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琳琳

作品数:34 被引量:399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重点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药品
  • 10篇用药
  • 9篇药品不良反应
  • 9篇药物
  • 8篇菌药
  • 8篇抗菌
  • 8篇抗菌药
  • 7篇抗菌药物
  • 6篇合理用药
  • 5篇手术
  • 4篇围手术
  • 4篇围手术期
  • 4篇不良反应报告
  • 3篇药师
  • 3篇清洁手术
  • 3篇外科
  • 3篇门急诊
  • 3篇急诊
  • 3篇处方
  • 2篇药品不良反应...

机构

  • 2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3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作者

  • 34篇刘琳琳
  • 26篇姜玲
  • 24篇孙言才
  • 22篇沈爱宗
  • 22篇史天陆
  • 18篇杜德才
  • 18篇张圣雨
  • 6篇王崇薇
  • 4篇苏丹
  • 3篇邓明影
  • 3篇张蕾
  • 2篇屈建
  • 2篇周书明
  • 2篇张静
  • 2篇唐丽琴
  • 1篇郭安平
  • 1篇陶金辉
  • 1篇魏泽元
  • 1篇吴颖其
  • 1篇胡葆诚

传媒

  • 5篇药物流行病学...
  • 5篇安徽医药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首都医药
  • 3篇中国医院药学...
  • 3篇中国药房
  • 2篇医药导报
  • 2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基层中药杂志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4篇2010
  • 1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2
  • 1篇200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风湿免疫科临床药师合理用药中的实践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病区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加临床查房的具体实践,探索其在病区的药品管理、医嘱用药、药物警戒、药物咨询等方面的作用,以及摸索更好的查房模式。结果:临床药师在病区的药品管理、医嘱用药、药物警戒、药物咨询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论:有临床药师参与的临床用药更加有效、经济、安全和合理,但同时也面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困惑。
张圣雨姜玲沈爱宗杜德才史天陆孙言才刘琳琳
关键词:临床药师风湿免疫合理用药
76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ADR性别差异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了解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时性别差异所呈现的某些基本特点,为实施药品安全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7690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7690例ADR报告中性别因素分别与报告年份、患者年龄、药品类别、前位药品、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等指标相关联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7690例报告中,男性4052例,占52.69%,女性3638例,占47.31%,男女之比为1.11∶1;2007至2010年男性比例均高于女性,而2005至2006年男性低于女性;0~21岁及51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而21~51岁女性多于男性;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中成药、维生素类药等引起ADR男性多于女性,而影响变态反应和免疫功能药、心血管系统药、呼吸系统药等女性多于男性;注射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7种药品引起ADR男性多于女性,而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引起ADR女性多于男性;应用混悬剂、口服溶液剂、粉针剂等6种剂型出现ADR男性多于女性,而应用丸剂、分散片、胶囊剂等4种剂型则女性多于男性;腹腔用药、鞘内用药、静脉注射等给药途径出现ADR男性多于女性,而局部外用、眼内用药、肌内注射等女性多于男性;ADR所致代谢营养障碍、视觉损害、血液系统等例数男性多于女性,而听觉和前庭功能损害、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女性多于男性;在一般的、新的一般的、严重的、新的严重的4种ADR严重程度中,男性ADR例数均多于女性。结论在加强ADR监测时,应了解ADR性别差异,其对实施药品安全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通过对ADR性别差异的深入分析,可以采取相应对策以减少ADR的发�
孙言才刘琳琳史天陆王崇薇张蕾苏丹姜玲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性别差异回顾性分析
某“三甲”医院3种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被引量:46
2009年
目的:评价某"三甲"医院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简称"3种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甲"医院2008年3月104例3种清洁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104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100%;术前应用≤2h者60例(占57.69%),>2h者31例(占29.81%);术后应用≤24h者43例(占41.35%),24
姜玲史天陆孙言才沈爱宗杜德才张圣雨刘琳琳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清洁手术抗菌药物
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对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从免疫因素、感染、并发症、药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其原因比较复杂,因素不同,治疗和预后不同。结论有必要询问其病史,为下一步处理提供依据。同时,要密切观察血小板变化,积极控制感染,针对病因治疗,慎用可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张圣雨陶金辉姜玲沈爱宗郭安平孙言才史天陆杜德才刘琳琳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并发症
5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疑似切口感染的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姜玲史天陆孙言才沈爱宗杜德才张圣雨刘琳琳
关键词:围手术期医护
氟尿嘧啶乳剂研制与临床应用
2007年
目的研究制备5-Fu乳膏增强其疗效,并改善制剂的涂展性。方法跖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HPV为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好发于足或趾间受压处,多发,大小不一,挤捏时疼痛明显,易形成角质斑块,慢性病程。临床上多用1%5-Fu乳膏治疗此病,但效果不太理想。为增强疗效,一方面提高主药5-Fu浓度为2.24%并加入促渗剂,另一方面以乳浊液替代乳膏,从而改善制剂的涂展性。结论经临床应用,取得满意效果,解决临床上的疗效和涂展性这两个难题。
刘琳琳
关键词:人类乳头瘤病毒5-FU脱氧核糖核酸乳膏治疗慢性病程
某三甲医院外科医师抗菌药认知调查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外科医师对抗菌药的认知情况。方法:整群抽取普外科和儿外科32位医师进行现场问卷调查,SPSS 15.0统计分析。结果:该院外科医师对抗菌药知识掌握自我评价较好,但结果显示对一般知识掌握尚可,专业知识认知较差。结论:应继续加强外科医师抗菌药知识培训,尤其应重视专业知识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抗菌药合理应用水平。
杜德才沈爱宗孙言才史天陆张圣雨刘琳琳姜玲
关键词:抗菌药外科医师问卷调查
药品政策性调价对医院用药状况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考查药品政策性调价对医院用药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2013年间安徽省立医院调价涉及的药品种类、价格、品规进行分析。结果该院调价涉及24类487个品规药品,理论年降低药费2 975.64万元,占2012年药品销售总额的4.76%;政策性调价对该院抗微生物药影响最大,对国家基本药物基本无影响;单独定价药品占降价品规一半以上;降价药品所在价格区间合理;"降价死"的品种较少。结论药品政策性调价以降价为主,降价药品覆盖面广,尤其是受药品招标影响较小的单独定价药品及非中标品种效果明显。
方焱屈建李培芳刘琳琳
关键词:药品价格用药状况
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探讨被引量:52
2009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腺、疝气修补术3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并制定相应的具体实施细则。方法调查2008年3月104例3种清洁手术出院病历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情况,成立合理用药评价小组对调查结果进行合理性探讨,并制定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实施细则。结果104例病例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00%,平均使用抗菌药物时间6 d;药物利用频度居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青霉素类2种,头孢菌素类7种,氨基糖苷类1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主要表现形式为无指征用药(75.00%)、溶媒选择不当(54.81%)、用药时机不当(49.04%)、用药疗程长(44.23%)、更换药物频繁或无依据(37.50%)、用法用量不正确(29.81%)等;医院合理用药评价小组制定的实施细则内容具体,科学性和操作性较强。结论3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较严重,制定的实施细则有助于规范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史天陆杜德才孙言才沈爱宗张圣雨刘琳琳姜玲
关键词:清洁手术抗菌药物药物利用
1224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分布的分析评价被引量:52
2014年
目的:了解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时不同年龄段患者在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等方面所呈现的某些基本特点,为进行药品安全性监测,指导临床对不同年龄患者实施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某三甲医院2005~2012年所上报的12249例ADR报告。将发生ADR的患者分为9个年龄段,对各年龄段中患者性别、药品种类、药品剂型、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系统及ADR严重程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2249例ADR报告中,男性6496例(53.03%)、女性5753例(46.97%),男女之比为1.13:1:41~50岁、51—60岁、61—70岁3个年龄段ADR构成比居于前三位;21—50岁年龄段女性ADR例数多于男性,其余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抗感染药物(31.59%)、抗肿瘤药物(28.86%)、中成药(7.15%)引起ADR位于前三位,其中〈10岁患者抗感染药物ADR达972例次(7.79%);41~70岁患者抗肿瘤药物ADR达2362例次(18.94%),中成药ADR为475例次(3.81%)。注射液(79.41%)、片剂(8.40%)、粉针刑(5.61%)引起ADR列入前三位;而注射液、片剂、粉针剂引起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胶囊剂以31—70岁患者为主;颗粒剂、混悬剂、溶液剂均以〈10岁患者为主。静脉滴注(73.04%)、口服(13.51%)、静脉注射(6.06%)引起ADR居于前三位;而静脉滴注、口服、静脉注射引起ADR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肌内注射则以31—60岁患者为主。ADR导致消化系统(33.15%)、皮肤及其附件(19.25%)、神经系统(11.58%)损害列为前三位;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全身性损害均以41~70岁患者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则以〈10岁患者为主。一般的ADR达7757例(63.33%);新的、严重的ADR为4492例(36.67%);而一般的、新的一般的ADR均以41�
孙言才刘斌苏丹王崇薇刘琳琳张蕾史天陆姜玲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药品安全性年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