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农欣
- 作品数:47 被引量:192H指数:9
- 供职机构:襄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头状骨、月骨、三角骨、钩骨测量及四角融合器的设计
- 2008年
- 目的测量头状骨、月骨、三角骨、钩骨,为研制适于腕骨四角融合术的内固定器械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设计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NiTi shape memory alloy follr—corner arthrodesis concentrator,NT—FCAC)。方法解剖45侧成人腕骨标本,保留腕掌、背侧韧带,切除大、小多角骨和手舟骨,游标卡尺测量头状骨、月骨、三角骨、钩骨各骨间距;然后,解剖出上述四腕骨,观察各骨形态,游标卡尺测量各参数;最后,依据测量结果及四腕骨解剖形态特点,结合镍钛记忆合金的特性,设计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结果头月间距最小,为24.75±3.13mm,钩月间距29.46±2.85mm、月三角间距26.48±2.08mm;三角骨厚度最小,为8.76±0.91mm;依据测量结果及镍钛记忆合金的特性,设计出了镍钛记忆合金腕骨四角融合器。结论依据头状骨、月骨、三角骨和钩骨解剖特点及测量结果,结合镍钛记忆合金的特性,能够设计出适于腕骨四角融合术的内固定器械。
- 覃励明徐永清吴农欣朱跃良申小青吴明宇
- 关键词:腕骨镍钛记忆合金
- 腓深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 目的:为腓深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对腓深神经终末支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察其起始、直径、走行、分支及分布情况。结果 :腓深神经于第一、二跖骨底之间穿出深筋膜形成...
- 吴农欣徐永清
- 关键词:应用解剖学深筋膜
- 文献传递
- 桡骨远端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分析比较应用两种手术人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操作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掌侧人路、背侧人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26例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获得随访12—30个月。依据Gar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掌侧组优49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92.4%;背侧组优46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2种手术人路,在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基于骨折类型、患者情况及内固定特点。
- 王健岳覃巍吴农欣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入路背侧入路
- 数字骨科技术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 应用数字骨科技术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失败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4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患者术前均做三维CT重建,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分析肱骨内侧壁是否完整,肱骨头松质骨密度及分布,模拟安置的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螺钉同肱骨头骨骨质的把持关系.根据以上指标分为骨质正常组(A组)和骨质疏松组(B组),记录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维持情况,对内固定物失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骨质异常组术后骨折复位维持情况及内固定失效情况高于骨质正常组.结论 对于骨折疏松合并内侧壁缺失的患者,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同样存在内固定失效的风险.内侧植骨可以减少失效的发生.
- 陆新颜陈刚廉凯吴农欣
- 关键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 人体潜行伤口测量尺
-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体潜行伤口测量尺,用于人体潜行伤口测量使用的测量尺在柄把前端通过可调间距的螺栓并列两个长度一致的尺体,其下方作为探测伤口深度的探尺前端设有刮匙,其并列的测算尺前端设有可插入画笔头的插孔,测算尺的尺体上分布...
- 吴农欣曹军容王赟颖
- 文献传递
- 人体潜行伤口测量尺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体潜行伤口测量尺,用于人体潜行伤口测量使用的测量尺在柄把前端通过可调间距的螺栓并列两个长度一致的尺体,其下方作为探测伤口深度的探尺前端设有刮匙,其并列的测算尺前端设有可插入画笔头的插孔,测算尺的尺体上...
- 吴农欣曹军容王赟颖柴俊
- 文献传递
- 外侧入路双LCP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旨在探索长段肱骨干中下段粉碎性骨折方便安全的入路,稳定有效的内固定方式。方法对肱骨中下段骨折采用后方入路或外侧入路,单动力加压钢板(DCP)固定24例(单钢板组);外侧入路双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18例(双钢板组)。分析2组的桡神经损伤例数,内固定失效例数及功能恢复有无差异。结果 2组发生桡神经损伤的概率无明显差异;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单钢板组为70.8%,双钢板组为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侧入路的双LCP固定治疗长跨度的肱骨干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具有传统方法不具备的优越性。
- 陈刚吴农欣廉凯陆新颜
- 关键词:肱骨中下段骨折LCP外侧入路
- 肠球菌的耐药特征及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基因流行分布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肠球菌的耐药特征以及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肠球菌(HLGRE)的耐药基因流行分布。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对肠球菌进行耐药情况分析,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HLGRE的耐药基因,并对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89株肠球菌中,对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分别占50%和25.6%,对82株肠球菌进行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基因的检测显示:aac(6')-Ie-aph(2")-Ia基因是HLGRE的唯一耐药基因,未检测到aph(2")-Ib和aph(2")-Id基因。结论准确及时发现肠球菌的耐药性和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基因可以为临床医师治疗肠球菌感染提供可靠依据。
- 王蓉吴农欣陈端单斌
- 关键词:肠球菌属庆大霉素类
-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动脉血供与静脉回流
-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皮瓣.皮神经周围及其内部存在的丰富的血管网是其成活的血液循环基础.皮神经的营养血管的形式为'链式血供',皮神经节段动脉是皮瓣血供最主要的来源.对于逆行皮瓣而言,皮瓣内...
- 吴农欣徐永清
- 关键词:外科皮瓣皮神经营养血管动脉血供静脉回流
- 文献传递
- 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解剖研究与初步应用被引量:20
- 2007年
- 目的为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报道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足背中间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外径。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4年6月-2005年10月设计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创面共4例5个皮瓣。结果足背中间皮神经续于腓浅神经,行于踝间线时位于其中点外侧1.3±0.6cm,直径2.05±0.56mm。神经主干于踝间线远端2.8±1.3cm处发出分支,分布于2、3、4跖背及足趾皮肤。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平均每侧5.1支。最为恒定的营养血管近端来自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的皮支,远端来自跖背动脉,分别位于踝间线近端4.3±0.4cm,直径0.82±0.13mm;第3趾蹼尖近端1.6±0.3cm,直径0.42±0.07mm;第4趾蹼尖近端1.5±0.3cm,直径0.49±0.09mm。临床应用4例5个皮瓣,术后均完全成活,随访4-10个月。外形美观,质地良好。结论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血供可靠,是一种理想的修复足部创面的皮瓣供区。
- 吴农欣徐永清李军覃励明朱跃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