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辽河
- 作品数:36 被引量:97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北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18F-FDG-PET/CT对软组织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 目的:探讨F-FDG-PET/CT检测软组织转移瘤的价值。方法:搜集2010年8月-2012年5月经我院PET/CT诊断软组织转移瘤患者17例完整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并随访9个月。其中肺癌8例(腺癌7例,鳞癌1例),食管癌...
- 邱大胜胡晓燕彭辽河李杰朱佳
- 关键词:FDGPET
- 文献传递
- 肺多形性癌的^(18)F-FDGPET/CT表现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肺多形性癌(PC)的18F-FDG PET/CT显像表现。方法搜集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P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分析其PET/CT表现。结果 7例肺PC患者中,4例位于右肺上叶,1例位于右肺中叶,2例位于左肺上叶。4例伴胸膜、胸壁侵犯,3例伴淋巴结转移,1例伴肾上腺转移,1例伴脑转移。PET显像示肺内肿瘤均呈团块状不均匀高代谢,内见放射性减低区或缺损区,胸膜及胸壁侵犯、淋巴结转移、肾上腺转移或脑转移呈结片状、结节状高代谢,CT示肺内肿瘤呈软组织等低混杂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晰,未见明显分叶、毛刺等征象,其中2例病灶内见钙化,2例伴胸腔积液。结论肺PC的18F-FDG PET/CT显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且能较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对临床诊疗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 彭辽河李杰朱佳胡晓燕邱大胜李蕾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氟脱氧葡萄糖F18
- DSA与MSCTA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协同应用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DSA与MSCTA在肺癌介入治疗中协同应用的价值。方法肺癌介入治疗患者46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加增强。其中,26例术前通过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三维重组技术完成肺癌供血动脉MSCTA后行DSA造影及介入治疗,即为CTA组。20例未行MSCTA重组,即为无CTA组。对两组术中查找肿瘤供血动脉数量、选用导管数量、对比剂用量、减影采集序列次数、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等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全组46例均插管成功,并完成介入治疗。CTA组术中DSA造影显示供血动脉情况与MSCTA显示一致。两组术中在查找供血动脉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选用导管数量、对比剂用量、减影采集次数、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A组均少于无CTA组。而对支气管动脉变异、多支动脉及肺外体循环动脉参与供血的显示,CTA组优于无CTA组。CTA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无CTA组中1例术后出现"脊前动脉综合征"。结论DSA与MSCTA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协同应用是较合理、可行的操作方案,术前常规行MSCTA有利于降低术中操作难度、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提高肺癌介入疗效。
- 彭辽河肖湘生贾宁阳董生董伟华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肺癌介入治疗
- PET/CT与HRCT在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诊断中的协同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与高分辨率CT(HRCT)在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sol-itary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SBAC)诊断中协同应用的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SBAC患者的PET/CT及HRCT影像资料,患者均先行PET/CT显像,其中16例根据诊断需要于0~3天内行HRCT检查,分析两者对SBAC的协同诊断价值。结果 28例中,PET/CT显像确切诊断肺癌者15例(53.6%),恶性不除外5例(17.9%),良性病变8例(28.6%),误诊率较高。16例HRCT协同PET/CT确切诊断肺癌15例,其中1例初诊良性病变,后经HRCT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为肺癌,1例伴右肺门淋巴结转移者,HRCT图像仅显示形态正常淋巴结影,而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后经病理证实;PET/CT与HRCT协同诊断正确率达100%。结论 PET/CT显像诊断SBAC易出现假阴性,误诊率较高;PET/CT与HRCT在SBAC诊断中的协同应用能够弥补常规PET/CT显像中的不足,达到优势互补并充分发挥PET/CT的资源优势,有助于提高对SBAC的诊断准确率。
- 彭辽河丁久荣李杰邱大胜胡晓燕朱佳周静
- 关键词: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脱氧葡萄糖
- 甲状旁腺腺瘤继发多发骨棕色瘤^(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 2021年
- 笔者报道了1例甲状旁腺腺瘤继发多发骨棕色瘤^(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病例,关于该病的个案报道并不少见,但因该病例的骨棕色瘤^(18)F-FDG代谢特点与以往报道中的病例有所不同,故被误诊为多发骨髓瘤。笔者主要分析了骨棕色瘤^(18)F-FDG PET/CT的显像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以期为^(18)F-FDG PET/CT显像对骨棕色瘤的诊断提供更多参考。
- 李蕾彭辽河罗娜娜胡晓燕
- 关键词:甲状旁腺腺瘤PET/CT显像氟脱氧葡萄糖棕色瘤代谢特点
- ^(18)F-FDG PET/CT结合HRCT在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HRCT)在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PTBA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26例PTBAC患者的18F-FDG PET/CT及HRCT影像资料,患者均先行18F-FDG PET/CT显像,其中15例根据诊断需要0~3 d内行HRCT检查,分析两者结合对PTBAC的诊断价值。结果:全组26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确切诊断肺癌9例,恶性不除外13例,肺感染性病变4例,确诊率为34.6%,误诊率较高;其中15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后结合HRCT确切诊断肺癌13例,1例初次诊断感染性病变者后经结合HRCT图像诊断为肺癌,1例18F-FDG PET/CT显像及HRCT均疑为肺炎者,经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后综合评判考虑肺癌,后病理证实;18F-FDG PET/CT结合HRCT诊断正确率达100%。结论:PTBAC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HRCT表现复杂多样,PET/CT结合HRCT在PTBAC诊断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率。
- 彭辽河丁久荣胡晓燕邱大胜李杰周静朱佳
- 关键词:细支气管肺泡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螺旋计算机
- 肺外结核^(18)F-FDG-PET/CT误诊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肺外结核的18F-FDG-PET/CT表现并分析肺外结核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18F-FDG-PET/CT误诊为恶性肿瘤的肺外结核患者资料。结果 25例18F-FDG-PET/CT误诊恶性肿瘤中23例经病理证实结核,2例经临床诊断性治疗最终诊断为结核,包括8例骨关节结核,10例胸腹膜结核,7例淋巴结结核。8例骨关节结核中4例为胸椎结核,2例关节结核,另2例全身骨骼广泛受侵。4例胸椎结核呈溶骨性破坏,邻近软组织肿胀及软组织肿块,18F-FDG-PET示病变椎体呈明显放射性浓聚影,标准摄取最大值(SUVmax)=3.56~12.58。2例全身广泛骨质破坏,CT示全身多发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不明显,PET是全身骨骼弥漫性放射性浓聚影。关节软组织结核2例:CT示左侧腰大肌脓肿,1例左侧腰大肌脓肿向下延伸至左侧髋关节,骨盆左侧及左侧髋关节软组织肿块,PET呈大片状不均放射性浓聚影,SUVmax=4.36~8.23。胸膜腹膜结核10例中有1例为胸膜腹膜结核,9例为腹膜结核,CT表现为腹膜及胸膜均匀增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腹腔积液。增厚的腹膜及胸膜呈条状放射性浓聚影,SUVmax=2.56~6.23,9例腹膜结核患者肠系膜内可见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及小斑片影,即"污秽征"。淋巴结结核7例:CT表现为对称性两侧纵隔、肺门多发淋巴结增大,最大径1.5~8.0 cm,SUVmax=10.5。结论肺外结核的18F-FDG-PET/CT表现没有特征性,与恶性肿瘤鉴别困难。在充分分析PET/CT征象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肺外结核的误诊。
- 邱大胜胡晓燕彭辽河李杰朱佳周静丁九荣
- 关键词:肺外结核误诊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
- 18F-FDG-PET/CT对软组织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 :探讨18F-FDG-PET/CT检测软组织转移瘤的价值.方法:搜集2010年8月-2012年5月经本院PET/CT诊断软组织转移瘤患者17例完整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其中肺癌8例(腺癌7例,鳞癌1例),食管癌2例(鳞癌1...
- 邱大胜胡晓燕彭辽河李杰朱佳
- 关键词:影像学病理诊断临床病理
- 小肠腺癌伴卵巢转移^(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二例
- 2021年
- 例1患者女,53岁,因腹胀、腹痛伴腹泻1个月,于2018年3月16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稍胀、腹痛、食欲减退等不适,对症治疗后无明显改善(具体用药不详)并出现腹泻。既往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妇科检查示,盆腔可及巨大肿块,活动度尚可。盆腔MRI示,盆腔内两枚巨大肿块影,大者约11.7 cm×7.1 cm,考虑卵巢恶性肿瘤(图1);血常规、凝血、生化等无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724为248.70 U/ml,糖类抗原125、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等正常。胃镜及肠镜检查未见异常。2018年3月23日行剖腹探查+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大网膜切除+减瘤术,术中见盆腔左右两侧卵巢被2枚巨大囊实性肿瘤包裹,大小分别约11 cm×8 cm×6 cm和14 cm×11 cm×9 cm。
- 罗娜娜胡晓燕李蕾彭辽河邱大胜
- 关键词:小肠腺癌卵巢转移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结节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结节病在18F-FDG PET/CT的影像特点,评价其在结节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9年9月期间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48例结节病患者治疗前的18F-FDG PET/CT资料,通过目视法及半定量法分析确定病变区域代谢及形态学特点。结果胸内淋巴结以肺门、右上气管旁、下段气管旁、主肺动脉区及隆突下淋巴结受累最多见;胸外淋巴结以腹部和/或腹膜后淋巴结受累最多见,有25例(52%),淋巴结最大径约1.8~5.0 cm,SUVmax 5.4~22.4。结外脏器累及以肺实质最多见,有39例(81%),其中19例代谢不高;20例代谢不均质增高,SUVmax 2.6~25.7。结论18F-FDG PET/CT对于结节病患者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检查,能够同时获得形态及功能影像,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利于评价结节病炎症活动性,有效指导活检部位,有助于找出更多隐匿病灶,影响结节病分期。
- 李蕾邱大胜胡晓燕罗娜娜李杰朱佳彭辽河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多系统结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