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
- 作品数:30 被引量:257H指数:10
-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半永久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被引量:8
- 2013年
- 背景: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重要补充形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日益广泛,但有研究发现,将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患者的死亡率高于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对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还鲜有报道。目的:比较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与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差异,探讨不同类型的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根据血管通路不同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组48例及颈静脉半永久双腔静脉导管组32例,以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检测2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半永久插管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内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使用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较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可进一步加重微炎症状态。
- 张晓东李小萍宋洁李瑛李辉
- 关键词:器官移植自体动静脉内瘘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微炎症状态
- 超滤量及超滤率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关系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超滤量及超滤率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0年7月6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 846例次透析中血压变化情况,记录在不同超滤量、超滤率情况下,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分析不同超滤量、超滤率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的关系。【结果】如果按照超滤量<2.0 L/次,超滤率<500 ml/h进行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随着超滤量、超滤率的减少而降低。【结论】限制透析间期液体摄入,降低超滤量、超滤率可以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 张晓东宋洁李瑛李辉
- 关键词:超滤量超滤率血液透析老年透析低血压
- PBL教学法在内科学课间见习中的初步实践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方法在内科学课间见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临床医学专业64名学生分别设为实验组(32名)和对照组(32名),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考试、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问卷调查中实验组在临床技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BL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不会影响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 王火李庆英张晶晶陈金梅石蕊沈继春张晓东
- 关键词:内科学课间见习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多发伤后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Ang-2、TNF-α、IL-1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多发伤后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Ang-2)、TNF-α与IL-1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3例多发伤后并发脓毒症患者,按照是否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组38例,监测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预后,并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 h、12 h、24 h、48 h各时间点采用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ng-2、TNF-α、IL-18水平的变化。结果:经72 h治疗后,CBP治疗组患者在APACHEⅡ评分和ICU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且MODS发生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BP治疗组患者血清Ang-2、TNF-α、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CBP治疗组患者的各时间点血清Ang-2、TNF-α、IL-18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CBP是改善多发伤后并发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治疗方法,清除患者血清中过多Ang-2、TNF-α和IL-18水平,可能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机制之一。
- 宋洁李辉张晓东李瑛
-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脓毒症血管生成素2TNF-Α
- 维持性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体内N端脑钠肽前体及心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体内N端脑钠肽前体的水平,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前后心脏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我科治疗的60例慢性肾衰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规范的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N端脑钠肽水平及左心室功能的变化。结果:随着心功能不全加重,NT-proBNP明显升高,eGFR降低。经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患者NT-proBNP显著降低,同时左心室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1)NT-proBNP水平与NYHA分级具有正相关性(r=0.852,P<0.001);(2)NT-proBNP水平与LVDd(r=0.343,P<0.01)、LVPWT(r=0.256,P<0.05)、LVDs(r=0.252,P<0.05)、LVMI(r=0.334,P<0.01)呈正相关,与LVEF(r=0.354,P<0.01)呈负相关;(3)血浆NT-proBNP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r=-0.671,P<0.01)。结论:慢性肾衰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NT-proBNP普遍升高,与左心室功能和容量负荷密切相关,规范的血液透析可降低NT-proBNP,延缓心衰进展。
- 张燕燕张晓东李瑛李辉
- 关键词:血液透析慢性肾衰心功能不全N端脑钠肽前体
- 移植肾急性排斥与移植前后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 2012年
- 背景:目前异体器官移植后细胞因子变化己经有较多的报道,但有关细胞因子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鲜有报道。目的:观察肾移植受者移植前后血清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肾移植患者48例,均为首次肾移植,分为肾功能稳定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人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肾功能稳定组、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前1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肾功能稳定组血清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于移植后第1天即开始逐渐升高,在3d时显著升高(P<0.05),5d时开始下降,7d下降显著(P<0.05),14d左右趋于降至移植前水平,21-28d表达稳定在移植前水平。急性排斥反应组血清3种细胞因子水平于移植后第1天即显著升高(P<0.05),7-14d维持在高水平(P<0.05),21-28d稳定下降,但仍明显高于移植前(P<0.05)。相同时间段,急性排斥反应组血清3种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组(P<0.05)。提示移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动态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移植受者的免疫反应状态,可作为辅助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生物学指标。
- 宋洁张晓东李瑛李辉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细胞因子
- 个体化透析对高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水钠平衡及血压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个体化透析模式对高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水钠平衡及血压的影响,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需长期透析治疗的高血压肾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先采用标准透析液透析3个月,再使用个体化低钠透析3个月,记录两种透析模式下患者的居家血压,体质量变化及低血压、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标准透析相比,个体化透析期间5例患者减少降压药物种类或剂量,2例停止口服降压药物。个体化透析期间患者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标准透析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电阻抗检测结果提示个体化低钠透析期间包括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总体水与标准透析期间差异不明显(P>0.05),但个体化低钠透析期间患者体质量净增加低于标准透析(P<0.05)。结论个体化血液透析可降低高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钠负荷、容量负荷,有效降低血压,临床安全性较高。
- 张燕燕张晓东李辉
- 关键词:个体化血液透析高血压
- Livin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1年
-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5例肾癌和10例正常肾组织中Livin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Livin在10例正常肾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2%。Livin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而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结论】凋亡抑制因子Livin和肾癌的发生、进展有关,可以用来作为判断肾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为肾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孟强张晓东曹丽佳于新路杨春明
- 关键词:肾癌LIVIN基因细胞凋亡
- 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所需剂量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剂量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326例M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程、常规治疗剂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以维持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在110~120 g/L、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在33%~35%为靶目标,对照组予以单纯rhEPO治疗,治疗组在予以rhEPO治疗基础上加予左卡尼汀治疗。8个月后,分别计算两组患者每周rhEPO的用量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ERI),比较两组患者维持HB和HCT在靶目标水平所需每周rhEPO的用量及两组ERI的差异,同期监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水平,观察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维持HB和HCT在靶目标水平所需每周rhEPO的平均用量低于对照组[(106±20)IU/kg vs(141±23)IU/kg],治疗组ERI低于对照组[(0.93±0.11)IU.L.kg-1.g-1vs(1.35±0.29)IU.L.kg-1.g-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5.21±3.20)mg/L vs(10.33±2.54)mg/L,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9.93±2.12)mg/L,P<0.05];对照组患者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卡尼汀可以减少MHD患者维持HB和HCT在靶目标水平所需rhEPO的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降低患者促红素抵抗性有关。
- 宋洁李小萍张晓东张建荣李辉
- 关键词:左卡尼汀微炎症状态促红细胞生成素贫血
- 红花黄色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hs-CRP、IL-8的影响被引量:3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soor yellow,SY)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SY。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0d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高敏CRP(high sensitive CRP,hs-CRP)表达水平,并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水平。结果:治疗30d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血清FBG水平与治疗前血清FBG水平比较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照组治疗30d后IL-8、hs-CRP、UAER水平无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使用SY治疗30d后与治疗前比较IL-8、hs-CRP、UAER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IL-8、hs-CRP、UAER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红花黄色素可减低早期DN患者血清IL-8、hs-CRP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尿白蛋白,起到了对早期DN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
- 白雪梅李向东宋洁张晓东李辉
-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白细胞介素-8高敏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