPD稳定期肺功能与急性加重期痰细菌学关系探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COPD稳定期肺功能分级与急性加重期痰培养细菌学状况以及细菌感染之间关系。方法对我院142例有发病前稳定期肺功能检查结果的AECOPD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痰培养阳性者73例,阳性率为51.4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50%时假单胞菌、肠杆菌及不动杆菌出现的机会比FEV1%≥50%时多,FEV1%<50%与假单胞菌、肠杆菌和不动杆菌有高度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COPD患者基础肺功能的降低,特别在FEV1%<50%时,发生急性加重时痰菌以假单胞菌和肠杆菌最常见。FEV1%≥50%时痰培养诊断率较低,大多数无菌生长。
杨延国施炜
关键词:急性加重细菌学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评估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尿酸(UA)、尿酸/肌酐比(UA/Cr)、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气流受限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安庆市立医院呼吸科住院的AECOPD患者200例,另取同期住院肺功能排除COPD对照组200例。收集及检测年龄、性别、吸烟情况、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尿酸、肌酐(Cr)、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肺功能、计算尿酸/肌酐比(UA/C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结果 AECOPD与对照组比较,吸烟、中性粒细胞数、NLR、UA、UA/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极重度组患者较轻中度组UA、Cr、UA/Cr明显升高,淋巴细胞减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酸及UA/Cr与FEV1%预测值呈负相关(r=-0.302,P<0.001;r=-0.546,P<0.001),淋巴细胞与FEV1%预测值呈正相关(r=0.193,P=0.006);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值,UA/Cr具有最大的AUC值(0.827),其次为尿酸(AUC=0.606)。UA/Cr为4.04作为临床诊断界值时,预测气流受限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3%和88.9%。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UA、UA/Cr升高,UA/Cr对于AECOPD患者气流受限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代立志施炜丁国正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支气管内型错构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支气管内型错构瘤的认识。方法通过对1例支气管内错构瘤患者的诊断、治疗经过的分析,结合文献阐述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支气管内型错构瘤临床以肺叶、段分布炎症为表现形式,胸部CT提示:左侧主支气管内见一大小约2.0 cm×1.0 cm软组织密度影,左下肺阻塞性炎症,全麻下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行圈套切割和高频电凝切隔肿瘤。结论支气管内型错构瘤是一种少见良性肿瘤,术前误诊率高,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疗效确切。
杨延国施炜何实
关键词:支气管内型错构瘤支气管镜检查介入治疗
特布他林联合羧甲司坦片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33、CRP、TNF-α的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联合羧甲司坦片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收治的8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羧甲司坦片治疗,0.5 g口服,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将2.5 mg特布他林加入3~4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雾化吸入,每日2次,两组患者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IL-33、CRP、TNF-α、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12%(39/41)比71.79%(28/3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33、CR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IL-33、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32%(3/41)比30.77%(12/39)](P<0.05)。结论特布他林联合羧甲司坦片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33、CRP、TNF-α水平。
刘静施炜孙泽丽
关键词:哮喘急性发作特布他林白细胞介素-33
慢性咳嗽120例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①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②方法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胸部CT,肺功能及特异性治疗等。③结果120例慢性咳嗽病因分析发现,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48例(40%),咳嗽变异性哮喘(CVA)36例(30%),胃食管反流(GER)21例(17.5%),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9例(7.5%),心因性因素3例(2.5%)原因不明3例(2.5%),其中鼻后滴漏综合征并发咳嗽变异性哮喘12例(10%),胃食管反流并发咳嗽变异性哮喘6例(5%)。2个月内患者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为有效,总有效率为95%。④结论慢性咳嗽病因主要为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咳嗽变异性哮喘。少见的原因为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心因性咳嗽等。特异治疗是治疗慢性咳嗽的有效方法。
潘青施炜
关键词:慢性咳嗽特异性治疗
安徽省安庆地区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回顾分析本地区COVID-19患者,探讨其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北院区(安庆市传染性医院)2020年1月22日至2月23日收治的COVID-19确诊患者83例,其中轻型5例、普通型77例、重型1例。按流行病学分为有武汉暴露史组和无武汉暴露史组,两组病例均按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进行诊治,将相关实验室检测、胸部CT、治疗方案及预后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3例患者中,47例有武汉暴露史,36例无武汉暴露史。通过及时有效的综合诊疗,全部患者临床治愈出院。两组患者大多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首发症状,白细胞、淋巴细胞正常或轻度下降。胸部CT大多为特征性斑片、磨玻璃影改变,经治疗后均吸收好转。从首发症状出现到口咽拭子核酸检测连续2次(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 h)阴转的中位时间是17天。两组病例经治疗后病灶均明显吸收好转。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胸部CT、临床治疗及预后等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COVID-19普通型有特征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首发症状到核酸转阴的中位时间对抗病毒疗程和解除隔离时机有借鉴意义,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能够达到临床治愈。初步表明SARS-CoV-2在人群传播过程中病毒致病性未见明显改变。
杨延国胡长青施炜张弦黄利娟周和平
关键词:肺炎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