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琴
- 作品数:15 被引量:22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电气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原位杂交技术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0年
- 背景: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对修复组织进行检测,是目前分析组织再生和修复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原位杂交技术在组织工程应用中的研究概况。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01/2009-07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In situ hybridization,Tissue engineering,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GF-I)",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9-07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原位杂交,组织工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此外还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纳入原位杂交技术基本原理及原位杂交技术在组织工程中相关应用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原位杂交技术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和组织化学等方面的技术,是一种核酸定位和检测基因表达的有效方法。原位杂交技术尤其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对修复的组织进行准确有效的检测,在骨、软骨等组织工程实验研究中有广泛应用,已成为目前分析组织再生和修复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原位杂交技术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主要从生物医学和临床医学两方面着手,都获得了众多研究成果。此外,对与组织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原位检测也很有效,三维支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原位检测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 彭琴王远亮李玉筱
- 关键词:原位杂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一种利用水蒸气高效还原回收废旧锂电池的处置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蒸气高效还原回收废旧锂电池的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废旧锂离子电池电极活性材料颗粒进行水蒸气焙烧,水蒸气焙烧过程中发生碳的气化反应和金属氧化还原反应,碳的气化反应消耗石墨碳;...
- 李俊彭琴朱贤青付乾张亮朱恂廖强
- 文献传递
- 一种分步焙烧回收废旧锂电池制取阴极活性材料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步焙烧回收废旧锂电池制取阴极活性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废旧锂电池电极活性材料颗粒进行分步焙烧。首先将电极活性材料颗粒在含氧气氛中充分焙烧;待电极材料充分反应后,切换含氧气氛至...
- 李俊周志文朱贤青彭琴赖一铭张亮付乾朱恂廖强
- 文献传递
- 二氧化钛加碳沸腾氯化模拟反应器及模拟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钛加碳沸腾氯化模拟反应器及模拟方法,反应器包括加热炉和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包括竖向的石英管,石英管具有扩口的底端,石英管内横设有下筛板,石英管顶端配设有倒置的漏斗形的顶盖,顶盖通过其扩口的下部扣合于...
- 温良英陈杨鑫彭琴杨帆白晨光张生富尹国亮王建鑫
- 文献传递
- 力生长因子E肽与应力刺激对成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在力生长因子E肽(MGF-Ct24E)和应力作用下成骨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体外培养原代成骨细胞,分别对细胞施加周期性拉伸刺激(应变12%,频率0.5 Hz)和MGF-Ct24E(50 mg/L)直接作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力学刺激和MGF-Ct24E作用对原代成骨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用定量PCR验证基因芯片实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力学加载组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1 866个,其中上调基因1 113个,下调基因753个;MGF-Ct24E处理组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1 178个,其中上调基因796个,下调基因382个。GO分析发现两者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具有一致性,并且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增殖与分化调节、细胞对应力刺激的响应和力学转导通路等。定量PCR实验结果验证的差异表达基因与芯片实验结果一致。结论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应力刺激和MGF-Ct24E作用对成骨细胞的基因表达具有类似的调控效应,为后续使用MGF-Ct24E治疗骨修复以弥补应力刺激不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林福春张兵兵辛娟向燕鲜成玉邓墨渊彭琴王远亮
- 关键词:成骨细胞力生长因子应力刺激基因芯片基因表达细胞培养
- 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系统研究
-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自动化技术在照明控制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它不仅是实现照明艺术性和舒适性的有效手段,而且迎合绿色照明的发展方向,是节约能源、缓解未来能源危机的有效措施,其发展前景广阔。 ...
- 彭琴
- 关键词: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系统数字图像边缘检测
- 文献传递
- Id1-p53调控血管新生参与高切应力介导的易损斑块形成的机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本课题组针对至今难以解释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发生在高切应力区域的现象,在前人和本室前期研究基础上,从血管新生的视角入手,提出血管新生是导致As易损斑块发生在狭窄上游高切应力区域的重要因素、切应力通过Id1-p53信号通路调控血管新生的理论假设,并通过实验予以验证。方法通过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相结合研究切应力如何调控斑块内血管新生和易损斑块的形成及Id1-p53信号途径调控血管新生的机制。结果通过构建兔颈动脉狭窄模型发现,易损斑块主要发生在狭窄血管近心端的高切应力区域,高切应力区域斑块内有大量的血管新生,并且大部分的新生血管为周细胞、外膜不完整的容易破裂的微血管。体外实验的研究发现转录因子Id1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受切应力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调控。并且Id1-p53信号通路是切应力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调控血管新生的重要信号通路。目前正进一步通过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剂TNP-470在体验证血管新生就是高切应力引起易损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结论斑块形成引起的狭窄血管近心端的高切应力主要是通过促进斑块内血管新生引起易损斑块的形成,Id1-p53信号通路是切应力调控血管新生的重要信号通路。本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易损斑块在高切应力区域的发生机制,明确动脉粥样斑块内血管新生在切应力介导的As易损斑块形成中的作用,而且将为易损斑块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王贵学邱菊辉胡建军郑燚明彭琴尹铁英
- 关键词:血管新生
- 力生长因子及其E肽在制备治疗骨质疏松或骨缺损的药物及材料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力生长因子(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及其E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在制备治疗骨质疏松或骨缺损的药物以及骨缺损修复材料中的应用,可以为临床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或骨...
- 张兵兵王远亮邓墨渊魏小娅李玉筱彭琴
- 文献传递
- 高温氯化反应进程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氯化反应进程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监测装置包括反应器,反应器采用石英管并呈竖向;石英管的外侧套设有密封套管,密封套管也呈竖向且其上端密封连接于石英管中部的外壁上,密封套管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并超过石英管的底...
- 温良英赵岩彭琴杨帆陈杨鑫苏栗徐健扈玫珑胡丽文
- 文献传递
- 分化抑制因子1参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调控的血管新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d1)蛋白是否参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调控的血管新生,并阐明Id1参与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内皮细胞管腔形成和大鼠胸腹主动脉血管环实验来研究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新生的调控作用,West-ern blot分析ox-LDL对Id1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ox-LDL对Id1分布的调控。并通过信号通路抑制剂来分析Id1受ox-LDL调控的分子机制。结果低浓度的ox-LDL促进血管新生,而高浓度的ox-LDL抑制血管新生。ox-LDL上调内皮细胞Id1蛋白的表达,当ox-LDL浓度为5 mg/L时,Id1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并且随着ox-LDL浓度增加,Id1蛋白表达继续上调,但相互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高浓度的ox-LDL显著上调Id1蛋白的表达而抑制血管新生。我们进一步研究ox-LDL对内皮细胞Id1分布的影响,发现低浓度的ox-LDL促进Id1蛋白出核,而高浓度的ox-LDL抑制Id1蛋白出核。通过使用蛋白出核抑制剂lyptomycin B,我们发现ox-LDL调控Id1蛋白出核受CRM1/exportin信号控制。进一步通过使用PKA抑制剂H89和PI3K抑制剂LY294002研究发现低浓度的ox-LDL促进Id1蛋白出核是受PI3K信号通路控制的。结论 PI3K信号通路通过促进Id1蛋白出核参与低浓度ox-LDL上调的血管新生。
- 邱菊辉王贵学胡建军郑燚明彭琴滕艳群
- 关键词:分化抑制因子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血管新生PI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