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淮南
- 作品数:78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萨都剌的题画诗
- 2015年
- 萨都剌的题画诗因其丰富的阅历而题材多样,因其突出的才学而工整典雅,因其豪放的性格而风流蕴藉。萨都剌的题画诗,既说明了一位集诗人、画家和书家为一身的文人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也反映了他本人对绘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理解。
- 刘淮南
- 关键词:萨都剌题画诗
- 文论的依附性思维与批判创新意识被引量:4
- 2014年
- 文论创新作为自身的和时代的要求,是与依附性的思维方式格格不入的。所以,批判意识是文论创新的必要前提。这种批判意识既意味着对于西方,也意味着对于传统,或者说就是面对着已有。而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以,具备批判意识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品格,也是文学理论创新的前提条件。通过批判,可以摆脱依附性的思维方式,导致观念的转变,勇于面对现实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 刘淮南
- 关键词:文学理论依附性
- 两篇《讲话》中的问题意识
- 2017年
- 毛泽东同志和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均具有明显的问题意识,他们针对各自的时代语境谈论了自己对文艺的看法,并提出了对文艺的希望,在实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习近平同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能够高瞻远瞩地提出文艺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对于文艺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文艺理论与批评同样具有诸多启示。
- 刘淮南
- 关键词:文艺发展
- 从代国到代州
- 2024年
- 从商周的代国,经赵国和秦朝的代郡以及两汉和北朝的多个代国,到隋朝的代州,间以雁门郡的几次迁徙,代国、代郡和雁门郡在社会动荡中有过多次的变动。代地之变迁,既显示着政治格局、民族关系的变化,也意味着战略态势和行政区划的不同,况且“代”也有着不同的内涵。而代州的最后定位以及州城的最后完善,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 刘淮南
- 审美之“味”的民族性和问题性——从司空图的“辨味论诗”谈起
- 2016年
- 司空图的"辨味论诗"既是对前人相关经验的总结和深化,更是对后人在此方面的开启和引领,客观上使得"味"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范畴。农耕文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原因使得然中国人的审美器官主要表现在嘴巴上,而不同于古希腊海洋文化的原因使得审美器官主要是在眼睛上。但是,又应该看到,审美之"味"既有着鲜明的民族性,也存在需要今人注意并求得进一步解释的问题性。
- 刘淮南
- 关键词:民族性
- “东陉关”究竟在哪里
- 2024年
- 由于对《水经注》中关于东经关的供文存在理解上的问题,所以导致不少人的误解,从而将东关予以位移。如果将该文重新断句并就其可能的错简予以修正,可以避免很多人由此产生的在确认东经关位置上的误会。从实地考察出发,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古人和今人对之理解时的欠缺。同时,以经岭为参照而非经岭与夏屋山为参照,自然可以明确东经关即今天的雁门关。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客观的地理地貌,并结合行军路线,将峪口或者胡峪确定为东经关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 刘淮南
- 谈谈唐代及明清的七首《雁门太守行》
- 2013年
- 作为产生在汉代的乐府歌行体,《雁门太守行》虽然与边塞征战相联系,但是在唐代及以后的实际创作中,内容是广泛而丰富的:既有对将士的歌颂,也有对战争的沮丧和质疑,还有对仁者的颂扬和对酷吏的谴责。所以,它实际上成为了不同作者借题发挥的一个老题目。
- 刘淮南
- 关键词:歌颂沮丧谴责
- 文学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 众所周知,中国当代的文艺学实际受西方的影响是明显的。其中,来自于列宁的意识形态一反映论以及对马克思恩格斯和近代欧洲的现实主义理论的理解更是成为人们探讨问题时的基本依据和主要资源。由于列宁特别强调过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着重...
- 刘淮南
- 关键词: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反映论文艺学
- 文献传递
- “诗人之言”的建设性与局限性被引量:1
- 2009年
- 《人间词话》中谈到的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虽然在今天看来不够全面,但处于那个特定历史时期还是富有建设性的。而且,就是在政治走向以人为本的时代,"诗人之言"也是不应该等同于"政治家之言"的。另外,在同样的"诗人之言"中,还有着层次和价值的不同。而这又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
- 刘淮南
- 关键词:文学政治价值性
- 中国经验和文论教材建设
- 2013年
- 可以说,在近些年的文论教材建设中,王一川的《文学理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下称《修订版》)是值得关注、也是值得重视的一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该教材具有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建立起了“自己的”理论框架。自然,由此也就使得该教材能够独树一帜,引人注目。
- 刘淮南
- 关键词:文论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