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毅

作品数:13 被引量:21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嗜盐
  • 3篇嗜碱
  • 3篇系统发育
  • 2篇芽孢杆菌
  • 2篇嗜碱芽孢杆菌
  • 2篇嗜盐菌
  • 2篇脱硫
  • 2篇煤炭脱硫
  • 2篇克隆
  • 1篇蛋白
  • 1篇氧化亚铁
  • 1篇真细菌
  • 1篇脂肪酶
  • 1篇中黄
  • 1篇生物法
  • 1篇生物脱硫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研究
  • 1篇嗜碱细菌
  • 1篇嗜冷菌

机构

  • 1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3篇徐毅
  • 10篇周培瑾
  • 3篇刘宏迪
  • 2篇钟慧芳
  • 2篇田新玉
  • 2篇马延和
  • 2篇刘洪灿
  • 2篇蔡文六
  • 1篇王振雄
  • 1篇肖昌松
  • 1篇薛燕芬

传媒

  • 9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第八届全国生...
  • 1篇第一届海洋生...
  • 1篇第三届全国微...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0
  • 1篇198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极端嗜盐菌 16S rDNA的PCR扩增被引量:20
1994年
四株嗜盐菌Haloarcula vallismortis(EM201)、Haloferax denitrificans(EM303)、A_5和B_2已通过一对特定引物用PCR技术从总DNA中扩增出各自的16SrDNA片段,分子大小在1.47kd左右.DNA杂交也表明这些PCR产物具有嗜盐菌的同源性.
周培瑾徐毅马允卿刘宏迪
关键词:嗜盐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冷活性脂肪酶的纯化及其性质
自南极海洋的低温菌南极微球菌Mieroeoeem antartieus产生的冷活性脂肪酶进行了研究。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G200,DFAE-Cellulose离子交换层析,从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了SDSPAG...
刘洪灿徐毅薛燕芬周培瑾马延和
关键词:嗜冷菌脂肪酶离子交换层析
嗜盐碱古生菌新种的系统分类学研究被引量:80
2000年
从内蒙古乌都淖咸性盐湖分离到嗜盐碱菌菌株Y21。其形态为杆状,能运动,红色菌落,通过生理生化、极性脂成分、基于16SrR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和DNADNA杂交同源性比较,发现菌株Y21是Natrilba属中一个与其它成员不同的新种,命名为Natrilbawudunaoensissp.nov.。
王振雄徐毅周培瑾
关键词:系统发育树
嗜碱芽孢杆菌N16-5 β-甘露聚糖酶的纯化与性质被引量:44
1993年
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 sp.)N16-5产生的三种胞外碱性β-甘露聚糖酶(β-mannana-se)经硫酸铵沉淀、两次 DEAE-Sephadex A-25离子交换柱层析、羟基磷灰石吸附柱层析及制备 PAGE 等步骤,得到了凝胶电泳均一的样品。用 SDS-PAGE 测得纯化的β-甘露聚糖酶M-1、M-2和 M-3的分子量分别为51000、38000和34700道尔顿。用 PAGEIEF 测得等电点 pI 分别为4.3、2.5和2.5。酶反应的最适 pH 为9.0(M-1)和10.0(M-2和 M-3);三种酶的最适温度均为70℃;稳定 pH 为10.0左右(M-1和 M-2)、8.0—10.0(M-3);M-1、M-2和 M-3的稳定温度分别为40、55和50℃。金属离子 Ag^+、Hg^(2+)和 Mn^(2+)对三种酶均有抑制作用。β-甘露聚糖酶 M-1、M-2和 M-3对魔芋葡萄甘露聚糖作用的 K_m 分别为2.9、1.7和12.5mg/ml,V_(max)值分别为27500、47500和15700mol·min^(-1)·mg^(-1)。β-甘露聚糖酶 M-1水解魔芋葡萄甘露聚糖产生单糖、双糖、三糖和四糖等低聚糖。
田新玉徐毅马延和周培瑾
关键词:Β-甘露聚糖酶嗜碱芽孢杆菌
极端嗜盐和嗜碱微生物的生物学研究
徐毅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蛋白嗜碱细菌基因克隆
嗜盐古细菌的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20
1996年
用“Clustalw”和“PHYLIP”程序包分析嗜盐古细菌16S rRNA序列,建立了嗜盐古细菌的系统发育树。比较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以前的结论,即嗜盐古细菌在自然系统分类上应被分成嗜盐菌科的6个属。此系统发育分析方法不仅体现了在嗜盐古细菌属一级分类上的优势,而且还可能被用作一种相应于以《伯杰氏细菌系统分类手册》(第三卷)为基础的嗜盐古细菌种一级分类上的代换方法。实际上,这种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比其他建立在表型特性基础上的分类系统更真实地反映了嗜盐古细菌内的亲缘关系。该方法的其他运算细节在本文中也进行了讨论。
徐毅周培瑾
关键词:细菌系统发育
防治酸雨的对策——微生物煤炭脱硫
钟慧芳徐毅蔡文六
关键词:空气污染控制硫杆菌属脱硫酸雨微生物脱硫煤炭脱硫
嗜盐嗜碱杆菌属的一个新种被引量:17
1997年
从内蒙古自治区哈马台碱湖分离到一株多形态嗜盐嗜碱菌(编号HAM—2),其生长的NaCI浓度范围为12%~30%,最适17.5%;生长的pH范围为7.8~10.4,最适pH9.0~9.5。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胞为不规则杆状、椭圆形、三角形等多形态,细胞大小为1.0~2.0×2.0~5.Oμm。该菌株主要极性脂是磷脂酰甘油磷酯(PGP)和磷脂酰甘油(PG),还含有一种未知的次要磷脂成分(PL4)。DNA中G+C含量为59.5mol%。根据这些特征,菌株可归入嗜盐嗜碱杆菌属,又根据细胞形态和极性脂组份不同于该属正式承认的三个种,因此,鉴定此菌株为嗜盐嗜碱杆菌属(Natronobacterium)的—个新种,定名为内蒙古嗜盐嗜碱菌(Natronobacterium innermongoliae Sp.nov.)。
田新玉徐毅刘洪灿周培瑾
分子伴娘60类群的系统发育学分析被引量:1
1996年
有充分的证据支持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内共生假说,即:紫色细菌、α—类群的成员是线粒体的祖先,而蓝细菌的成员是叶绿体的祖先。这一证据来自分子伴娘60蛋白为基础的系统发育学分析,并且与16S rRNA序列为基础的分析结果是完全一致的。这一结果还说明,嗜碱芽胞杆菌C-125菌株在系统发育地位上更接近枯草芽孢杆菌。
徐毅周培瑾
关键词:系统发育学嗜碱芽孢杆菌真细菌
嗜盐小盒菌属新种的鉴定被引量:17
1994年
从新疆盐湖分离纯化到3株多形态嗜盐菌(编号为A_5,B_ 2和B-B_2).以《伯杰氏系统细菌学鉴定手册》第3卷(1989年)为主要依据,根据极性脂分析,这3株菌可归入嗜盐小盒菌属(Haloarcula).又根据细胞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这3株菌不同于该属中现在正式承认的两个种而成为一独立的类群,建议为嗜盐小盒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艾丁嗜盐小盒菌(Haloarcula aidinensis sp.nov.).以A_5菌株作为模式株.
周培瑾徐毅肖昌松马允卿刘宏迪
关键词:嗜盐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