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泽民

作品数:76 被引量:65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4篇手术
  • 33篇脊柱
  • 19篇前路
  • 15篇脱位
  • 14篇腰椎
  • 14篇骨折
  • 13篇手术治疗
  • 13篇结核
  • 13篇颈椎
  • 13篇脊髓
  • 12篇后路
  • 11篇外科
  • 11篇畸形
  • 10篇胸椎
  • 9篇椎骨
  • 8篇胸腔
  • 8篇胸腔镜
  • 8篇前后路
  • 8篇内固定
  • 8篇脊髓损伤

机构

  • 74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深圳市龙岗区...
  • 2篇中南大学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作者

  • 76篇马泽民
  • 72篇吕国华
  • 70篇王冰
  • 54篇李晶
  • 35篇康意军
  • 28篇邓幼文
  • 27篇刘伟东
  • 18篇卢畅
  • 13篇李启贤
  • 9篇陈飞
  • 6篇尹刚辉
  • 6篇王德桂
  • 3篇李磊
  • 3篇龙智生
  • 3篇王正光
  • 3篇戴哲浩
  • 3篇侯明
  • 3篇杨帆
  • 3篇邝磊
  • 2篇尹邦良

传媒

  • 14篇中国脊柱脊髓...
  • 9篇第八届全国脊...
  • 7篇中南大学学报...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湖南医科大学...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全军第四届关...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第七届全国脊...
  • 2篇2007SI...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1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 7篇2003
  • 8篇2002
  • 2篇2001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腔镜辅助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探讨应用胸腔镜辅助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1998年10月~2003年5月应用胸腔镜辅助脊柱前路手术治疗各种胸椎疾病患者118例,手术方式包括锁孔和小切口技术,清除病灶和/或内固定重建,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发生机制和防治方法。结果:本组共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肺炎合并胸腔积液2例,暂时性单侧肢体瘫痪1例,轻度后凸畸形和局部疼痛2例,结核病灶清除前路重建术后8个月结核复发1例,术中套管损伤肺1例,单侧支气管积脓致肺炎、肺不张3例。结论:胸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小,但存在胸腔镜技术特有并发症,只有掌握操作原则、改善麻醉技术、严格手术适应证和完善围手术期处理,才能发挥胸腔镜技术的优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邓幼文吕国华王冰马泽民康意军
关键词:胸腔镜脊柱前入路手术并发症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治疗被引量:5
2002年
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12例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中窦道分泌物取样行细菌培养 ,培养时间为 7d以上。 3例先行抗炎、窦道搔刮或切开清理、置管冲洗引流 ,均未见效而改行内固定物取出术。另 9例在明确诊断后即行积极的内固定物取出术。术中仔细观察软组织和骨质的变化 ,术后抗炎。结果 :7例细菌培养阳性。 3例为微球菌 ,4例为粪链球菌。另 5例为阴性。术前和术中 2次取样培养结果一致。 3例先行保守治疗者改行内固定物取出术后伤口及窦道顺利愈合 ,平均住院时间 4 0d。另 9例在明确诊断后即行内固定物取出术 ,术后伤口及窦道顺利愈合 ,平均住院时间 14d。术后抗生素的应用时间为 12~ 14d。随访 3~ 12个月感染无复发。术中发现 9例窦道与椎弓根螺钉尾部相通 ,原发病灶仅为在该处的局限性肉芽病灶、有少许脓块 ,该钉尾的固定螺帽有松动。病灶不向深处累及椎弓根和椎板 ,椎弓根钉本身无松动 ;另 3例窦道与横向连接杆的一端相通 ,原发病灶亦为一小的局限肉芽组织团块。结论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发生的迟发性感染通常是由低毒性细菌引起的局部软组织感染 ,骨质未受侵蚀 ,对这一感染引起的窦道、流脓采取抗炎、局部处理效果差 ,而积极的内固定物取出术是有效的控制?
吕国华王冰马泽民康意军李启贤
关键词:术后迟发性感染细菌学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只),实验组采用Allen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只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分别于伤后3h、1d、3d、7d时(每个时间点6只)应用改良Tarlov评分法评价其神经功能;然后处死动物,取受损节段脊髓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和CHOP在脊髓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并应用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其量的评定借助于IPP(Image-ProPlus6.0)软件,结果分别用累积光密度(integratedopticaldensity,IOD)及平均光密度(meandensity)表示。结果:对照组大鼠均未见明显瘫痪,实验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功能障碍,对照组各时间点的Tarlov评分均高于实验组(P<0.01)。对照组各时间点未见明显坏死细胞和细胞凋亡,实验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坏死和凋亡。实验组CHOP表达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内CHOP表达1d增加,3d达到高峰,7d减少。实验组内细胞凋亡1d时增加,3d达到高峰,7d减少,且3h<1d<3d>7d(P<0.01)。CHOP表达与细胞凋亡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644。结论:急性脊髓损伤能够诱导CHOP表达,CHOP表达的增高可能与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龙智生马泽民吕国华王冰邓幼文
关键词:脊髓损伤内质网应激细胞凋亡CHOP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与开放前路重建手术治疗胸椎结核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和传统开放前路重建术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5 年3月病变累及 T-T的122例胸椎结核病例。A(组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技术)59例, 男37例,女22例,平均年龄...
吕国华王冰李晶刘伟东尹刚辉马泽民
关键词:内镜检查胸椎结核植骨
文献传递
原发性胸椎隐球菌感染误诊为胸椎肿瘤
2010年
王德桂马泽民王冰吕国华
关键词:隐球菌病胸椎误诊肿瘤
后路经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脊柱结核被引量:31
2003年
目的:评价后路经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段和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效果和优点.方法:总结1996年3月~2000年12月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的42例下腰段和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40例疼痛消失、2例腰痛减轻.30例随访1~4年(平均2年),经定期X线摄片复查证实植骨块均在6~8个月融合,未见植骨块松动移位.患者弯腰和下蹲活动无受限.1例内固定于术后1.5年松动、另1例内固定于术后2年断裂.结论: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是治疗下腰段和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能有效防止植骨块松动移位而促进植骨融合,术后患者床上活动不受限,便于护理.
李晶吕国华康意军马泽民李启贤王冰
关键词:椎弓根植骨融合手术治疗
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肌肉韧带及椎间盘撕裂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了解合并肌肉、韧带及椎间盘撕裂的胸腰椎新鲜骨折 脱位的临床特点 ,探讨该种损伤的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5例合并肌肉、韧带及椎间盘撕裂的胸腰椎新鲜骨折 脱位的临床资料。结果体格检查见骨折所对应的背部或腰部均有局限性隆起、触压有波动感 ,触诊可扪及断裂的棘上韧带和断裂的椎旁肌肉 ;MRI的共同表现是前纵韧带、椎间盘、椎旁肌肉和韧带断裂征象 ;手术探查见腰背部的局限隆起为皮下深层的积血积液、棘上韧带和椎旁肌肉断裂且断端不齐呈撕裂状 ,后纵韧带和纤维环断裂并伴有椎间盘组织破裂脱出。 5例行后路跨骨折椎经椎弓根固定复位者 ,压缩楔变的椎体均未任何复位 ;1 0例行后路骨折椎及相邻上下椎三节段经椎弓根固定复位者其压缩椎体均得以复位。结论 :合并肌肉、韧带及椎间盘撕裂的胸腰椎新鲜骨折 脱位是一种严重的脊柱损伤类型 ,临床局部体征和MRI表现以及术中所见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十分重要意义 ,经后路三节段椎根弓固定复位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为治疗该种类型损伤的较好术式。
马泽民李晶吕国华王冰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胸腰椎脱位肌肉韧带手术治疗
胸腔镜与开胸脊柱前路手术的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胸腔镜脊柱前路手术的侵袭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 1月-2003年10月施行的胸椎前路手术516例,按同一标准从中抽取采用胸腔镜脊柱前路手术的118例与开胸脊柱前路手术的113例,两组平均年龄、性...
吕国华王冰马泽民李晶邓幼文刘伟东尹刚辉
关键词:胸腔镜检查内窥镜外科手术脊柱骨折脊柱侧凸肿瘤
文献传递
脊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手术治疗
2009年
【目的】总结7例脊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7例脊柱MFH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3例仅行单纯后路肿块切除,1例行骨水泥填充加活检术,2例行后路肿块切除+椎弓根系统重建,1例行前路病灶切除+内固定自取髂骨植骨术。对其术后神经功能、疼痛程度、影像学表现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7例患者术后免疫组化均有CD68表达。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00mL,全组无手术死亡,VAS术后一个月平均改善4.3分,2例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2例1年后局部复发。3例生存期大于1年,1年生存率为60%。【结论】脊柱MFH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转移及局部复发率高,手术根治性切除加术后辅助放化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龙智生马泽民吕国华王冰邓幼文王德桂
关键词:组织细胞瘤
腹腔镜辅助与小切口技术行前路腰椎间融合术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和小切口技术在前路腰椎间融合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1998年4月~2005年1月间进行前路腰椎间融合52例,均为 L节段。腹腔镜组(A 组)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37.9±1.8岁。腰椎...
王冰吕国华马泽民李晶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腰椎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