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勋
- 作品数:18 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市勘测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 山地城市综合勘察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 陈翰新冯永能向泽君李长雄明镜杜逢彬黄勋欧阳明明胡波李劼祝小龙许模周成涛侯大伟岳仁宾
- 工程勘察是服务于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过程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然而,山地城市受限其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勘察的关键环节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基础数据获取精度差、成本高,岩土分析评价欠准确,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等,全行业...
- 关键词:
- 关键词: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
- 基于数值模拟的泥石流灾害定量风险评价被引量:19
- 2016年
- 风险评价是灾害防治最有效的软措施之一,也是实现灾害风险管控的重要基础。针对承灾体类型和泥石流成灾方式的特殊性,以重要承灾体——建筑物和道路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适用于我国西南山地城镇的泥石流定量风险评价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流程,主要分为3个步骤:1利用FLO-2D数值模型,以强度指数IDF表达泥石流危险性;2利用汶川七盘沟7·11泥石流灾损数据,构建基于超越损失概率的物质易损性曲线;3在建立承灾体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的未来泥石流情境,实现承灾体预期损失的定量表达。以汶川羊岭沟为例的模型验证和案例运用表明,构建的泥石流定量风险评价体系,能够很好地反映承灾体与泥石流的响应机制,可为泥石流威胁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黄勋唐川
- 关键词:泥石流定量风险评价易损性曲线
- 强震区泥石流动力特性与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 汶川地震后,泥石流灾害频发,地震灾区的减/防灾工作形势严峻。文章从以下6个方面对强震区泥石流成灾特征与减灾对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论述:①复合型起动模式研究;②沿程沟床侵蚀机制研究;③沟道堰塞体渍决机制研究;④泥石流冲...
- 黄勋冯永能杜逢彬刘洋
- 关键词:汶川地震泥石流动力特性
- 文献传递
- 玉溪市安化向斜地下水径流模式剖析被引量:1
- 2016年
- 安化向斜由于褶皱及断层构造作用,地下水径流和出露特征具有一定规律,且出露泉点多作为附近村庄的生活水源。通过对研究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水化学组分、氢氧同位素组成等进行分析,采用水均衡法、水文地球化学反向模拟技术等手段,最终确定研究区内共存在3种不同的地下水径流模式:沿可溶岩条带地下水径流模式、断层导通的地下水绕轴径流模式及沿断层破碎带的地下水径流模式,研究成果探明了该地区地下水的径流和排泄规律,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朱海明许模黄勋王玉蕊宋海波汪亚莉肖斌
-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PHREEQC水均衡
- 泥石流淤积泛滥范围边界划定方法及危险区划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石流淤积泛滥范围边界划定方法及危险区划方法。针对现有堆积扇区域危险范围划分方法需以大量前期观测数据或者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因而应用受限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石流堆积扇危险区划方法。本方法以沟口峰值流...
- 刘清华唐川余斌朱静黄勋常鸣周伟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临界浓度的泥石流起动模型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临界浓度的泥石流起动模型,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起动区坡度θ,获取土体内摩擦角φ,土体密度ρ<Sub>s</Sub>,估算起动区的固体物质方量;b、获得泥石流流域水体密度ρ<Sub>w</Sub>,计...
- 唐川黄勋龚凌枫周伟朱静常鸣李为乐
- 文献传递
- 基于数值模拟的暴雨泥石流暴发频率计算模型被引量:15
- 2014年
- 在缺失可靠降雨数据的地区,为解决泥石流暴发频率这一现实问题,从泥石流形成机理出发,由泥石流堆积特征反演形成条件,构建了基于数值模拟的泥石流暴发频率计算模型。该模型利用泥石流固体物质量估算模型和流域洪水流量推算模型,确定固体物质量、洪水流量、泥沙体积浓度后,通过FLO-2D流体模型计算得到与实际情况最符合的模拟情景,即可反推出已发泥石流事件的暴发频率。并以"7·4"石棉县马颈子沟和熊家沟泥石流为例,计算出两处泥石流的暴发频率皆为100年一遇,案例研究表明,该模型具备定量确定泥石流暴发频率的能力,对于泥石流预警预报和防灾减灾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黄勋唐川周伟
- 关键词:泥石流水力侵蚀
- 汶川地震区红椿沟泥石流形成物源量动态演化特征被引量:21
- 2014年
- 2008年"5·12"汶川地震时,映秀-北川断裂通过的映秀镇红椿沟流域内产生了大量的碎屑体,约为384.3×104m3,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丰富的固体物源条件。2010-08-14,红椿沟暴发特大型泥石流,冲断公路,堵塞岷江致使江水改道,威胁映秀新区。为研究物源区演变特征,选取3期影像,并结合野外调查资料,通过ArcGis分析发现:地震前,红椿沟植被良好,未发现大规模地质灾害,流域内沟道均属于清水沟。地震后,流域内滑坡崩塌数量为68处,滑坡面积为101.12×104m2,沟道总长度5 752 m,沟道总面积11.82×104m2。受上盘效应影响,沟右岸滑坡发育强于左岸,左岸大多为小型浅层滑坡。2010年"8.14"泥石流后,受地表径流和泥石流的冲刷、侵蚀、切割作用影响,使部分滑坡"复活"或产生新的滑坡,流域内滑坡个数77处,新增9处,变化率为13.23%,滑坡面积139.80×104m2,新增38.68×104m2,变化率38.25%。沟道总长度8 851 m,新增3 099 m,沟道总面积17.48×104m2,新增5.66×104m2。泥石流暴发后,流域内仍有固体物源量约为344.6×104m3,泥石流治理工程可控制物源量约为92.8×104m3,在极端降雨条件下,仍有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
- 蒋志林朱静常鸣唐得胜黄勋
- 关键词:汶川地震泥石流滑坡遥感解译
- 一种泥石流易损性计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石流易损性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筑物易损性评价模型;b、选取典型建筑物;c、将典型建筑物损失类型划分为四个等级,统计不同泥石流强度指数I<Sub>DF</Sub>条件下,各等级建筑物出现的损失概...
- 唐川黄勋李宁周伟朱静常鸣刘清华
- 文献传递
- 雍家沟泥石流活动特征与堵江被引量:6
- 2013年
-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雍家沟已暴发过多场泥石流,造成了严重的堵断公路和堵塞河流事件,其中,2012年"8·18"暴发的泥石流规模最大,造成绵远河全部堵塞。通过分析2010年"8·13"与2012年"8·18"两场泥石流的降雨过程发现,雍家沟暴发泥石流的前期累积雨量在增加,激发雨强在降低。2008年汶川地震导致雍家沟的主沟和支沟内堆积了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野外调查发现,雍家沟多次暴发泥石流的活动路径并不一致,其中,2012年"8·18"泥石流主要沿1号支沟活动,沟道的侵蚀宽度随着与主沟沟口距离的增加而变窄,沟道内剩余堆积体厚度随着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且沟道内的物质粒径分布具有随机性。对雍家沟在不同暴雨频率下暴发泥石流可能引起的堵江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暴雨频率大于20%的情况下暴发泥石流便可造成堵江事件,甚至可将主河全部堵塞。
- 乐茂华朱静黄勋唐得胜蒋志林常鸣
- 关键词: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