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荣慧
-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荧光偏振光谱法探测光动力过程中癌细胞膜的流动性被引量:11
- 2005年
- 以DPH作荧光探剂,用荧光偏振光谱法研究了金属酞菁配合物苯硫基钛菁锌(C56H32N8S4Zn)在光动力过程中,不同光照时间对乳腺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光照激发光敏剂金属酞菁后,荧光标记团的偏振度增大,癌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微黏度升高。说明这是光动力治疗的疗效所在。用酶联免疫检测(MTT法)不同光照时间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癌细胞最低存活率与膜流动性降低成正相关。这表明光动力过程在一个相近的程度影响癌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增殖,提示光动力过程可能通过影响细胞膜流动性引起细胞增殖变化,即细胞膜是光动力作用的一个位点。
- 魏荣慧黄燕萍李珊珊祁春媛
- 关键词:膜流动性细胞增殖
- 光动力过程中线粒体膜表面电位和细胞存活关系被引量:10
- 2005年
- 以1-anilionaphthalene-8-sulfonate(ANS)作荧光探针,通过其荧光光谱研究了苯硫基酞菁锌(Zn-PcS)、苯硫基铝酞菁(AlPcS)和烷氧基铝酞菁(AlPc)这三种金属酞菁配合物作为光敏剂的光动力作用对癌细胞线粒体膜表面电位的影响。研究表明,光动力作用后线粒体膜表面电位降低,表面电荷数面密度增加。ZnPcS的影响最大,这与酶联免疫检测光动力作用后对癌细胞的杀伤效果相一致,提示细胞线粒体膜可能是金属酞菁配合物在光动力过程中的作用位点。通过比较细胞线粒体膜表面电位以及表面电荷数面密度与细胞存活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光动力作用的物理学机制。同时,由于线粒体膜电位与细胞凋亡的密切关系,金属酞菁配合物对线粒体膜表面电位的影响提供了一个衡量药物疗效的判据。
- 魏荣慧黄燕萍李琳祁春媛
- 关键词:金属酞菁光动力治疗
- 光动力治癌的物理机制研究:线粒体膜表面电位下降与凋亡
- 本文用三种金属酞菁配合物ZnPcS、AlPcS、AlPc为光敏剂,研究光动力作用对线粒体膜表面电位的影响。结果显示,光动力作用后,线粒体膜表面电位明显降低,Pc1对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表面电荷数面密度的影响最大,而Pc2...
- 魏荣慧
- 关键词:金属酞菁光动力治疗荧光光谱膜流动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