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勇

作品数:19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建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X线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血管
  • 2篇平片
  • 2篇肿瘤
  • 2篇坏死
  • 2篇间质
  • 2篇间质瘤
  • 2篇关节
  • 2篇肝脏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X线平片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性关节炎
  • 1篇旋转DSA
  • 1篇血管瘤

机构

  • 16篇上海建工医院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司法鉴定科学...

作者

  • 16篇高勇
  • 6篇郭丽玲
  • 5篇陈健
  • 3篇刘小红
  • 3篇陈菲
  • 2篇邓小飞
  • 2篇周良璋
  • 2篇杨丽秀
  • 1篇张国桢
  • 1篇袁晓琴
  • 1篇席吕刚
  • 1篇孙振兴
  • 1篇李国庆
  • 1篇王长春
  • 1篇汪志杰
  • 1篇张洁
  • 1篇蔡捷
  • 1篇沈钢

传媒

  • 5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九江医学
  • 1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中外医用放射...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4
  • 1篇200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X线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ARCO和Steinberg三种分期方法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比较CT和X线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NFH)Ficat、ARCO和Steinberg三种分期系统中的应用,探讨适合NFH分期的最佳检查方法和分期方法。【方法】选择本院经确诊为NFH且具有完整的CT和X线影像学资料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68个病变部位,通过Ficat、ARCO和Steinberg三种分期方法在CT和X线图像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期,比较CT和X线对NFH早期病变的检出情况和三种分期方法的诊断一致性。【结果】68个病变部位中,左髋病变37个,右髋病变31个。X线在Ficat、ARCO和Steinberg分期方法中对早期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7.06%、39.71%、36.76%,而CT则分别为51.47%、44.12%、42.65%,三种分期系统中CT对早期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种分期方法中早期病变的检出率为Ficat〉ARCO〉Steinberg。在Ficat、ARCO分期系统中X线和CT对NFH分期的一致性较高,分别为0.776和0.754,均高于Steinberg分期系统。【结论】cT对NFH早期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X线,CT和X线在股骨头坏死Ficat和ARCO分期系统中分期一致性均高于Steinberg分期。
陈健高勇郭丽玲吴萱泽陈菲杨丽秀沈钢
关键词:X线计算机X线胶片
急性胰腺炎的早期CT诊断与分级
2004年
高勇周良璋席吕刚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CT表现CT分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并发症
腔内型胃间质瘤1例
2009年
患者,男,74岁。主诉近1个月来上腹胀,进食后显著,夜间偶有左上腹痛。无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呕血、黑便、腹泻等症状,无明显消瘦。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叩痛阴性,未及包块。腹部听诊: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腔内正常。
郭丽玲高勇
关键词:腔内型胃间质瘤左上腹痛肾区叩痛直肠指检进食后
肠系膜扭转的多层螺旋CT与X线平片征象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临床证实肠系膜扭转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并与X线平片征象对比分析。结果 13例肠系膜扭转CT显示"漩涡征",而X线平片11例显示气液平,1例显示正常,1例显示腹腔密度增高,未见气液平。2例肠系膜扭转CT显示"鸟嘴征",X线平片显示正常。结论诊断肠系膜扭转,多层螺旋CT检查优于X线平片。
刘小红高勇
关键词:肠系膜扭转X线摄影
灌注CT在颅脑方面的应用现状
2008年
灌注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CT)是近年来由于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及灌注软件的开发应用而兴起的一种新的医学影像技术,最初灌注CT应用于肾脏及心肌,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全身多个器官。特别是在颅脑方面,灌注CT诊断早期脑梗死、脑肿瘤以及脑外伤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特异性,并且实现了CT诊断从单纯的诊断结构异常到诊断功能状态的飞越,灌注CT势必拥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邓小飞高勇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肺挫伤的早期X线和CT诊断对比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X线和CT早期检查对肺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8例肺挫伤患者进行临床、X线平片、CT扫描诊断 ,对X线平片和CT扫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扫描诊断肺挫伤 5 8例 ,X线平片诊断肺挫伤 3 7例 ,X线平片漏误诊 2 1例。结论 CT早期诊断肺挫伤明显优于X线平片 ,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CT扫描为肺挫伤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高勇
关键词:肺挫伤X线平片CT诊断CT扫描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MSCT表现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及DSA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腹部CT资料。结果CT直接征象: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血管变细/闭塞(5例),门静脉走行区血管迂曲/紊乱(5例),重建后门脉系统侧支循环网(5例)。间接征象:肝脏灌注异常(5例),肠淤血(1例),脾大(5例),腹水(4例),以及引起该病变的原发病灶征象。
邓小飞张洁汪志杰高勇
关键词: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多层螺旋CT病例
CT增强扫描在肝脏异常灌注和非典型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肝脏异常灌注(HPD)和非典型血管瘤的CT增强扫描特点,提高CT增强扫描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影像学诊断为HPD和病理诊断为血管瘤但是CT表现不典型的血管瘤病变的CT增强图像,观察两种病变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和强化方式等。结果 40个HPD病灶和27个非典型血管瘤病灶位置无明显差异(P=0.761)。HPD病灶形状、大小与非典型血管瘤具有一定差异,HPD形状、大小不一,而非典型血管瘤以类圆形为主,小于3 cm常见。HPD平扫和门脉期CT值低于非典型血管瘤,但是动脉期CT值稍高于非典型血管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HPD邻近部位肝实质动脉期CT值高于非典型血管瘤邻近正常肝组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D强化方式为动脉期单期强化为主,少数病灶为门脉期单期强化;但是非典型血管瘤以双期强化为主,部分病灶为单期强化,且二者强化方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HPD和非典型血管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可通过增强CT进行二者的鉴别。
郭丽玲高勇陈健吴萱泽蔡捷陈菲张国桢
关键词:肝脏灌注异常
CT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脑转移瘤临床价值评价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评价头颅增强扫描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3年 1月~ 2 0 0 3年 6月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 5 0例脑转移瘤病例。结果 :CT平扫时发现病灶 74个 ,增强扫描时发现病灶 2 5 2个 ;增强扫描比平扫多检出病灶 178个。结论 :头颅增强扫描比CT平扫更能有效的提高脑转移瘤的检出率 ,减少诊断中的漏诊。
高勇周良璋
关键词:CT平扫脑转移瘤肿瘤
旋转DSA 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年
目 的:探 讨 肝 脏 肿 瘤 介 入 治 疗 中 应 用 旋 转 数 字 减 影 血 管 造 影( DSA )三维重建技术的价值。方法: 2019 年 9 月 -2021 年 4 月,选取实施肝脏肿瘤介入术治疗的 26 例晚期肝癌患者进行研究,基于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 13 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进行旋转 DSA 三维重建技术、常规 DSA 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甲级片占比 92. 31% 大于对照组53. 85% ( P<0. 05 )。结论:晚期肝癌患者行介入术前实施旋转 DSA 三维重建技术,可获取详细的肝脏肿瘤图像,指导介入术治疗,提升治疗针对性与有效性。
陈健高勇王长春茅超勇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