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伟
- 作品数:29 被引量:156H指数:7
-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群体感应系统对大鼠腹腔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对腹腔植入物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被膜(biofim,BF)感染致病性的影响。方法以输液管为载体,PAO1、PAO1-JP2为实验菌株,建立大鼠腹腔移植物PA BF感染动物模型,采用连续稀释法进行载体表面活菌计数。扫描电镜(SEM)观察载体BF的形态变化。结果组织病理学可见PAO1组炎性反应较PAO1-JP2组更严重。SEM观察发现PAO1组载体表面细菌黏附和形成的BF较PAO1-JP2组稠厚。载体表面BF内活菌计数PAO1组显著高于PAO1-JP2组(P<0.01),并且在第7天后有增多趋势(P<0.05)。结论在体内移植物PA感染过程中,BF形成及感染的程度受QS系统调节,其在PA BF相关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 孔晋亮王可陈一强张东伟蔡双启巫艳彬陈泉芳卢桦崧
- 关键词:生物膜腹腔感染
- 白细胞介素-32在不同分期哮喘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比较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2(IL-32)在哮喘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及其意义。方法选择165例哮喘患者(包括急性发作期65例、慢性持续期42例及稳定期5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50例健康者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32。测定患者肺功能各指标,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并分析IL-32与各指标相关性。结果 IL-32在哮喘急性发作期组、慢性持续期组、稳定期组、健康对照组中的含量分别是(53.87±20.07)、(43.48±7.17)、(29.55±6.26)、(13.68±4.16)ng·L^(-1),随着病情从急渐缓,IL-32水平也逐渐下降。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和最大呼气峰流速指数(PEF)随病情的缓解而升高;EOS和ECP随病情的缓解而下降;ACT评分随病情的缓解越来越高。血清中IL32的含量与FEV1/FVC、PEF、EOS、ECP和ACT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EOS和ECP相关性最强;血清中IL32的含量与FEV1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IL-32与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动态监测患者血清中IL-32的含量可为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提供帮助。
- 张东伟蓝冰
- 关键词:哮喘
- 氨溴索对AECOPD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探讨
- 王丰蓝冰孙雪皎梁健成刘代华张三平何明光刘凯骆泽宇王晓源袁焱黄柬李俊明刘艳萍张东伟
- 通过对氨溴索对AECOPD合并肺部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探讨,发现氨溴索有利于缩短AECOPD的病程,间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减少病人住院周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策略,避免不足或过度治疗,减少病人的住院费用...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部细菌感染氨溴索
- 盐酸氨溴索喝和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协同杀菌作用
- 孔晋亮陈一强闫萍张东伟简丽娟
-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调控机制与治疗策略进展被引量:2
- 2009年
-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社区及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具有难治性、高致死性的特点,这与其易形成生物被膜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ica操纵子、bap基因、sarA调控蛋白基因以及agr密度感应系统等在调控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的作用,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 张东伟温红侠陈一强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
- 一种新型呼吸科用气管导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呼吸科用气管导管,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导气管,本实用新型将进气管与导气管通过连接座连接,第二连接头一侧插杆带动固定块插入第一连接头内部的插槽内,将两个连接头反向转动,使得插杆与固定块...
- 张东伟王丰蓝冰钟家将朱新喜石群
- 文献传递
- 氨溴索协同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氨溴索(AMB)协同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生物被膜(BF)的破坏作用。方法构建SAU生物被膜体外模型;两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扫描电镜(SEM)观察载体表面BF形态;MTT法行活菌计数。结果 3d或7d的BF,经AMB作用24h后用SEM观察,可见BF均明显少于对照组;BF内活菌计数显示,3d万古霉素(VAN)组、AMB+VAN组的SAU活菌计数分别为(19.14±5.64)、(6.44±1.53)、(3.13±0.95)×107 CFU/ml,7d分别为(43.28±3.74)、(27.39±4.97)、(17.61±2.14)×107 CFU/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且AMB+VAN组更少于VAN组(P<0.01)。结论 AMB能破坏SAU已经形成的BF,与VAN联合应用后,可使BF内SAU显著减少,显示出了协同杀菌作用。
- 孔晋亮张东伟陈一强温红侠闫萍蔡双启简丽娟吴海英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氨溴索万古霉素
- 同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比较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比较临床分离同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黏附及生物被膜(BF)形成能力差异。方法刚果红平板法定性能形成BF的菌株;建立SAU的BF体外静置模型,分别于建模第1、3、7天,采用结晶紫染色方法,比较临床分离同源性SAU的黏附及BF形成能力差异。结果临床分离10株同源性SAU中,刚果红平板法定性可全部形成BF;SAU 17546的黏附及形成早期BF能力最强(P<0.001),而SAU 17422最弱(P<0.001);形成成熟BF能力,仍以SAU 17546最强(P<0.001),但SAU 17642与17546比较,两者极近似(P=0.495);SAU17422形成BF能力最弱,但是与17431、18541-2、18558、18565、18719等菌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刚果红平板法可定性SAU形成BF菌株,同源性SAU黏附及形成BF的能力存在差异。
- 孔晋亮张东伟陈一强闫萍蔡双启简丽娟
- 关键词:同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
- 黄芩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27
- 2012年
-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早期、成熟生物膜(BF)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编号为17546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株,构建体外BF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试验组(黄芩苷组),两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荧光显微镜观察载体表面BF形态;连续稀释法行活菌计数。结果建模3d,荧光显微镜发现黄芩苷终浓度分别为1024、512、256μg/ml的试验组形成BF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载体表面活菌计数分别为(5.05±0.27)、(5.17±0.31)、(5.27±0.55)log10CFU/ml,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建模7d荧光显微镜观察,黄芩苷终浓度分别为1024、512、256μg/ml的试验组仅见少许散在生物膜,BF结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稀薄,其BF内细菌活菌计数分别为(5.19±0.30)、(5.24±0.04)、(5.33±0.22)log10CFU/ml,亦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黄芩苷在体外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 杜仲业陈一强孔晋亮闫萍蔡双启张东伟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黄芩苷荧光显微镜
- 一种呼吸科痰液清除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科痰液清除装置,包括痰液储存瓶组件,所述痰液储存瓶组件的上方设置有负压组件,且痰液储存瓶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一次性吸痰管组件,本实用新型痰液储存瓶组件包括上储存瓶和下储存瓶,上储存瓶的底部瓶体与下储存...
- 张东伟王丰蓝冰钟家将朱新喜石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