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冰
- 作品数:72 被引量:98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 CaCl_2-H_2O体系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研究被引量:14
- 2005年
- 人工合成包裹体可以作为天然包裹体参照物,提高我们对天然包裹体各种形成作用的认识,并用来模拟天然包裹体以验证许多涉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假设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人工水晶裂隙愈合方式,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合成了具有特定组成的 CaCl_2-H_2O 体系流体包裹体,并对这些合成的包裹体样品进行了详细的测温学研究,结合倪培等(2003)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人工合成包裹体与天然包裹体的相似性,以及流体包裹体中捕获流体是母溶液的真实代表性。因此,合成包裹体作为天然包裹体参照物,将在流体包裹体和地质流体研究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 丁俊英倪培饶冰
- 关键词:岩相学显微测温
- 过铝质岩浆-热液演化体系中磷的地球化学行为被引量:3
- 2008年
- 泥质岩部分熔融产生的过铝质岩浆中的P2O5含量受控于源区磷灰石含量、部分熔融程度和岩浆中磷灰石的溶解度。过铝质岩浆中的Ca、REE以及Y的活度低,阻碍了磷灰石、独居石以及磷钇矿等的结晶,碱性长石成为过铝质岩浆中P的主要寄主矿物,直到岩浆演化晚期,Li的活度增大,P才与Li形成磷铝锂石-羟磷铝锂石。进入以晶体、熔体和流体相共存为特征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体系后,P的地球化学行为主要受流体/熔体相分配的制约,P优先进入到熔体相,不太可能形成富P的流体。在热液阶段,长石晶体在Al-Si有序化过程中释放的结构P与流体介质所携带的Ca离子形成次生磷灰石。在热液蚀变过程中所形成的富P流体,很可能是某些Sn、W、Mn和U热液矿床的主要载体。
- 唐勇张辉刘丛强饶冰
- 关键词:磷地球化学行为
- 黑鳞云母花岗质岩浆的结晶分异及钠长花岗质岩浆的形成被引量:9
- 2002年
- 以含F、过铝质、K_2O>Na_2O为特征的浅色黑鳞云母花岗岩为初始物,在P=150MPa,T=850~650℃和H_2O不饱和条件下进行熔化-结晶分异实验,结果表明:首先晶出的是石英和富钾碱性长石;随结晶温度下降和结晶相含量的增加,残余熔体中挥发份F及Na_2O、Al_2O_3含量逐渐增加,SiO_2、K_2O、CaO含量减少,显示含F浅色花岗质熔体具有向贫硅富钠的富氟钠长花岗质熔体组成演化的趋势;700℃开始,残余熔体具有天然富氟钠长花岗岩的组成特征:富Na_2O(Na_2O>K_2O)、Al_2O_3(>16%)和F(>1.5%)。上述残余熔体组成的演化特征与自然界从含氟黑鳞云母花岗岩到富氟钠长花岗岩的组成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充分证明了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含氟黑鳞云母花岗岩能够经结晶分异演化出富氟钠长花岗岩熔体。
- 熊小林饶冰朱金初赵振华王贤觉
- 关键词:结晶分异
- 人工合成包裹体的实验研究及其在激光拉曼探针测定方面的应用被引量:47
- 2003年
- 利用愈合人工水晶裂隙合成人工流体包裹体的技术,在0.5~1kb,350~800℃的范围内,对纯H_2O体系、NaCl-H_2O体系、KCl-H_2O体系进行了人工合成包裹体实验研究。并对这些合成的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测温学研究,证实了合成包裹体是母液成分的真实代表,完全可以用来做为自然界包裹体研究的标样。同时利用合成包裹体采集了均一、和冷冻状态下的拉曼谱,讨论了合成包裹体在激光拉曼探针测定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应用。研究表明,合成包裹体是了解包裹体的形成机理和进行地质流体性质研究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在地质流体和实验地球化学研究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倪培饶冰丁俊英张林松
- 关键词:激光拉曼
- 会泽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研究被引量:10
- 2005年
-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川黔滇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域的中南部,严格受断裂带的控制。流体包裹体、铅同位素和锶同位素的证据表明,成矿流体为不同性质流体的混合物,具有多源性。大部分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50~250℃之间,部分包裹体大于300℃;盐度变化范围5%~21%,w(NaCl)平均为13.24%;密度0.546~1.129g/cm3;均一瞬间压力145×105~754×105Pa;成矿深度2200~2450m。流体混合后,由于大幅度的降压作用,使得成矿流体发生沸腾,流体产生过饱和,并最终导致金属矿物的析出。因此,这明显有别于MVT矿床,是一个新型的铅锌矿床。
- 张振亮黄智龙饶冰李文博严再飞
- 关键词:成矿流体降压会泽铅锌矿
- 含稀有金属矿化花岗质岩石的成岩成矿机制研究
- 朱金初饶冰熊小林李福春刘伟新周凤英吴长年
- 通过该项目研究工作,在湖南香花岭的431岩脉中,发现了富含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质岩石的空间岩相分带;在广西栗木水溪庙发现了含稀有矿化的不对称层状伟晶岩-细晶岩脉;计算和绘制了黄玉、萤石、云母和碱性长石等矿物之间的矿物平衡和...
- 关键词:
- 关键词:花岗质岩石成矿机制
- 富氟花岗质熔体形成和演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通过高温高压实验,模拟了富氟花岗质熔体形成和演化的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结晶分异作用的进行,熔体中SiO_2含量降低而Al_2O_3和F含量升高,相应地,A/NKC和NKA/Si比值逐渐升高,并最终形成了贫硅过铝富氟的熔体。
- 李福春朱金初张林松饶冰张佩华
- 关键词:花岗质熔体高温高压实验氟结晶分异作用
- 黄铁矿—CuCl_2盐溶液反应地球化学模拟实验及表面矿物学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参照安徽省铜陵冬瓜山铜矿床成矿阶段流体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分别模拟了100MPa下450℃、350℃、250℃和150℃不同温度条件下黄铁矿—CuCl2盐水溶液反应过程,利用扫描电镜(SEM)、俄歇电子谱(AES)表面测试技术,观察测试了实验前后黄铁矿表面形貌特征和化学成分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反应后的黄铁矿表面化学组成均发生显著变化,普遍出现约50nm厚的富铜层,450℃、250℃和150℃反应温度下的黄铁矿表面出现多种含铜硫化物的新生物相.实验结果表明黄铁矿可以作为铜富集沉淀的地球化学障,这为研究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层状铜矿成矿规律提供了实验依据.
- 华明徐兆文饶冰陆现彩黄顺生朱士鹏
- 关键词:黄铁矿地球化学扫描电镜
- 锶、钕同位素对德兴斑岩铜矿元素迁移的示踪被引量:3
- 2001年
- Sr同位素 (而不是Sr浓度 )由斑岩体内部向围岩接触带呈有规律升高 ( 0 70 5→ 0 71 1 ) ,指示了德兴铜厂斑岩铜矿的成矿元素是从岩体内部随成矿流体迁移到接触带附近的 ,这符合斑岩铜矿的正岩浆成因模式。Nd同位素则相对稳定 。
- 金章东朱金初王银喜张传林李福春饶冰
- 关键词:成矿元素示踪斑岩铜矿床锶同位素钕同位素
- 济阳坳陷油田卤水溶解金属元素的初步实验研究被引量:12
- 2002年
- 本文用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型的油田卤水在低温(40~150℃)条件下对金、银等金属元素的溶解和迁移作用,以及不同络阴离子对金属元素溶解迁移的贡献。结果表明,油田卤水促进了含油气盆地中Au、Ag、Pb、Zn元素的淋滤、溶解和迁移,起到了成矿流体的作用,从而积极参与了沉积改造型矿床的成矿作用。CaCl_2型油田卤水易溶解Pb、Zn,而NaHCO_3型油田卤水溶解Au、Ag的能力较强;在油田卤水中HS^-及SO_4^(2-)离子对Au、Ag元素的络合能力强,而乙酸根离子及HS^-(或S^(2-))易络合Pb、Zn元素。
- 曹辉兰华仁民饶冰裘丽雯
- 关键词:实验地球化学成矿流体水型油田卤水金属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