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
- 作品数:16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一种制备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纳米探头的方法
- 本发明将硅硼玻璃毛细管一端用激光拉制机拉成微米的尖端,然后将铂丝插入该端,用灯焰将铂丝周围的玻璃烧熔,使铂丝固定在该尖端并使管外铂丝约为3-8毫米,管内的铂丝用银粉与铜线相连,将铂丝在交流电压下用腐蚀液液膜把铂丝腐蚀成纳...
- 邵元华孙鹏
- 文献传递
-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及纳米管研究在极化界面上的加速离子转移反应
- 本文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及纳米管研究了在极化界面上DB18C6加速钾离子转移反应的机理和反应动力学,并得到了其动力学常数.
- 孙鹏张志权高曌邵元华
- 关键词: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修饰电极
- 文献传递
-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离子诱导的电子转移反应被引量:19
- 2001年
-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微电极技术研究了水 / 1,2 二氯乙烷界面上的反向电子转移反应 .分别以K4 Fe(CN) 6和 7,7,8,8 四氰代二甲基苯醌 (TCNQ)作为水相和有机相的电活性物质 ,通过选择合理的共同离子 (TPAs+与TBA+)来控制界面电位差 ,实现了这一在热力学上通常不可能实现的反向电子转移反应 .利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给出的正负反馈信息 ,研究了界面电位差驱动的液 /液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 ,并进一步得到了在不同的共同离子浓度比时 ,此异相界面反应速率常数kf 为 1 3× 10 -31 8× 10 -2 cm/s(共同离子为TBA+)和 2 5× 10 -32 8× 10 -2 cm/s(共同离子为TPAs+) .验证了此反应速率常数kf 是由界面电位差所决定的 .在此实验条件下 ,此反应速率常数kf 与界面电位差的关系遵守Butler Volmer公式 .
- 张志全佟月红孙鹏邵元华
- 关键词:1,2-二氯乙烷电化学
- 采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纳米电极研究电荷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过程(英文)被引量:1
- 2006年
-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电荷在液/液界面上的转移过程是目前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发展了一种制备金属纳米电极和SECM探头的方法.围绕着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与纳米探头(金属、玻璃纳米管)的结合以及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与极化的液/液界面的结合,本文研究了加速离子在可极化的液/液界面上的转移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并对电子在液/液界面间的转移的Marcus翻转现象做了较详细的探讨.
- 孙鹏邵元华
- 关键词: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纳米电极电荷转移反应
- 金属纳米电极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电化学测量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5年
- 本文简要介绍了各种金属纳米电极的制备及表征方法。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重点介绍了纳米电极在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测量及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78篇。
- 孙鹏陈勇张美芹李菲高曌邵元华
- 关键词: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 应用三电极系统研究相比为1时可质子化的药物在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的转移反应被引量:8
- 2003年
- 采用一种新设计的电解池,利用三电极系统研究了相比为1(r=Vo/Vw)时可质子化药物在水/1,2-二氯乙烷界面(W/DCE)上的转移反应,确定了它们的亲油性.该系统是将含有支持电解质的水溶液滴在银/氯化银电极上,然后将1,2-二氯乙烷溶液覆盖在水溶液的表面,再与有机相参比电极和对电极构成常规的三电极系统.由不同pH值下测得的循环伏安图计算出了阿米替林、苯海拉明和苯海索3种药物离子在W/DCE上的标准离子分配系数、标准离子转移电位及标准离子转移吉布斯自由能等.由实验结果构建的离子分布图可用来预测和解释可离子化物质在两互不相溶溶液界面上的转移反应机理等.
- 张美芹孙鹏陈勇李菲高曌邵元华
- 关键词:三电极系统反应机理
- 一种制备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纳米探头的方法
- 本发明将硅硼玻璃毛细管一端用激光拉制机拉成微米的尖端,然后将铂丝插入该端,用灯焰将铂丝周围的玻璃烧熔,使铂丝固定在该尖端并使管外铂丝约为3-8毫米,管内的铂丝用银粉与铜线相连,将铂丝在交流电压下用腐蚀液液膜把铂丝腐蚀成纳...
- 邵元华孙鹏
- 文献传递
-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冰/1,2-二氯乙烷界面上电子转移反应被引量:2
- 2002年
- 分别以亚铁氰化钾和现场所产生的二茂铁阳离子(Fc+)作为冰相和有机相的电活性物质,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和微电极技术研究了在低温条件下冰/1,2-二氯乙烷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选择合适的共同离子四丁基铵阳离子(TBA+)来控制界面电位,利用SECM得到的正、负反馈信息,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界面电位差驱动的液/液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并通过拟合实验和理论数据得到了此异相界面电子反应速率常数等.实验结果验证了此反应动力学常数是由界面电位差所决定的.在相变的温度时,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有一个大的改变,实验结果反映了相变的过程.
- 张志权孙鹏高曌邵元华
- 关键词:电子转移反应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界面化学反应速率
- 用于三电极系统研究液/液界面电化学的电极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三电极系统研究液/液界面电化学的关键技术-支撑电极的制备方法。水相覆盖的电极是将银丝封在内径为2毫米外径为3毫米的玻璃管中,然后将该玻璃管封装在直径为8毫米的聚四氟乙烯中,将银丝表面打磨成镜面,然后在...
- 绍元华孙鹏
- 文献传递
- 氨基酸在亚微米级液/液界面上的转移反应被引量:3
- 2003年
-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微、纳米管系统地研究了二苯并18冠6(DB18C6)加速20种氨基酸在水/1,2-二氯乙烷(W/DCE)界面上的转移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电位窗内只有10种氨基酸,即苯丙氨酸(Phe)、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缬氨酸(Val)、色氨酸(Trp)、甲硫氨酸(Met)、丙氨酸(Ala)、甘氨酸(Gly)、半胱氨酸(Cys)和谷氨酰胺(Gln),其质子化后的一价阳离子能给出很好的加速离子转移伏安图,并且转移反应机理符合界面配合/界面离解反应。由稳态伏安图可求出DB18C6与不同氨基酸在1,2-二氯乙烷中的配合常数和界面配合反应的动力学常数。实验结果表明,与碱金属离子和DB18C6配合相比,这10种氨基酸与DB18C6的配合选择性较低,主要原因是由于氨基酸支链所引起的位阻效应以及本体有机溶剂的亲脂化稳定效应的协同作用。除了甘氨酸和甲硫氨酸以外,不同氨基酸与DB18C6配合反应的配合常数以及反应速率常数与其亲脂性量度(π)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这表明质子化的氨基酸与DB18C6的异相配合反应不仅决定于离子与冠醚环的键合强度,而且与氨基酸在转移过程中的吉布斯转移能有关,而吉布斯转移能又与氨基酸自身的结构密切相关。这一研究将对人们理解在生命体中氨基酸在载体蛋白的推动作用下越过生物膜的主动运送过程有较重要意义。
- 陈勇袁艺张美芹李菲孙鹏高曌邵元华
- 关键词:氨基酸循环伏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