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红
- 作品数:71 被引量:708H指数:1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艺术更多>>
- 互斥与流动:国内嘻哈歌手媒介形象的自我建构被引量:2
- 2021年
- 嘻哈文化在国内饱受争议。公众对嘻哈歌手的认知大多停留在大众媒体新闻报道所建构的形象层面,对嘻哈歌手如何看待和表述自身知之甚少。基于此,以媒介实践的路径,收集嘻哈歌手的微博、抖音和歌词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方法探究嘻哈歌手的媒介形象自我建构,可以发现,在嘻哈歌手的日常化媒介实践中建构出了理想型自我、神秘型自我、本真型自我和悖反型自我四类主要媒介形象,呈现出断裂、矛盾、混杂的非同一性自我媒介形象。媒介化平台、商业资本逻辑、大众媒介和主流意识形态对嘻哈歌手媒介形象的期待和操控,以及嘻哈歌手游走在这些力量之间,既内化又排斥,既利用又怀疑的媒介实践,最终让嘻哈歌手自身建构的媒介形象充满了互斥性和流动性。
- 马中红马中红
- 关键词:媒介形象自我建构互斥
- 在中国,谁能管广告?——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广告监管体系断想被引量:2
- 2006年
- 马中红
- 关键词:广告监管政府管理部门断想
- 新媒介与青年的文化表达和文化权力被引量:3
- 2013年
- 新媒介技术突飞猛进,青年人搭载新媒介、新技术的利器已将自身的日常文化行为牢牢地楔入公共文化的空间,以不可阻挡之势与社会主导文化构成均势力敌之状。青年亚文化景观在层出不穷地进入大家视野的同时,也对研究提出更多的命题。新媒介在促成青年文化自由表达的同时,也建构了新的权力关系,并就以对话形式对此进行深入讨论。
- 马中红陈霖曾一果
- 关键词:新媒介新青年新文化权力结构
-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被引量:162
- 2010年
- 以互联网技术为主的新媒介对青年亚文化的激活,带动了各种文化关系的重新调适,改写了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推动了青年亚文化的多重转向。这其中包括青年文化形态由传统风格化表征向多媒介数字虚拟化生存的转向,由"小众联盟"向"普泛化"的转向,由单向滞后传播向多向交互式和即时性传播的转向,并最终促成了青年亚文化表达方式和内容特质的根本性转向。这些转向关联着后现代社会文化的娱乐化、商业化和全球化问题,在呈现文化裂变的同时也呼唤文化协调。新媒介语境下的青年亚文化在与主流文化的博弈和协商中,在不同亚文化类型的碰撞中,显示出文化创新的潜能,从而对社会整体文化的变迁发生积极的作用。
- 马中红
-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新媒介文化转向现代社会文化主流文化文化关系
- 青少年网络流行语文化现象探析被引量:5
- 2016年
- 作为文化现象,网络流行语充分体现了当下青少年的创造性,表达着他们的文化诉求。对青少年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进行量化研究,发现其具有高使用率、多样化等特征。青少年通过主动参与网络流行语的生产、再生产和传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以获得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 费紫葳马中红
-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青少年文化现象
- 文化政治成为学术焦点,研究方法亟待与时俱进——2016年青年亚文化研究论略被引量:6
- 2017年
- 通过对2016年度国内重要期刊发表的与青年亚文化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进行搜索、梳理和分类,试图勾勒该年度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总体情况,并从政治娱乐化与娱乐化政治、网红现象的多元化解读、新媒介进程中身份认同的危机与重建、媒介技术视域下的青年亚文化传播、青年亚文化与社会整体文化的关系考察、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反思六个方面概括该年度主要的研究发现和核心观点,并对此加以评述和反思。
- 马中红
- 关键词:青年文化青年亚文化
- 品牌成长与外部生态环境被引量:4
- 2007年
- 无论我们如何定义“品牌”,其最核心的理念均不超出“价值”、“资产”、“个性”、“影响力”、“文化”等等关键词,也就是说,只要抓住了“品牌”内核,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和命名习惯来定义“品牌”。
- 马中红
- 关键词:生态环境语言方式关键词
- 青年亚文化:文化关系网中的一条鱼被引量:74
- 2016年
- 在新媒介强势传播的文化语境中,青年亚文化的存在价值需要重新反思。青年亚文化的多样性而非一体性的存在充分表征了社会主导文化对异质文化的宽容,这是一种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具有典型后现代特征的网络青年亚文化以"恶作剧者"的身份进入社会总体文化,其不确定性和可变性将对社会主流文化之间的裂隙进行有效的修补。青年亚文化的实践活动还不断地创生文化符号资源并向社会总体文化的其他类型输送这些资源,在共享中丰富现有的文化样态及存在方式,与此同时,青年亚文化还似鲶鱼,以其自身的创造性存在和文化活力不断地刺激和推动着社会主流文化的创新与前行。
- 马中红
-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主导文化大众文化
- 性别霸权的想象、展演与强化——以虚拟偶像组合A-SOUL的男性粉丝为例被引量:8
- 2022年
- 以往关于粉丝文化的研究中,女性粉丝群体可见性极高,而男性粉丝群体则基本处于“隐身”的不可见状态。这种遗忘使女性粉丝承受了主流舆论和社会大众对追星、迷族、饭圈的所有困惑、质疑和抨击,甚至可能在无形之中加剧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对立冲突。中国粉丝文化实践中是否存在男性粉丝群体?他们的粉丝文化实践与女性粉丝有怎样的区别?本文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对虚拟偶像组合A-SOUL的男性粉丝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在平台和算法介入后形成的“多元关系社交”中,男性粉丝的性别霸权通过支配性男性气质得到张扬。男性粉丝通过客体化虚拟偶像,想象性地建构起支配性的男性气质;在粉丝群体的社交互动中,男性粉丝形成了技术化追星的集体共识,以此展演支配性男性气质;同时,男性粉丝的追星行为深受平台交互界面、技术装置、数据和算法的影响,平台和资本导引并强化男性粉丝的支配性男性气质,但总体上,支配性男性气质所建构的性别霸权具有明显的虚幻性。
- 马中红马中红
- 关键词:男性气质性别权力
- 性感尺度与文化差异——中外广告女性形象监管话语比较被引量:7
- 2006年
- 马中红
- 关键词:政府监管体系女性形象广告表现文化差异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