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溪平
- 作品数:165 被引量:885H指数:13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焦化废水生物强化技术的研究
- 本文采用生物强化技术对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焦化废水进行了初步研究.本研究以活性炭为载体,将已筛选出的9株对酚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脱酚菌,固定在活性炭上.在pH=7、温度26℃、污泥浓度7.5g/L、HRT2h、DO6mg...
- 马溪平孙学凯解宏端
- 关键词:生物流化床焦化废水处理生物强化
- 生态交错带植被动态监测与评估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生态交错带作为独特的环境单元,已逐渐发展为研究生态学领域的重要基础.通过回顾生态交错带的发展历史,并对国内生态交错带的研究进程分析后,探讨了生态交错带的定量分析方法,提出游动分割窗技术是最简单而可靠的手段.进而以生态交错带变化最为显著的特征——植被动态变化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研究方法与基本判定指标,为今后生态交错带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马溪平段琤烜刘丽汪杰秦帅徐成斌
- 关键词:生态交错带植被动态
- 耐低温苯酚降解菌的降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研究耐低温菌在15℃水温条件下对不同浓度苯酚的生物降解作用,采用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结果表明:菌株在低温下可降解苯酚,当菌体质量浓度一定时,苯酚降解率及平均降解速率主要与苯酚初始浓度有关。当初始浓度<350 mg/L时,在48 h内可完全降解,菌株降解过程中没有出现苯酚毒性抑制作用,遵循Monod方程;当初始浓度>350 mg/L时,苯酚降解率及降解速率均有所下降,由于初始浓度高对菌体产生了抑制作用,降解过程以基质抑制型的Hal-dane方程为主。
- 马溪平艾娇徐成斌于宁惠秀娟付宝荣
- 关键词:苯酚苯酚降解菌动力学
- UASBF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 2010年
- 研究了上流式厌氧复合床反应器(UASBF)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启动期、负荷提高期、运行期的处理效果及CODCr负荷、pH、碱度对反应器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期最佳启动温度在35±1℃,进水pH6.8,CODCr浓度1000~1200 mg.L-1,水力停留时间(HRT)48h,容积负荷为0.5kgCODcr·m-3·d-1.提高期和运行期容积负荷为10kgCODcr.m-3.d-1,CODcr去除率为71.5%,氨氮去除率为57.5%,总磷去除率为64.8%,悬浮物达到去除率为55%.
- 徐成斌孟雪莲马溪平付保荣惠秀娟
-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
- 一种盐酸黄连素废水的处理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酸黄连素废水的处理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光降解处理盐酸黄连素废水:调节废水的浓度至盐酸黄连素初始浓度为400mg/L,在废水中加入适量硝酸盐,腐殖酸和过氧化氢。本发明操作简单、节能降耗、节省人力、处...
- 徐成斌东天王闻烨马溪平孟雪莲李万龙李鲜珠
- 沈阳市垃圾填埋场周边水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研究沈阳市垃圾渗滤液对垃圾填埋场周边水环境的污染状况。[方法]以大辛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在其周边布设采样点,检测水环境污染状况并进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评价。[结果]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已经受到垃圾渗滤液的污染,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属于超Ⅳ类地下水,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挥发酚;垃圾填埋场附近地表水体九龙河属于劣Ⅴ类水体,主要污染物质包括有机物、磷、氨氮及粪大肠菌群。[结论]垃圾渗滤液对周边水环境存在污染,需要进行有效控制。
- 东天王闻烨徐成斌马溪平李万龙张宏亮
-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地下水地表水水环境污染
- 1株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和反硝化特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从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的回流污泥中驯化分离得到16株有好氧反硝化能力的菌株,并最终筛选得到1株好氧反硝化能力较强的菌株N6。菌株N6的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无芽孢;经16Sr 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反硝化特性实验表明:菌株反硝化的最佳温度是30℃、最适pH值为7、最佳C/N比为15∶1;碳源的种类对菌株的反硝化效果影响很大,菌株N6对丁二酸钠和乙酸钠等小分子碳源的利用相对高于对葡萄糖、蔗糖等大分子碳源的利用,菌株反硝化的最适碳源是丁二酸钠。在最佳降解条件下,菌株24 h对硝酸盐的降解率达98%,并且没有亚硝酸盐的积累。
- 姜磊徐成斌马溪平陈忠林李瑶瑶包坤
- 关键词:好氧反硝化菌降解特性假单胞菌
- 低温条件下硝基苯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
- 2011年
- 低温条件下,从东北制药总厂的曝气池与氯霉素生产废水集水池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6株以硝基苯为唯一碳源的降解菌,对6株菌进行降解能力研究得知,菌株cc-2为低温高效硝基苯降解菌。经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菌株cc-2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菌株最佳条件为生长温度15℃、培养基pH值为7、摇床转速为140 r/min。最佳降解条件下,当硝基苯初始浓度为200 mg/L时菌株48h降解率达66.84%。外加葡萄糖和乙酸钠促进了菌株cc-2对硝基苯的生物降解,降解率分别为80.44%和78.57%,该菌株的生长降解性能研究为低温环境中硝基苯的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
- 马溪平李银萍徐成斌
- 关键词:硝基苯菌株降解特性
- 生物强化技术提高焦化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3
- 2007年
- 采用生物强化技术,向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投加高效菌剂,考察了其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和最佳控制参数。结果表明,在连续进水的条件下,控制活性污泥的SV30为30%、高效菌液的投加量为V菌液/V焦化废水=0.3%、水力停留时间为15 h,系统对挥发酚的去除率为99.94%,出水挥发酚含量<0.5 mg/L,达到《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92)的一级标准要求;对COD的去除率为85.60%,与未投菌的对照组相比(COD去除率为60.87%),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系统运行的最佳温度为28℃、pH为7.5、水力停留时间为15 h。
- 解宏端马溪平
- 关键词:焦化废水生物强化挥发酚COD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挑战应对与机遇把握——以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为例被引量:1
- 2022年
- 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导向和本质是培养学生运用微生物学知识解决环境工程真实问题的能力。文章分析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和解决方法,为全方位提升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基础理论、过硬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理论支撑。
- 李健马溪平张朝星郑蕴杨晓君
-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