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惠川
- 作品数:18 被引量:23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栓调节蛋白与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的关系被引量:8
- 1999年
- 目的 了解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 在肝细胞癌(HCC) 病人血浆中的水平,探讨TM 与HCC门静脉癌栓形成及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 夹心法,检测45 例HCC病人和6 例肝良性占位病人的术前和术后血浆TM 水平。结果 术前HCC组血浆TM水平(10±6)ng/ml 明显高于肝良性占位组(6.1 ±2.2)ng/ml,P< 0.05;单发肝癌结节组(12 ±6)ng/ml和无门静脉癌栓组(11±6)ng/ml 明显高于多发肝癌结节组(8 ±5)ng/ml 和门静脉癌栓组(7 ±5)ng/ml,P< 0.05;而TM 高低与肝癌大小、包膜是否完整、病理分化程度、AFP值及肝癌伴肝硬化程度无关,各组比较P>0.05。肝良性占位组术前TM(6±2)ng/ml 与切除术后(5 .9 ±1 .8)ng/ml 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 .05 ;肝癌组术前(10 ±5)ng/ml 与切除术后(8 ±4)ng/ml 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 .05。结论 HCC病人血浆中TM 水平可升高,TM 在抗HCC门静脉癌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周俭樊嘉汤钊猷吴志全李晓明刘银坤孙惠川
- 关键词:肝肿瘤肝细胞癌血栓调节蛋白门静脉癌栓
- β干扰素抑制肝癌肿瘤生长和复发转移的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应用α干扰素(IFN-α-1b)对肝癌肿瘤生长及根治性切除术后肝癌复发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体外检测 IFN-α对肝癌细胞株 SMMC7721、BEL-7402、BEL-7405、MHCC97、血管内...
- 王鲁汤钊猷薛琼孙惠川陈军高冬梅赵燕陈洁
- 关键词:肿瘤生长IFN复发转移Β干扰素
- 文献传递
- 微小肝癌诊治体会(附1例报告)
- 1998年
-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由于晚期肝癌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我们通过报道1例微小肝癌的诊断治疗过程,旨在介绍高速螺旋CT(S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诊断微小肝脏占位病变中的作用。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自1990...
- 孙惠川马曾辰钦伦秀叶青海汤钊猷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螺旋CT彩超
- 影响肝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率的因素被引量:54
- 2000年
- 目的 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后的 5年生存率达到 4 0 % -50 % ,而切除后 5年复发率为 60 %左右 ,本研究为鉴别高复发倾向人群对复发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78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病人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 ,随访 5年以上 ,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 ,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对复发率的影响。结果 肿瘤大小是唯一影响全体肝癌病人无瘤生存率的因素 ,在小肝癌病人中 ,肿瘤血管密度是影响病人无瘤生存率的因素。结论 肿瘤大小仍是决定病人术后复发率最重要的因素 ,肿瘤血管密度对小肝癌病人的预后有预测作用。
- 孙惠川汤钊猷马曾辰
- 关键词:肝细胞癌微血管密度复发切除术
- 唇形切肝法用于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陈述唇形切肝法的操作细节并评议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PLC) 的优点。方法 唇形切肝法是非规则性肝切除术的方法之一。关键在下列5 个技术环节: ①充分游离肝周韧带; ②设计唇形肝切口; ③切口两侧置缝线牵提; ④楔形断肝和⑤肝断面对缝。结果 笔者单位用此种手术方法治疗了233 例PLC 患者,其中8 例因肿瘤复发接受了两次肝切除手术。手术死亡率为1 .2 % ,2 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 例死于肾功能衰竭。除3 例胆漏、1 例手术区积液外,未见腹腔内出血、膈下感染等严重合并症发生。233 例患者1 、3 、5 年生存率分别为89 .8 % 、64 .3 % 和55 .9 % ,25例生存超过5 年。其结果提示:本手术方法的优点是在兼顾切除彻底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特别是减少了来自肝断面的合并症。结论 唇形切肝法是一种相对简便、安全、合理的肝切除模式。
- 马曾辰汤钊猷余业勤叶青海钦伦秀孙惠川黄晓武周信达吴志全
- 关键词:原发性肝切除术肝肿瘤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肿瘤研究进展被引量:8
- 1995年
-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是细胞信号传递系统的一部分。在许多肿瘤中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异常,并且与肿瘤转移和病人的预后有密切关系。实验研究提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有直接的促转移作用。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治疗已获得初步成果,但离大规模的临床使用尚有差距。
- 孙惠川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肿瘤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报告 8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 ,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 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术前影像学表现 (B超、CT、MRI、99mTc PMT)、手术情况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B超 :肿瘤呈强回声光团 6例 ,低回声光团 2例 ;边界清楚 7例 ,血供丰富、内部回声不均匀 4例 ,其中 1例内部呈分隔网状结构。彩色Doppler超声示肿瘤血供丰富 ,均测及动脉频谱 ,阻力指数为 0 .4~ 0 .5。静脉造影示肿瘤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加。CT :平扫示肿瘤呈低密度影 7例 ,不均匀 5例 ,边界清楚 7例 ,肿瘤内见软组织影 2例 ,脂肪成分 2例。增强扫描示动脉期明显强化 ,门脉期及延迟期逐渐呈低密度。MRI :肿瘤呈短T1 、长T2 信号 ,增强后强化明显 ,脂肪抑制后短T1 变成长T1 。99mTc PMT示肿瘤呈放射性增强 ,5min相肿块区呈放射性缺损 ,2h、5h延迟相肿块区未见放射性填充 ,肝血池相肿块呈放射性填充。病理及免疫组化 :肿瘤由成熟的脂肪、血管及平滑肌组成 ,HMB 4 5阳性。术前确诊 3例。结论 B超示强回声光团 ,CT呈低密度影中出现软组织影、脂肪成分 ,增强明显 ,MRI出现脂肪信号 ,脂肪抑制后短T1 变成长T1 ,增强明显。99mTc PMT示肿瘤呈放射性增强 ,5min相呈放射性缺损 。
- 黄刚马曾辰钦伦秀孙惠川汤钊猷张连海张建平
- 关键词: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诊断MRI诊断肝切除术HAML
- Endostatin抑制裸鼠移植性肝癌切除后的复发转移被引量:8
- 2000年
- 孙惠川汤钊猷王鲁高冬梅薛琼李晓明陈军
- 关键词:移植性肝癌肿瘤复发肿瘤转移
-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与治疗(附16例报告)被引量:16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987年 7月~ 1998年 10月收治的 16例HCC合并胆管癌栓的诊疗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16例中 ,除 1例行肝左外叶切除 +肝动脉结扎插管 +胆总管癌栓取出术外 ,余 15例均行肝切除术及胆管癌栓取出术。随访满 1年以上的 14例中 ,10例生存 1年以上 ,1年生存率为 71.4% ,其中 3例女性生存分别为 4年、6年和 12年 ;8例术后 1年内出现肿瘤复发 ,1年复发率 5 7.1%。结论 提高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认识、力争及早确诊并予以积极的手术治疗 ,是改善此病预后的关键。
- 钦伦秀马曾辰汤钊猷周信达吴志全叶青海孙惠川
- 关键词:肝细胞癌胆管癌栓病例报告
- 肝细胞癌中NOS和VEGF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被引量:36
- 2000年
- 目的 研究Ⅱ型、Ⅲ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e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71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石蜡包埋标本的iNOS、eNOS、VEGF的表达 ,抗CD34单克隆抗体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iNOS、eNOS分别在 83 .1%、85 .9%的肝癌中阳性表达 ,而正常肝组织不表达。iNOS阳性的肝癌组织 5 9例MVD为 34.3± 1.5 /高倍视野 ,iNOS阴性的组织为 31.2± 2 .8/高倍视野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VEGF阳性肝癌组织 6 1例MVD为 38.6± 1.6 /高倍视野 ,VEGF阴性组织为 2 2 .4± 2 .0 /高倍视野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VEGF、iNOS表达均阳性者 42例 ;VEGF表达阴性、而iNOS表达阳性者 17例。VEGF、eNOS表达均阳性者 43例 ;VEGF表达阴性、而iNOS表达阳性者 18例。表明iNOS、eNOS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iNOS、eNOS在肝炎后肝硬化的恶性转化中起作用 ,iNOS。
- 王鲁汤钊猷孙惠川叶胜龙纪元陆洪芬施达仁
- 关键词:肝细胞NDSVEGF肿瘤血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