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力
- 作品数:19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论中国古代清淡诗派的创作审美心态
- 2009年
- 作为悠久绵长的诗歌流派和文学风格,中国古代清淡诗派及其清淡诗风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容。从趋同和创异的角度看,清淡派成员对本时代文学思潮和美学思潮的取舍与选择,以及他们对待所处时代文学思潮和美学思潮的态度。
- 马自力
- 关键词:审美心态趋同
- 笔记体与宋代诗学
- 2019年
- 以笔记为体:宋代诗论的重要形式宋代除诗话为专门的诗学批评资料外,其他都散见于诸文体中。诗话作为宋代诗学评论的主要形式,其形成与笔记关系匪浅。而约五百部宋人笔记中含有大量的论诗材料,笔记本身就是其载体。故从笔记与诗话的关系及二者在宋代论诗资料中所占的比重来说,以笔记为体是宋代诗论的重要形式。
- 马自力王朋飞
- 关键词:宋代诗学论诗诗学批评宋人笔记笔记体宋代诗论
- 宋初翰林学士知贡举与文风变革
- 2017年
- 宋翰林学士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像唐代中后期那样突出和强烈,而是更加日常化和规范化。作为国家高层政治机关不可或缺的一环,翰林学士经常作为宰辅的晋升之阶,其政治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宋代政治制度和文化环境的大背景来看,宋代文官集团的掌权和科举制度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宋代官僚的文人化倾向。
- 马自力朱玲芝
- 关键词:文人化翰林学士日常化科举制度
- 语录体与宋代诗学
- 2024年
- 近几十年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成就最突出的可以说是各种文体的研究。全国很多大学,包括北大、复旦、中山大学等都成立了文体研究中心。文体是文学形式的一部分,是文学发展的内部因素之一。而外部因素的研究,包括文人心态、文化环境等等,也在不断拓展。这两个方面是近几十年来古代文学研究领域里面值得关注也值得总结反思的重要方面。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这个题目,更多涉及的是文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人把它叫做“文体互渗”。我们熟知的文体互渗,有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以赋为词等创作方式。这可以说是文体互渗的一个方面。而这里讲到的语录体和宋代诗学,实际上是探讨一种叙事文体和一种批评文体之间的关联,继而拓展到它们和宋代诗学的关系。
- 马自力
- 关键词:宋代诗学文体互渗以诗为词批评文体以文为词
- “中华文学”命题的意义及相关问题
- 2015年
- “中华文学”命题的提出,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就在“中华文学”的命题下组织编著过《中华文学通史》十卷本(张炯、邓绍基、樊骏总主编,华艺出版社1997年版);时隔十四年,又在此基础上新编出版《中国文学通史》十二卷本(张炯、邓绍基、郎樱总主编,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尽管如此,在今天,“中华文学”命题由文学所再度提出和重新审视,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马自力
- 关键词:中华文学命题中国文学文学所
- 接受美学与中国古代清淡诗派批评被引量:1
- 2010年
- 关于中国古代清淡诗风与清淡诗派的评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现象。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关于清淡诗风与清淡诗派的批评言论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清淡诗派以及它的艺术体现清淡诗风,是产生和存在于千百年来众多诗论家的吟赏和批评实践中的;清淡诗风的美学意义,在相当程度上来自这些诗论家的赋予。总的来看,批评主体之于批评对象,经历了一个从人格批评到文学批评,从审美吟赏到创作实践的过程。
- 马自力
- 关键词:接受美学文学批评
- 宋代翰林学士知贡举与科举制度及文风变革
- 宋代翰林学士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像唐代中后期那样突出和强烈,而是更加日常化和规范化.作为国家高层政治机关不可或缺的一环,翰林学士经常作为宰辅的晋升之阶,其政治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宋代政治制度和文化环境的大背景...
- 马自力
- 关键词:科举制度
- 韩琦的名臣心迹与诗歌创作被引量:2
- 2017年
- 韩琦是北宋名臣,诗歌创作十分丰富,其仕宦经历对他的心迹及创作具有重要影响。韩琦的"名臣心迹"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韩琦初任宰辅时饱受党论困扰,忧愤之心造就了微言咏物之诗作;任宰相时仕途相对顺利,调燮之志造就了诗歌的华美和乐之气;任州郡长官时,宣布恩泽的角色意识、相对轻松的政治环境推动了他的吏隐之心,并形成了华美和乐、萧散闲适、诙谐幽默的多样诗风。从具体的名臣心迹角度入手,不惟有助于理解韩琦其人其诗,对宋代职官与文学这一专题研究亦具有重要意义。
- 马自力范伟
- 关键词:心迹诗歌创作
- 古代文学研究中理性史观和语境史观的平衡与对话
- 2012年
- 一
所谓“文学”的历史,还是文学的“历史”?这一提问和思考,是基于哲学研究领域哲学与哲学史关系讨论而产生的类比联想。它涉及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理性重构与历史重构,以及背后折射的对待古代文学的理性史观和语境史观等问题。在此,结合近年来北京地区中古文学研究状况,做一粗略的分析和梳理,意在呼唤古代文学研究中理性史观和语境史观的平衡与对话。
- 马自力
- 关键词:古代文学研究史观语境类比联想
- 朱熹辞赋与楚辞关系探微被引量:1
- 2021年
- 朱熹辞赋固然体现其理学思想,同时也与楚辞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朱熹辞赋共11篇,10篇为骚体辞。朱熹在其辞赋创作中重视楚辞中的思想意蕴:“主敬涵养”“格物致知”观使其在修养身心中实现对屈原人格的尊崇;“道心”“人心”“居敬穷理”观使其在追寻“曾点之境”中表达对理想国君的向往;“修辞立诚”“知行合一”观使其在思想观念上体现对骚体的尊崇,创作实践上在语汇、句式和意境等方面从楚辞中汲取养料,体现其独特的骚体价值。朱熹辞赋的意义与价值体现其独特的辞赋观:一是对楚辞平易之风的体认,二是实现理学与文学的完美融通,三是对辞赋二体有其独特的认识。
- 马自力郭媛
- 关键词:辞赋楚辞理学辞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