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凡彦

作品数:20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物资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6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舍勒
  • 8篇价值秩序
  • 5篇政治
  • 4篇思想政治
  • 4篇教育
  • 3篇大学生
  • 3篇政治教育
  • 3篇秩序
  • 3篇治教
  • 3篇思想政治教育
  • 3篇主义
  • 2篇大学生思想
  • 2篇大学生思想行...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人心
  • 2篇神气
  • 2篇手机媒体
  • 2篇气质
  • 2篇现象学
  • 2篇马克思主义

机构

  • 11篇北京物资学院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0篇冯凡彦
  • 2篇胡占君
  • 2篇唐伟

传媒

  • 3篇思想教育研究
  • 2篇哲学动态
  • 2篇前沿
  • 2篇山西高等学校...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北京教育(高...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教育(德...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09
  • 6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舍勒价值情感现象学中的情感理性被引量:7
2009年
情感理性在舍勒的价值情感现象学中是一个未明确提出,却始终隐含其中的重要概念,它标识的是人类精神结构中的非逻辑方面所具有的法则和秩序,即"感性的价值偏好的理性秩序"。与精神的逻辑方面——逻辑理性相比,情感理性具有优先性、在此性和不可证性三个特性。舍勒认为情感理性的认识对象只能是存在于本质领域的先天、客观、绝对的价值及其等级秩序,而情感理性在价值认识活动中具体展现为感受、偏好与爱之间的层层奠基关系以及存在于它们各自中的内在法则。因此,情感理性是客观价值秩序得以可能的基础。
冯凡彦
关键词:舍勒价值秩序
论党的历史任务与发展观的演变被引量:1
2008年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发展问题。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对如何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观。梳理和分析党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形成不同发展观的基本思路,不仅对于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且对于与时俱进地丰富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唐伟冯凡彦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任务发展观演进过程
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演变及特点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政党。90多年来,党总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肩负的主要任务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学习,并形成了不同的学习观。纵观党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实践学习观、理论学习观和创新学习观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学习观演变的三个总体特点,即由强调学习的工具性价值向目的性价值转变、由外部需要驱动学习向内部需要驱动学习转变、党的学习观与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相关。
冯凡彦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学习观
人心价值秩序: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之维被引量:2
2008年
舍勒对人心价值秩序的勘定,为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地理解人、理解道德的建构机制,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提供了本体论支持。人心价值秩序相对于人的道德行为和时代精神状况所具有的在先性和决定性,彰显出人心价值秩序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性,而各种思想政治教育难题的人心价值秩序根源,则进一步揭示了人心价值秩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
冯凡彦
关键词:人心思想政治教育
和谐社会秩序与理性的渊源关系探析
2008年
和谐是一种秩序,秩序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很早就已经进入人类的视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和目标的提出,将秩序与理性的渊源关系重新凸现了出来。和谐社会秩序与理性的逻辑渊源在于理性是和谐秩序的深层解;历史与现实渊源在于理性的沉睡、异化与失语是社会不和谐的深层原因;未来渊源在于人的理性精神的复苏是社会和谐的主观条件。
冯凡彦
关键词:秩序和谐社会渊源
社会组织秩序与人心价值秩序——马克思与舍勒批判资本主义的不同维度被引量:1
2008年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组织秩序之维度展开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批判;而舍勒从资本主义人心价值秩序之维着手他的理论反思和批判。两者的反思与批判殊途且异归,但都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病根,并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设想和蓝图。分析马克思和舍勒批判资本主义的不同维度,吸收各自的思想精华,对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开创的现代性,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秩序的构建大有裨益。
冯凡彦
关键词:舍勒资本主义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调研——基于北京7所高校的问卷分析
2014年
微博的兴起及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已经彻底改变了大学生所处的物质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活环境,进而成为一种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说得形象一点,微博既可以成为大学生的"心灵鸡汤",也可以成为"电子海洛因"。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微博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双重影响,以便使其在工作设计中发挥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为此,我们选取北京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作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一、调查基本情况本次问卷调查,课题组选取清华大学。
冯凡彦
关键词:问卷调查政治参与意识意识形态教育示范引导作用
舍勒价值秩序思想中蕴含的三对辩证关系
舍勒将现象学方法运用于价值领域,坚持“面向现实本身”的现象学态度,借助精神之眼“看”到了一个先天、客观、独立的价值世界及其等级秩序。本文认为在这个客观的价值秩序中实际上内在地蕴含了世俗与超越、有限与无限、手段与目的三对既...
冯凡彦
关键词:舍勒价值秩序辩证关系
当代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状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群体价值观总体状况特征如下:政治价值观,呈现积极务实理性的特征;经济价值观,崇尚正当合理独立的价值,但尚未摆脱对家长的依赖;文化价值观,日益趋向包容多元;社会价值观,正游离于自主与无奈、超越与功利之间。同时,价值评价标准趋向理性和宽容,价值追求崇尚知识价值、权力价值和精神价值。
胡占君冯凡彦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基于价值秩序理论的现代性反思与批判——舍勒价值秩序理论浅析
2013年
舍勒认为现代性的根本问题是共同体精神的破碎,现代性问题的实质是道德文化危机与意义危机,而深层根源在于价值秩序的颠倒。在他看来,自我获得的价值凌驾质性价值、有用价值凌驾生命价值、世俗价值对神圣价值的倒置等价值颠倒,是导致现代人意义世界凋敝的根本原因。舍勒在价值秩序理论基础之上,对现代性问题展开深刻反思与批判,为我们理解现代性、观察现代社会开辟了一个全新视角,但理论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冯凡彦
关键词:舍勒价值秩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