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蓉生
- 作品数:33 被引量:154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B超引导下术中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评价
-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97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在B超引导下术中植入125I粒子,观察患者的主观疗效、客观疗效、并发症及毒副反应等,并对该技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评...
- 段云梅艳赵力威舒斌何文果徐蓉生
- 关键词:胰腺癌近距离放射疗法B超
- 骨显像与肿瘤标志物检测在^(89)SrCl_2治疗晚期肺癌骨转移疗效评价中的价值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骨显像与几种常用肿瘤标记物检测在评价89SrCl2治疗肺癌晚期骨转移疗效方面的价值。方法 93例肺癌晚期骨转移患者在89 SrCl2治疗前、后分别行骨显像检查及肿瘤标记物(CYFRA21-1、NSE和CEA)检测,并进行评价。结果在治疗后1 w、2 w、1个月和3个月,患者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骨显像示部分患者治疗后病灶缩小,甚至消失,有效率为70.97%;治疗前、后血清CYFRA21-1、CEA和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结论骨显像可显示晚期肺癌骨转移在89SrCl2治疗前、后病灶数目及大小变化;肿瘤标记物(CYFRA21-1、NSE和CEA)检测对评价89SrCl2治疗肺癌晚期骨转移患者的疗效无明显意义。
- 段云赵力威梅艳杨颖卓杨雯刘晓铃郑虹蕾徐蓉生
- 关键词:肺癌骨转移骨显像肿瘤标志物
- 食管癌组织miR-21、miR-18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微小RNA-21(miR-21)、微小RNA-182(miR-18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miR-21、miR-182表达量,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食管癌组织中miR-21、miR-182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食管癌组织中miR-21、miR-182表达均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iR-21低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患者(P<0.05),miR-182低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患者(P<0.05)。结论:miR-21、miR-182表达量在食管癌中上调,与食管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miR-21高表达以及miR-182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下降,检测miR-21、miR-182表达量在食管癌患者预后预测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刘晓铃肖继业赵力威郑虹蕾徐蓉生
- 关键词:食管癌微小RNA-21TNM分期
- 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患者骨盆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评价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CT融合显像对肿瘤患者骨盆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至12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且临床疑似有骨转移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7例、女性71例,年龄29~86(48.8±14.5)岁。将患者分为原发盆腔肿瘤组(63例)和非原发盆腔肿瘤组(85例)。所有患者在首次行SPECT全身平面骨显像后,对骨盆的异常浓聚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或)影像学检查(SPECT、CT、SPECT/CT、MRI)随访6个月至1年,通过随访结果,比较SPECT平面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符合率、准确率和阳性预测值。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个影像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结果SPECT平面骨显像共检出309个代谢增高病灶,其中239个与随访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77.3%(239/309),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为92.9%(208/224),诊断良性病变的准确率为77.3%(34/44)。SPECT/CT融合显像共检出367个代谢增高病灶,其中349个与随访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95.1%(349/367),诊断骨转移的准确率为98.4%(299/304),诊断良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7.7%(50/57)。SPECT平面骨显像与SPECT/CT融合显像在诊断符合率、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595、28.795、4.546,均P<0.01)。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盆病变中检出的病灶数多于SPECT平面骨显像,原发盆腔肿瘤组检出病灶数多于非原发盆腔肿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85,P=0.036)。各种影像学检查的阳性预测值以SPECT/CT最高(84%,52/62),其余依次为SPECT(79%,48/61)、MRI(76%,47/62)和CT(65%,39/60),其阳性预测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92,P=0.003)。结论与SPECT平面骨显像相比,99Tcm-MDP SPECT/CT可以提高肿瘤患者骨盆转移灶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和原发性盆腔
- 段云杨颖卓王乔杨雯何文果徐蓉生
- 关键词:肿瘤转移骨盆99M锝美罗酸盐
- 碱性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时高铁氰化钾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探讨被引量:2
- 1995年
- 在碱性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时胆红素干扰清除剂高铁氰化钾的量对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试剂中加入高铁氰化钾后,标准液的反应速率有下降趋势。血清标本反应速率在加入高铁氰化钾浓度较低时有下降,但下降比率远较标准液为小,而加入浓度较高时反应速率有明显升高、总的效果是加入高铁氰化钾后使肌酐测定结果升高,且随高铁氰化钾浓度的加高而加高。不同厂家的标准液则反应速率变化的规律又略有差异。
- 范仲元徐蓉生余明超
- 关键词:肌酐反应速率碱性苦味酸速率法
- 阻断动物门静脉肝动脉对血氨影响的实验观察
- 1991年
- 阻断门静脉及肝动脉会导致血氨升高,但是对其动态变化规律,文献报道较少。我们测定了狗的上述血管阻断前、阻断中及解除阻断后的血氨水平,并进行了比较,获得了有意义的结果,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实验对象为健康家犬20只,将家犬全麻后取静脉血测定血氨水平,随后将肝动脉,门静脉及胆总管阻断,留肝静脉不阻断。
- 范仲元徐蓉生
- 关键词:门静脉肝动脉血氨血管阻断
- 血液计数仪溶血剂的配制和应用被引量:1
- 1998年
- 范仲元徐蓉生熊明
- 关键词:血液计数仪溶血剂
- ^(153)Sm-EDTMP对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止痛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观察153 Sm -EDTMP (ethylenediaminetetramethylenephosphonicacid)对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对 1996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 16 8例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肺癌骨转移疼痛病人做 1~ 3次153 Sm -EDTMP内照射治疗。肘静脉给药剂量为 2 9 6~ 37 0MBg/kg体重 ,骨转移灶经骨显像、X线片、CT或MRI确诊。结果 :治疗有效率 6 5 4 % ,其中完全缓解 2 1 4 % ,部分缓解 4 4 0 % ,无效 34 5 %。小细胞肺癌治疗有效率为 5 4 8%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有效率为 6 7 9% ,二者无显著性差异。毒副作用轻微仅有15 6 % (2 6 / 16 8)的病人出现不同程序的WBC、Plt、Hb下降。结论 :153 Sm -EDTMP静脉注射是肺癌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治疗手段、副作用小、使用安全、可重复用药。
- 舒斌徐蓉生段云朱尤奇向光华赵力威
- 关键词:^153SM-EDTMP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癌止痛
- ^(153)Sm-EDTMP对肺癌骨转移的止痛疗效观察
- 2003年
- 徐蓉生段云舒斌朱尤奇向光华赵力威
- 关键词:^153SM-EDTMP肺癌骨转移止痛疗效观察
- ^(153)Sm-EDTMP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被引量:8
- 1998年
- 用153Sm-EDTMP(ethylenediaminetetramethylenePhosphonicacid)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60例,其原发灶均经病理及细胞学证实。静脉一次给予量为14.8~29.6MBq/kg体重,多数病人(50/60)按18.5MBq/kg体重计算治疗剂量,一般病人治疗1~4次,两次治疗间隔为4~8周。止痛有效率为81.7%(49/60),给药前2周内99mTc-MDP与给药后153Sm-EDTMP全身骨显像进行观察比较。随访1~12个月,认为153Sm-EDTMP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疗效好、副反应小。
- 徐蓉生段云舒斌
- 关键词:多发性骨转移癌钐153EDT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