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钰珏
- 作品数:21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甘肃省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的合理性,为调整、充实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队伍及制订培训计划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省、市(州)、县(区)三级调查表,省、市(州)、县(区)三级101个疾控中心分别利用2001年、2005年及2009年结核病防治信息监测数据等现有资料自行填写。用EPIdata建库,利用Excel及SPSS17.0进行处理,采用X2检验分析,P〈O.01表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全省2001年和2009年本科7k.vX上学历的结核病专职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5.8%和18.8%,2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1.58,P〈O.01);(2)2001年和2009年市级疾控单位的结核病防治人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48.9%和73.0%,2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1.12,P〈O.01);2001年和2009年县级疾控单位的结核病防治人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22.6%和50.9%,2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24.61,P〈0.01)。(3)各级疾控单位结核病防治人员的数量、学历和职称水平逐年增加或提高,同时,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数每年也有所增加。结论为确保甘肃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还需增加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员编制,并探寻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
- 何钰珏杨枢敏王铂刘芳
- 关键词: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
- 甘肃省县(区)级结核病定点医院病原学阴性肺结核诊断质量调查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甘肃省县(区)级结核病定点医院病原学阴性肺结核诊断质量,以进一步提高病原学阴性肺结核诊断质量。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21年甘肃省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甘肃省中部、西部和东部各抽取3个市(州),每个市(州)选择患者数前三位的3家县(区)级结核病定点医院作为调查点,由调查员通过“甘肃省病原学检测阴性肺结核患者现场调查表”现场收集各调查点登记的信息资料完整的病原学阴性肺结核(除外气管支气管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资料,从诊断流程、诊断依据、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和诊断性抗感染治疗等5个方面进行病原学阴性肺结核诊断质量评价。结果:共收集到26家县(区)级定点医院符合调查标准的1187例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诊断流程规范者941例(79.28%);诊断依据符合要求者699例(58.89%);病原学检查者1176例(99.07%),其中,行痰涂片镜检、分枝杆菌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查和结核病灶组织病理检查者分别为1169例(98.48%)、368例(31.00%)、900例(75.82%)和103例(8.68%),痰涂片质量合格者1084例(91.32%);至少选择1项结核病免疫学检查者958例(80.71%),其中,行结核菌素试验、抗结核抗体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查者分别为724例(60.99%)、574例(48.36%)和382例(32.18%),阳性者分别为572例(79.01%)、187例(32.58%)和329例(86.13%);行支气管镜和胸腔积液检查者分别为198例(16.68%)和29例(2.44%),均未检出阳性者;影像学检查者1187例(100.00%),其中,胸部X线摄影(简称“胸片”)检查率[73.21%(869/1187)]和合格率[85.04%(739/869)]均明显低于CT检查[分别为99.16%(1177/1187)和92.78%(1092/11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5.585,P=0.000;χ^(2)=31.829,P=0.000)。诊断小组讨论1166例(98.23%)患者,建议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者626例,实际治�
- 李江红刘芳杨枢敏何钰珏马玲郭强满世军
-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技术病原学诊断
- 2010年甘肃省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检出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分析2010年甘肃省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检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方法 2010年根据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抽样原则,采取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对全省30个县42 613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实检人口42 613人,占应检人口的96.6%(42 613/44 119)。全省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298.0/10万(127/42 613),在45~岁组以上随着年龄增加,活动性肺结核的检出率也在缓慢增加,在75~岁组达到最高峰,检出率为1294.5/10万(12/927)。菌阳肺结核检出率为72.7/10万(31/42 613)。男、女20~、25~、30~岁组未发现菌阳患者。女性菌阳检出率在65~岁达到高峰(419.6/10万),男性80~岁组达最高峰(512.8/10万)。农村、城镇肺结核患者检出率分别为339.4/10万(81/23 864)、245.8/10万(46/18 714),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1,P=0.047)。结论全省的结核病检出率较高,结核病疫情还很严重。且逐渐向老年弱势人群蔓延。今后10年甘肃省肺结核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任重而道远。
- 张岚杨枢敏司红艳王雯何钰珏梁启军陈威涛高巧芬刘芳
- 关键词:结核抽样研究
- 2018-2021年甘肃省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特征及治疗转归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4年
- 目的分析甘肃省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MD)患者特征及治疗转归影响因素,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结核病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PTBMD患者与同期管理的单纯肺结核(PTB)患者特征对照分析,对影响肺PTB-MD患者治疗转归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单纯PTB患者26820例和PTB-MD患者988例。PTB-MD患者男性(χ2=15.591,P<0.001)、离退休人员(χ2=221.469,P<0.001)、转诊来源(χ2=1121.323,P<0.001)、年龄≥55岁(χ2=310.556,P<0.001)、复治患者(χ2=29.031,P<0.001)、病原学结果阳性(χ2=232.277,P<0.001)、全程督导管理方式患者比例(χ2=9.828,P=0.007)都明显高于单纯PT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B-MD患者中成功治疗的比例明显低于单纯PT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93,P<0.001);在各民族占比(χ2=2.859,P=0.091)、流动人员和非流动人员患者比例(χ2=0.016,P=0.931)、延误就诊和非延误就诊患者比例方面(χ2=3.617,P=0.0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TB-MD患者治疗转归影响因素方面,发生转归不良结局中65~岁年龄组(χ2=10.688,P=0.014)、病原学阳性(χ2=9.440,P=0.002)、重症患者比例(χ2=13.004,P<0.001)明显高于治疗成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0~岁年龄组相比,65~年龄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更高[比值比(OR)=2.394,95%置信区间(CI):1.002~5.721];与病原学阴性患者相比,病原学阳性患者治疗不良结局的风险更高(OR=4.295,95%CI:1.709~10.796);和非重症患者相比,重症患者治疗不良结局的风险更高(OR=2.120,95%CI:1.193~3.767)。结论甘肃省PTB-MD患者表现为男性、病原学检查阳性、复治、年龄≥55岁等方面占比高的特点。高年龄、病原学阳性、重症患者是发生不良治疗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强化肺结核-糖尿病共病防控的策略。
- 王铂马玉宝郭强赵剑喜白玉娥刘芳杨筱婷马玲何钰珏
- 关键词:肺结核病糖尿病影响因素
- 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治疗甘肃省627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效果分析
- 2012年
- 目的评价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在治疗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FDC治疗甘肃省武威市所辖4个县(区)2010年8月1日—12月31日期间发现的符合要求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使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记录,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入选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病例627例,其中初治涂阳病例301例,治愈285例,治愈率为94.7%;涂阴病例326例,完成疗程318例,完成疗程率为97.5%。所有病例中有101例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占治疗人数的16.1%;不同性别、年龄60岁以下与60岁及以上、体重55kg以下与55kg及以上病人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C制剂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有较好的高治愈率、依从性及全人群适用性。
- 何钰珏杨枢敏陈威涛刘芳姚琴华
- 关键词:肺结核化学疗法固定剂量复合制剂
- 2005-2022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流行趋势的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变化趋势,探讨甘肃省肺结核防治效果。方法:采用Joinpoint回归方法分析甘肃省2005-2022年分年龄和性别的肺结核发病数据,确定分段趋势及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05-2022年,甘肃省共报告331398例肺结核病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0.91/10万。总人群和男性、女性报告发病率和年龄标化报告发病率(AS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总人群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到2022年下降了71.30%,最高在2008年为128.29/10万,最低在2022年为25.78/10万;ASR每年下降8.83%(95%CI:-9.89~-7.83,P<0.05),2005-2007年上升了21.36%(95%CI:6.52~35.57,P<0.05),2007年之后处于下降趋势,2017-2022年下降幅度最大(APC=-14.91,95%CI:-22.86~-11.61,P<0.05);男性报告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ASR平均每年下降8.93%(95%CI:-10.34,-8.09,P<0.05),女性ASR平均每年下降7.59%(95%CI:-8.65,-6.49,P<0.05);0-24岁人群平均报告发病率最低(29.87/10万),但下降幅度最大(AAPC=-10.16%,P<0.05);老年人(65岁以上人群)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249.06/10万),但下降速度缓慢(AAPC=-4.79%,P<0.05);结论:2005-2022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处于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总体下降了71.30%。对于男性及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应加强主动筛查,另外0-24岁人群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下降缓慢,应得到重视。
- 白玉娥王铂何钰珏
- 关键词:结核报告发病率
- 甘肃省学校结核病防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 何健高巧芬宋随福杨枢敏司红艳王雯何钰珏张岚王铂陈威涛刘芳
- 在全国首次首次用非干预性描述性研究和干预性类实验性研究的方法进行全省学校结核病防治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在全国首先开展建立结核病防治机构与学校的有效合作机制的研究;学校结核防治模式从单一的预防部门实施转变为教育卫生行...
- 关键词:
- 关键词:结核病影响因素
- 2010年甘肃省结核病流调发现患者的社会经济状况解析
- 目的通过对2010年甘肃省结核病流调发现患者的社会经济情况专题调查,了解和掌握肺结核患者的一般社会经济状况,为今后制定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次流调中发现的12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 张岚杨枢敏梁启军陈威涛王雯司红艳何钰珏高巧芬
- 关键词:肺结核病抽样调查
- 文献传递
- 2018-2020年甘肃省肺结核耐药高危人群耐药情况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分析2018-2020年甘肃省肺结核耐药高危人群耐药情况,为我省耐药肺结核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甘肃省2018-2020年在“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的1960例肺结核耐药高危人群耐药筛查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2018-2020年全省登记的2124例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中的1960例进行了耐药筛查,总耐药筛查率为92.28%;各年度耐药筛查率分别为85.92%、91.46%、9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41,P<0.001),筛查率逐年提高。1960例耐药高危人群中共检出耐药肺结核患者460例,总耐药率为23.47%,利福平耐药率、耐多药率、广泛耐药率分别为6.42%、16.68%、0.36%。不同登记分类的高危人群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73,P<0.001),耐药率居前三位的是返回、复治失败/慢性初治失败,分别是80.00%、74.29%、52.48%;男性高危人群耐药率(25.75%)高于女性(1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0,P=0.002);不同年龄段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7.944,P<0.001),15-54岁高危人群耐药率最高,平均耐药率为39.80%,55岁以上高危人群耐药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不同职业高危人群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728,P<0.001),自由职业者和牧民最高,分别为61.53%、43.48%。结论:甘肃省耐药结核病防控仍面临较大挑战,15-54岁青壮年、牧民、自由职业者,返回、初治失败、复治失败/慢性患者耐药肺结核高危人群是应重点关注的对象。
- 赵剑喜何钰珏郭强马玉宝
- 关键词:高危人群耐药肺结核
- 2018-2022年甘肃省≥60岁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分析甘肃省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升老年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全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8—2022年甘肃省登记的年龄≥60岁肺结核患者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结局影响因素。结果2018—2022年甘肃省共登记老年肺结核患者13170例,成功治疗12219例,成功治疗率为92.78%,成功治疗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5.979,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比值比(OR)=1.59,95%置信区间(CI):1.39~1.83]、中龄组(70~岁)(OR=1.73,95%CI:1.49~2.01)、高龄组(≥80岁)(OR=2.87,95%CI:2.31~3.57)、复治(OR=1.63,95%CI:1.24~2.14)、病原学阳性(OR=2.50,95%CI:2.13~2.94)和首诊断单位为县级(OR=1.68,95%CI:1.38~2.05)是治疗不成功的危险因素,纳入基层管理(OR=0.68,95%CI:0.59~0.79)的患者容易成功治疗。结论2018—2022年甘肃省老年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呈上升趋势,男性、70岁以上、复治、病原学阳性、首诊在县级的人群治疗转归结局较差,提示相关单位和个人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该部分人群的督导管理服药,进一步提升成功治疗率,降低治疗不成功的发生率。
- 马玉宝王铂何钰珏
- 关键词:肺结核老年人治疗转归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