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林

作品数:32 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切除
  • 5篇术后
  • 5篇切除术
  • 5篇肿瘤
  • 4篇血样
  • 4篇血液
  • 4篇人体血液
  • 4篇尿道
  • 4篇胃癌
  • 4篇稀释液
  • 4篇淋巴
  • 3篇胆囊
  • 3篇上尿路
  • 3篇手术
  • 3篇尿道重建
  • 3篇前列腺
  • 3篇细胞
  • 3篇结石
  • 3篇混匀
  • 2篇胆囊癌

机构

  • 30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30篇张林
  • 12篇刘颖斌
  • 12篇吴文广
  • 12篇李茂岚
  • 11篇顾钧
  • 11篇丁琦晨
  • 10篇吴向嵩
  • 10篇董平
  • 10篇杨佳华
  • 10篇陆建华
  • 7篇段刘剑
  • 6篇穆嘉盛
  • 6篇丁倩
  • 6篇翁昊
  • 5篇颜崇淮
  • 5篇黄云腾
  • 4篇刘军霞
  • 3篇彭淑牖
  • 3篇陈磊
  • 3篇李松岗

传媒

  • 3篇中华泌尿外科...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国际泌尿系统...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泌尿外科杂志...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年份

  • 9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3
  • 7篇201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下尿路症状及膀胱颈挛缩发生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比较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与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下尿路症状(LUTS)的变化及膀胱颈挛缩(BNC)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
虞永江夏佳钱苏波张林李权白强
关键词:下尿路症状慢性前列腺炎BPH前列腺电切术后
文献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出血再手术方式探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胰瘘合并出血合理的再手术方式。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共施行PD 143例,其中胰瘘合并出血3例,二次手术残胰行胰液外引流术、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和捆绑式胰胃吻合术各1例。结果 3例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其中第1例病人二次手术6个月后再次行胰液内引流术。结论捆绑式胰肠(胃)吻合以捆绑的方法替代直接缝合实现残胰的重建,是PD术后胰瘘合并出血值得尝试的手术方式。
吴文广吴向嵩李茂岚张林张林杨佳华丁琦晨翁昊曹阳翁昊丁倩陆建华顾钧董平
关键词:胰瘘再手术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捆绑式胰胃吻合术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术前预后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是一罕见的、起源于肾盂或输尿管尿路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侵袭性较强,预后异质性显著,高分期患者根治术的预后不尽如人意。因此,探索UTUC的术前预后因子,不仅有助于评估预后,而且有利于评估疾病危险分层和优化治疗方案。本文针对近年来UTUC的术前预后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梁成才张林叶敏齐隽
关键词: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肿瘤根治术
胆囊癌淋巴转移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影响胆囊癌手术预后的因素包括:侵袭深度,组织学分级,淋巴及周围神经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淋巴转移是胆囊癌常见的转移方式,其分子机制目前仍不甚清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能够促进淋巴管生成,在淋巴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p16基因通过突变和甲基化,可能使肿瘤细胞恶性程度增加,与肿瘤的侵袭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可能通过诱导VEGF-C/-D的表达而调节肿瘤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淋巴结转移;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降解是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的必要条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家族中MMP-2与MMP-9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为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提供必要条件,可能与胆囊癌淋巴转移有关。
张林李茂岚李松岗吴文广刘颖斌
关键词:胆囊癌淋巴转移分子机制
清扫No.14v淋巴结对进展期胃下部癌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下部癌中临床病理因素对No.14v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及No.14v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意义,指导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115例进展期胃下部癌行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No.14v淋巴结清扫)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No.14v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并分析No.14v淋巴结对于病人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全组病例No.14v淋巴结转移率(阳性淋巴结数目/清扫淋巴结的总数)为18.41%(37/201),No.14v淋巴结转移率(转移病人数/病人总数)为20.87%(24/115)。No.14v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有无No.6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病人的性别、年龄、Bormann分型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及No.6淋巴结转移为No.14v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全组病例术后3年平均生存期为40个月。No.14v淋巴结阴性的病人3年存活率为73.67%,No.14v淋巴结阳性的病人3年存活率为3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展期胃下部癌病人行No.14v淋巴结清扫是必要且安全可行的。
杨佳华陈磊董平顾钧李茂岚吴文广吴向嵩张林丁琦晨翁昊丁倩穆嘉盛刘颖斌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NO
一种基于科研应用的人体血液有害金属元素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科研应用的人体血液有害金属元素检测方法,包括选取砷、镉、汞、铊、铅、铀标准溶液;将镉、铊、铅、铀的标准溶液通过稀释液均稀释成0.0,0.1、0.5、1.0、2.5、5.0、10、20、50、75ng/m...
颜崇淮林崟刘军霞张前龙吴研张林
一种基于科研应用的人体血液稀土元素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科研应用的人体血液稀土元素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钇、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钍标准溶液;将钇、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钍的标准溶液通过稀释液...
林崟刘军霞张前龙张欣欣陈雍张林颜崇淮
CRRT对输尿管结石梗阻并发尿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免疫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输尿管结石梗阻并发尿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外周血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24例输尿管结石梗阻并发尿脓毒症且治疗痊愈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接受CRRT治疗(CRRT组),18例仅接受标准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外周血炎症指标等的变化差异。结果尿脓毒症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治疗效果显著。CRRT组中的患者表现出较短的体温恢复时间[(4.5±1.8)d vs.(5.4±1.8)d],感染控制时间[(6.0±1.3)d vs.(7.3±2.2)d]以及肌酐恢复时间[(4.6±3.6)d vs.(5.7±2.4)d]。CRRT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炎症因子(IL-10、IL-6、IL-、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结论CRRT能快速、有效地清除输尿管结石梗阻并发尿脓毒症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调节外周血免疫状态,从而缩短患者病程,改善患者预后。
张立颖段刘剑张林曹建伟钱苏波黄云腾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上尿路结石成分与循环维生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患者的血浆维生素水平与结石成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组,320例)和同期非尿路结石患者(对照组,90例)的临床资料,再将结石组分为感染性结石组(80例)和非感染性结石组(240例),并将结石组患者按结石成分分为磷酸盐结石组(162例)、草酸盐结石组(106例)、尿酸盐结石(29例)和碳酸钙结石组(20例)、磷酸镁铵(2例)和胱氨酸结石(1例)。记录所有患者的血浆维生素水平,同时收集并分析患者术后的结石成分,分析两组的维生素水平差异和引起上尿路结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结石组中占比最大的是磷酸钙结石,其次是草酸钙结石,占比最小的是胱氨酸结石。结石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浆维生素A、维生素B1(2、6、9、12)、维生素C、维生素D及维生素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性结石组和非感染性结石组的上述血浆维生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磷酸盐、草酸盐、尿酸盐和碳酸钙结石组患者中的血浆维生素B2(6、12)、维生素C、维生素D及维生素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维生素B1、维生素B9、维生素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碳酸钙结石组患者的血浆维生素A较其他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酸结石组中的维生素B1、维生素B9水平低于草酸钙结石组、磷酸钙结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石组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尿酸结石组的血尿酸升高最明显。维生素B1与血尿酸水平存在相关性(r=-0.878,P<0.05)。结论碳酸钙结石患者的血浆维生素A升高,尿酸结石患者的血浆维生素B1、维生素B9降低,调整患者维生素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特定结石的形成风险。
段刘剑钱苏波张林曹建伟黄云腾
关键词:尿路结石维生素类尿酸草酸钙
胰头癌行胰腺全系膜切除75例报告被引量:44
2013年
目的探讨胰头癌行胰腺全系膜切除的方法和策略。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共施行胰头癌胰腺全系膜切除75例,手术标本三维空间切缘均行病理检查。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62 min,平均术中出血415 mL。17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53例标本三维空间切缘病理检查达到R0切除,R0切除率为70.7%。结论胰腺全系膜切除技术安全可行,有助于提高胰头癌R0切除率。
吴文广吴向嵩李茂岚杨桂华丁琦晨丁琦晨翁昊丁倩张林张林束羿俊曹阳包润发束羿俊顾钧陆建华龚伟施伟斌彭淑牖
关键词:胰头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