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2篇修复术
  • 2篇修复术后
  • 2篇术后
  • 2篇屈肌
  • 2篇屈肌腱
  • 2篇康复
  • 2篇肌腱
  • 2篇毫米波
  • 2篇超短波
  • 1篇电磁治疗
  • 1篇短波治疗
  • 1篇断腕
  • 1篇断掌
  • 1篇断掌再植
  • 1篇引流
  • 1篇再植
  • 1篇早期康复
  • 1篇指屈肌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黄涛
  • 4篇杨朝辉
  • 3篇黄琴
  • 2篇刘莉
  • 2篇夏晓萱
  • 2篇陈燕花
  • 2篇高欣
  • 1篇王双
  • 1篇黄剑
  • 1篇肖喜玲
  • 1篇毛朝琴
  • 1篇金毕
  • 1篇洪光祥
  • 1篇陈振兵
  • 1篇王艳萍
  • 1篇黄启顺
  • 1篇李怀玉

传媒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毫米波治疗面神经炎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杨朝辉刘莉黄涛
关键词:毫米波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早期主动运动对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主动运动对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影响。方法:41例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46指)和对照组21例(48指)。观察组术后第3天开始采用早期主动运动方案;对照组术后制动3周后开始康复治疗。术后12周对2组患者进行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AM)系统评定和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指TAM优良率及UEF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指间关节伸直缺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采用主动运动方案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黄琴黄涛陈燕花夏晓萱
关键词:早期康复
超短波和电磁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2006年
杨朝辉刘莉黄涛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电磁治疗疗效评价超短波TMD咀嚼肌
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作业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作业治疗对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共69患指)及对照组30例(共67患指)。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3天介入作业治疗(从夹纸练习开始,逐步增加抓捡豆子训练、橡皮泥塑形训练、拣木钉等手工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第6周介入常规作业治疗(包括橡皮泥塑形训练、弹力网训练、握球捏球训练、书写训练、生活家居训练及职业技能训练等)。分别于术后第6周及第12周时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评定指标包括肌腱总主动活动度(TAM)、握力、九孔插板试验及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分等。结果术后第6周时,观察组患手TAM优良率(76.81%)、患侧占健侧握力百分值[(60.20±12.20)%]、指间关节伸直缺失度(78.26%)、九孔插板试验结果[(22.60±3.59)min]及UEFI评分[(66.10±9.2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术后第12周时,观察组患侧占健侧握力百分值[(81.17±12.27)%]、九孔插板试验结果[(14.90±2.83)min]及UEFI评分[(74.73±7.11)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此时2组患者患手TAM优良率、指间关节伸直缺失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于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介入作业治疗,可进一步促进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艳萍黄琴陈燕花黄涛王双
关键词:康复
梨状肌综合征自我牵伸的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观察梨状肌综合征(PS)自我牵伸的疗效.方法:将92例P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2组均给予超短波结合推拿疗法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我牵伸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以及3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内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牵伸不但可有效控制PS患者的疼痛,而且可降低3个月内的复发率.
罗旸黄琴黄涛高欣
关键词:推拿疗法超短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毫米波对周围神经部分损伤后神经修复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毫米波对周围神经部分损伤后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制成左侧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神经损伤24 h后,将毫米波辐射损伤部位,每周5次,每次30 min。观察指标:从运动功能、电生理、组织学等方面观察其对大鼠坐骨神经部分损伤后神经修复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在术后2、4、6周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髓神经纤维横截面积均大于对照组。电镜观察,对照组在术后2周的神经变性程度比治疗组严重,治疗组在术后4、6周的神经再生数目和成熟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毫米波能够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杨朝辉洪光祥黄启顺黄涛
关键词:周围神经神经再生毫米波
手法淋巴引流联合气压综合疗法对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手法淋巴引流联合气压综合疗法对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武汉协和医院康复科和血管外科就诊的50例下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接受手法淋巴引流综合疗法,对照组接受常规传统压力疗法。治疗一个疗程后检测组织水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判治疗后疼痛情况并测量肢体周径大小来评估最终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的治疗后,50例患者下肢情况均有所好转,对照组测量细胞外液含量、肢体周径差和VAS分别为(1.43±0.56)L、(3.82±0.67)cm和(3.42±0.57)分,而治疗组分别为(0.71±0.96)L、(2.65±1.65)cm和(1.58±0.29)分,患侧肢体均较治疗前组织水肿程度降低,疼痛减轻和患肢周径的显著缩小(P<0.05),而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更明显,差异性更大(P<0.05)。结论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可以通过手法淋巴引流联合气压综合疗法有效地促进滞留组织淋巴水肿的回流,并显著地减轻肢体的肿胀和疼痛,是目前一种非常有效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
毛朝琴高欣汪衍雪李怀玉黄涛金毕
关键词:淋巴引流淋巴水肿气压治疗
计算机辅助肌力训练对断腕断掌再植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评价和比较传统手部肌力训练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训练方法对手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计算机辅助肌力训练对断腕断掌再植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断腕断掌再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物理因子、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相关性治疗性活动等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自主研制的计算机辅助装置进行握力、捏力训练,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使用弹力治疗带、治疗泥等)进行训练,两组均为每次20min,一周5次,共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评定,包括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侧捏力、握力、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以及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定。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TAM、侧捏力、握力、ADL评分和UEF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侧捏力、握力、ADL、UEFI评分提高幅度更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两组的TAM改善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计算辅助肌力训练能更好地增强断腕断掌再植患者的手部力量,更有效地提高手功能,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肖喜玲杨朝辉夏晓萱黄涛黄剑陈振兵
关键词:握力手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