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昱彰
- 作品数:52 被引量:33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5-2011-06,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椎间cage和钛网植入、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并随访的26例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术后1周及随访时颈椎标准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Cobb角的变化,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部分患者术后行MR检查,以观察脊髓减压程度和脊髓信号变化情况。结果26例患者经6~24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顺利实现骨性融合,无内植物的松动和移位。JOA评分由术前平均为(12.82±2.13)分改善至随访时平均为(16.10±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74.3%,其中优12例,占46.5%;良9例,占34.6%;中4例,占15.4%;差1例,占3.8%。融合节段的Cobb角由术前8.42°±1.63°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6.14°±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病例无死亡、感染、脑脊液漏、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损伤,伤口均Ⅰ期愈合。结论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减压充分又能较好重建颈椎的稳定性。
- 张世民马明刘昱彰张兆杰李星
-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压迫症前路减压
-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自1997年1月-2001年8月我科对3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法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 黎作旭周卫张禄堂李星章永东张世民刘昱彰兰吉瑞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
- 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被引量:23
- 2018年
-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21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70~85岁,平均74.3岁。记录术前、术后1、12个月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分析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30 min,平均110 min。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1、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47±1.23、1.78±0.72、0.68±0.32,术前、术后1、12个月的ODI评分分别为32.48±10.03、19.53±3.55、5.15±1.02,术后2个时间点随访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优14例,良5例,可2例。术后出现下肢感觉异常1例,给予保守治疗,术后3周恢复。1例肺气肿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控制。无椎体或椎间隙感染、血管及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但技术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严重的椎间孔狭窄,经椎间孔入路操作困难,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可能并发神经激惹及术后感觉异常。
- 张世民吴冠男靳蛟刘昱彰黎作旭张兆杰马明种涛章永东
- 关键词:腰椎侧隐窝狭窄椎间孔入路
-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 2002年
- 李星周卫章永东张禄堂张世民黎作旭刘昱彰
- 关键词: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正骨手法外科手术
- 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L_2-L_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的:评价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窥镜下治疗L_2-L_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特点、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15例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19~63岁,平均42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及单侧下肢放射性神经痛,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均为单节段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病变节段:L_(4,5)8例,L3,44例,L_(2,3)3例。按Lee标准将移位的髓核位于椎管内位置分为4个局域:Ⅰ区2例,Ⅱ区3例,Ⅲ区5例,Ⅳ区5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应用VAS和JOA评分对患者腰腿痛和腰椎功能进行评定,末次随访采用Mac Nab功能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椎间盘突出物切除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根、硬膜囊损伤、术后出血及局部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54.8 min。住院时间3~4 d,平均3 d。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3个月,平均12.2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2±1.4、3.0±0.6、1.7±0.5。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JOA评分分别为8.76±3.32、23.61±2.14、24.82±3.43,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9例,良5例,可1例。结论:经皮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L_2-L_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但术中需做椎板成形,局麻下施术患者可能神经刺激反应敏感。
- 吴冠男张世民刘昱彰马明靳蛟黎作旭张兆杰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微创性
- 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6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7
- 2022年
- 目的观察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给予疏筋整复手法治疗,每次10~15 min,每周2次,间隔3天。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每次20 min,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开口位X线片枢椎齿突偏移程度和颈椎屈伸功能位寰枢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情况,并在治疗后及随访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随访时的愈显率为87.69%、90.4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9.23%、66.67%(P=0.01,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枢椎齿突偏移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t=13.643,P<0.001;对照组t=2.776,P=0.007),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t=-7.31,P<0.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t=10.010,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寰枢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组t=-9.135,P<0.001;对照组t=-11.653,P=0.007),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t=5.08,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2,P<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疏筋整复手法对于寰枢关节错缝导致颈性眩晕有较好疗效,可以改善患者枢椎齿突偏移,增加寰枢关节活动度,效果优于常规牵引治疗。
- 李锐张兆杰张世民吴冠男黎作旭刘昱彰王毅马明郝俊涛靳蛟
- 关键词:寰枢关节错缝颈性眩晕推拿手法
- 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及影像学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自1996年起我们运用腰椎牵抖整复及下肢拔伸、压腿等方法治疗82例腰椎间盘突出较巨大(突出物高度大于8 mm)临床疼痛症状明显、但因各种原因难以行手术的患者,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李星周卫张禄堂章永东张世民黎作旭刘昱彰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正骨手法
- Kümmell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1例
- 2024年
- 患者,男,89岁,因“腰背部疼痛伴活动受限15 d”于2023年1月30日入院。患者自诉15 d前因搬重物后出现腰部疼痛难忍,翻身及起床疼痛加重,腰椎活动受限,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8分,无下肢无力麻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tation,ASIA)分级^([2])E级。既往高血压病病史10年,无肝病及血液系统疾病。专科查体:外观胸腰段后凸畸形,屈伸活动受限,胸腰段棘突及两侧压痛、叩击痛阳性,咳嗽,双侧下肢浅深感觉、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下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征阴性。
- 王国军刘昱彰靳蛟林海时福东陈春吴冠男黎作旭张世民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硬膜外血肿
- 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被引量:28
- 2011年
-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5月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4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10例,女31例;年龄61~83岁,平均67.5岁。患者主要症状是腰背部疼痛,影响正常生活,共65个椎体,骨折部位T9-L4。按照VAS评分、影像学资料、Oswestry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疼痛、椎体高度和Cobb角、日常活动功能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7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患者腰痛均明显缓解,随访7~26个月,平均14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8.38±0.60)分下降至术后的(2.45±0.38)分,最终随访为(2.53±0.36)分;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为(40.00±1.16)分,术后为(17.00±2.11)分,末次随访为(15.00±1.41)分;椎体前缘的高度术前平均为(14.64±1.30)mm,术后为(25.11±1.12)mm,末次随访为(23.16±1.14)mm;伤椎后凸角度术前平均为(30.17±1.45)°,术后为(12.10±1.37)°,末次随访为(14.31±0.51)°。各指标术后与术前、最终随访时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最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及后凸畸形。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的优点。
- 张世民张兆杰刘昱彰张禄堂李星
-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质疏松后凸成形术
- 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后C_5神经根损伤的原因及预防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对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后C_5神经根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的手段。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颈前路减压及融合手术310例,对其中9例术后出现C_5神经根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1例;年龄51~84岁,平均64岁。内固定椎间融合手术节段:单节段为2例,双节段6例,3节段1例。单纯三角肌无力及疼痛麻木7例,三角肌及肱二头肌同时无力及疼痛麻木2例。肌力0级1例,1级3例,2级4例,3级1例。结果:9例患者术后随访均超过12个月,最长为24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7例肌力恢复到4~5级。术后恢复时间与损伤程度成正比,术后肌力在2级以上的患者3周之内有明显改善。JOA评分术前10.89±1.89,术后发生C_5神经根麻痹时8.92±1.91,末次随访时14.48±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内固定术后C_5神经根损伤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果不存在严重碾挫伤及离断伤,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恢复。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手术节段,操作准确轻柔,控制术中椎间隙撑开的幅度及椎体次全切的宽度等是预防此并发症的要素。
- 刘昱彰张世民董福慧
- 关键词:肌肉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