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敏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成都市卫生局重大医学联合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饮用
  • 3篇饮用水
  • 2篇水质
  • 2篇农村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后
  • 1篇多水平模型
  • 1篇学校食堂
  • 1篇饮水安全
  • 1篇饮水安全工程
  • 1篇饮用水安全
  • 1篇饮用水水质
  • 1篇饮用水卫生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用水安全
  • 1篇震后
  • 1篇食品
  • 1篇食堂
  • 1篇水安全
  • 1篇水质监测

机构

  • 6篇成都市疾病预...
  • 2篇崇州市疾病预...
  • 1篇彭州市疾病预...

作者

  • 6篇黄敏
  • 5篇宋华
  • 5篇高绪芳
  • 5篇陈俊
  • 5篇刘斌
  • 4篇杜慧兰
  • 4篇马晓军
  • 4篇黄葵
  • 4篇刘嘉益
  • 3篇李志春
  • 2篇严晓蓉
  • 2篇李元锋
  • 1篇曹晋原
  • 1篇杨波
  • 1篇刘艳
  • 1篇李明川
  • 1篇林寰
  • 1篇郭正梅
  • 1篇冯波
  • 1篇李元峰

传媒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成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现状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掌握成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现状,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式,对成都市17个区市县184个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卫生学调查,并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枯水期、丰水期供水水质进行监测评价。[结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采用地面水为水源的占13.59,采用地下水为水源的占86.41;其水处理方式以完全处理工艺的占58.15,以沉淀、过滤方式处理的占5.98,仅消毒处理的占29.89,不消毒的占5.98。监测736件水样,监测合格率72.15,不合格的因素有微生物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和消毒剂余量指标,其构成分别占68、18和14;丰水期的出厂水与末梢水的水质监测合格率明显低于枯水期,水源为地下水的水质监测合格率明显低于水源为地面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成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合格率的主要因素,应加快农村集中饮水工程的建设和制水工艺的完善,及时开展饮水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指导,以保障农村饮水卫生安全。
马晓军李元锋杜慧兰陈俊刘斌高绪芳刘嘉益黄葵宋华黄敏
关键词: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水质
“5.12”特大地震后成都饮水安全保障的紧急应对及反思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作为完善应对饮用水突发卫生事件方案的借鉴。[方法]针对灾后严重的卫生问题,制定应急技术工作指南,紧急培训后开展饮水调查和监测工作。[结果]灾害造成都江堰的集中式供水系统100%受损,其他重灾区供水系统受损也达到14%~50%。通过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应急供水、强化消毒、广泛宣传、及时分析评估、多部门联动,使灾后水质监测合格率快速回升。[结论]灾后饮用水的紧急应对措施有效可行,建议制定紧急饮用水基本安全的判定标准,细化技术方案,综合利用卫生资源。
杜慧兰李明川马晓军高绪芳李志春刘斌陈俊罗大为黄葵杨世烈杨波严晓蓉刘艳曹晋原黄敏刘嘉益宋华
关键词:地震饮用水
健康风险评价在成都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建立成都市饮用水安全与健康风险评价方法。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方法,对成都市饮用水污染和水性疾病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应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饮用水中主要危害指标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建立了成都市饮用水污染因素监测网络,获得了部分毒理指标和消毒副产物经饮水途径暴露的致癌风险水平和非致癌风险水平。结论形成饮用水安全风险管理基本技术思路,成功应对多起饮水污染突发事件。
刘斌杜慧兰陈俊李元峰高绪芳李志春马晓军黄葵宋华黄敏刘嘉益
关键词:饮用水安全
应用多水平模型分析成都市农村改厕的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农村改厕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1年7~8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成都市9个开展农村改厕项目县内抽取1134户已改厕农户展开调查,拟合二分类反应变量的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不同特征农户的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情况,探讨影响农村改厕进程的因素。结果低年龄、教育程度高、家庭儿童数增加、家庭无外出务工人员、卫生行为习惯好、卫生知识得分高等农户有更好的改厕倾向(P<0.05)。结论改厕劳动力的缺乏、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不良的卫生习惯等都对改厕工作的进程带来不利影响。
高绪芳陈俊李志春刘斌黄敏宋华
关键词:农村改厕多水平模型影响因素
成都市2016年学校食堂及小卖部食品和餐具卫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调查成都市中小学校2016年食品及餐具的卫生状况,分析学校食品及餐具潜在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学校突发食品公共卫生事件。方法对成都市2016年具有食堂的中小学校的食品(包括植物油、大米和营养餐)及餐具进行抽样、检测,每年抽检2次,食堂餐具的监测指标为大肠菌群,植物油的监测指标包括酸价和过氧化值,大米的监测指标包括铅、镉和无机砷,零食的监测指标包括大肠菌群、菌落总数、霉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餐的监测指标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和统计分析。结果成都市学校食堂和小卖部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均在95%以上。其中,餐具、大米、零食、营养餐和植物油的合格率分别为96.7%、97.5%、95.7%、99%和100%。餐具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大肠菌群超标,大米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重金属铅、镉超标,零食不合格原因主要是霉菌计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和菌落总数超标,营养餐不合格的原因为菌落总数超标。除了春秋季学期餐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χ~2=6.13,P=0.014),其它监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市2016年学校食堂及小卖部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除了植物油外均未达到100%,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郭正梅杜楠黄敏
关键词:食品餐具
成都市饮用水水质监测状况及健康风险初评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了解近两年成都市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可致的健康风险水平。[方法]根据供水方式的不同对2008~2009年成都市饮用水及源水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检测砷、耗氧量、总大肠菌群等11项指标,并采用美国EPA推荐的模型对饮用水中主要有害化学物质进行健康风险初步评价。[结果]共检测水样190份(源水25份,饮用水165份),合格率为72.6%,其中饮用水合格率为69.1%,源水合格率为96.0%;饮用水的主要污染物为大肠菌群和锰,其合格率分别为72.7%和92.7%;饮用水合格率农村分散式供水(19.2%)﹤乡镇集中式供水(72.5%)﹤城市集中式供水(9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合格的饮用水多位于山区且多采用地下水为源水;饮用水中砷、六价铬等8种有害物质累计致癌风险的P50和P95分别为128.3×10-6和299.1×10-6,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通过饮水途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10-5/年,以70年计为3.5×10-3),主要致癌风险因子为砷、六价铬和铅;累计非致癌风险的P50和P95分别为0.3904和1.0016,主要非致癌风险因子为砷、镉和铅。[结论]本研究初步阐明了成都地区饮用水的卫生状况、水质健康风险水平和污染物的主次,对该地区饮用水水质改善和健康风险管理提供了帮助。
李元锋杜慧兰陈俊林寰马晓军冯波高绪芳刘斌严晓蓉尹涛宋华黄葵黄敏刘嘉益傅小鲁
关键词:饮用水水质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