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兆红

作品数:23 被引量:277H指数:1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卒中
  • 13篇脑卒中
  • 11篇疗效
  • 9篇体外冲击波
  • 9篇卒中后
  • 9篇脑卒中后
  • 7篇疗效观察
  • 6篇老年
  • 4篇体外冲击波治...
  • 4篇卒中患者
  • 4篇脑卒中患者
  • 4篇痉挛
  • 4篇痉挛状态
  • 4篇康复
  • 4篇冲击波治疗
  • 3篇综合征
  • 3篇临床疗效
  • 3篇老年脑卒中
  • 3篇老年脑卒中后
  • 3篇关节

机构

  • 23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长春中医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作者

  • 23篇闫兆红
  • 18篇段好阳
  • 14篇李贞兰
  • 13篇刘福迁
  • 8篇刘娜
  • 6篇徐国兴
  • 2篇宋亚丽
  • 2篇张国栋
  • 2篇怀志刚
  • 1篇王培芹
  • 1篇陈晓伟
  • 1篇陈哲实
  • 1篇陈晓会
  • 1篇张红
  • 1篇刘福谦
  • 1篇王智慧
  • 1篇于大川
  • 1篇马双
  • 1篇郝丽娜
  • 1篇郑银花

传媒

  • 5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自然医学...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8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6年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我国发病率为30%~50%,与国外发病率基本一致。王尊等认为,年龄是脑卒中抑郁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人发病率为60%左右,发生脑卒中后抑郁的风险高于其他年龄,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拒绝进食、
刘福迁李贞兰闫兆红孔繁时段好阳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心理干预脑卒中抑郁症
双向运动模式与多向运动模式动态平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Pusher综合征(Pusher syndrome)是脑卒中患者发生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平衡功能障碍,其发生率约为10%—40%[1—2],与我科室近5年统计的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的发生率21.5%基本一致。多数Pusher综合征患者表现为躯干向偏瘫侧倾斜,少数表现为向后侧倾斜,当被动向中线或健侧方向移动身体重心时,躯干会出现抵抗[3—4]。
段好阳刘福迁谢建行闫兆红王立业怀志刚李贞兰
关键词:PUSHER综合征平衡功能障碍身体重心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
动态平衡训练仪中的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影响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 观察动态平衡训练仪中的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动态平衡训练仪训练,每日1次,每次2h,每周训练6d,连续训练8周。治疗组患者将运动模式设置为任务导向性训练模式接受接受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模式的训练,每日2次,每次20min,每周训练6d,连续训练8周;对照组不接受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只根据治疗师的提示口令,重复“向患侧或健侧倾斜-回归中立位-向健侧或患侧倾斜”动作,每日2次,每次20min,每周训练6d,连续训练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和对侧倾斜量表(SCP)分别评估和比较2组患者的躯干控制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倾斜程度。 结果 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TCT、BBS、MBI和SCP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TCT评分为(42.74±7.3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的(30.26±8.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TCT、BBS、MBI和SCP评分分别为(75.22±7.81)、(48.16±6.47)、(71.31±11.34)和(1.42±1.08)分,均显著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54.63±10.92)、(40.70±5.64)、(63.96±11.32)和(2.62±1.10)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动态平衡训练仪中的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及ADL能力,并明显改善其倾斜程度。
段好阳闫兆红刘福迁刘娜徐国兴李贞兰
关键词:脑卒中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3年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以及关节畸形,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2]。KOA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国外老年KOA的发病率为10.0%~16.0%,国内发病率为11.1%~21.9%[3,4]。
段好阳张国栋尹明连雅雯闫兆红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体外冲击波疗法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假性磁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4 w。于治疗前、治疗4 w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 2组治疗前HAMD评分和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w后观察组HAMD评分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AMD评分和MBI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其ADL能力。
段好阳陆萍陈晓伟刘娜闫兆红
关键词:综合康复训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后抑郁
不同屈膝肌群和伸膝肌群肌力比值的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4
2021年
目的:设置不同的屈膝肌群与伸膝肌群肌力比值参数,观察应用等速肌力训练纠正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的疗效,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自2019年7月起,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64例,64例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区组长度为8)分为低比值组、中间比值组、高比值组和随机比值组,每组16例。治疗过程中,共有4例患者(低比值组1例、高比值组1例和随机比值组2例)因提前出院退出研究。共60例患者(低比值组15例、中间比值组16例、高比值组15例和随机比值组14例)完成了本研究。各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均接受等速肌力训练,低比值组患者的屈膝肌群与伸膝肌群肌力比值控制在0.5~0.7,中间比值组患者的屈膝肌群与伸膝肌群肌力比值控制在0.7~0.9,高比值组患者的屈膝肌群与伸膝肌群肌力比值控制在0.9~1.1,随机比值组患者的屈膝肌群与伸膝肌群肌力比值随机,控制在0.5~1.1。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采用膝过伸纠正率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分别评估各组患者的纠正膝过伸的有效率和下肢运动功能,采用CON-TREX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比较各组患者屈膝肌群与伸膝肌群平均力矩的比值。结果:治疗4周时,各组患者FM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中间比值组患者膝过伸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083),FMA评分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治疗4周时,与低比值组比较,中间比值组和高比值组患者屈膝肌群与伸膝肌群肌力比值升高(P<0.05),随机比值组患者屈膝肌群与伸膝肌群肌力比值降低(P<0.05);与中间比值组比较,高比值组患者屈膝肌群与伸膝肌群肌力比值升高(P<0.05),随机比值组患者屈膝肌群与伸膝肌群肌力比值降低(P<0.05);与高比值组比较,随机比值组患者屈膝肌群与伸膝肌群肌力比值降低(P<0.05)。结论:将屈膝肌群和伸膝肌群肌力比值设置在0.7~0.
段好阳李贞兰吕福现刘娜闫兆红
关键词:等速肌力训练脑卒中
局部振动治疗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手外伤后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闫兆红李志东
ICF引导的案例教学在康复医学专业本科实习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引导的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在康复医学专业本科实习教学的应用研究。方法按ICF引导的CBL教学实行时间(2023年2月)为节点,将2023年2月前实习的55名学生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带教;2023年2月后实习的54名学生纳入观察组,接受ICF引导的CBL教学。评价教学前、后两组学生考核成绩、专业认同度、学习适应度、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指标。采用SPSS 23.0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教学后,两组学生考核成绩、专业认同度、学习适应度、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考核成绩总分高于对照组[(166.01±14.21)vs.(150.19±13.73)],观察组学生专业认同度评分高于对照组[(124.50±12.73)vs.(103.94±10.42)],观察组学生学习适应度评分高于对照组[(71.93±7.43)vs.(57.69±6.71)],观察组学生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23.77±4.21)vs.(19.97±3.94)],观察组护生批判性思维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50.03±11.20)vs.(129.38±1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F引导的CBL教学有助于提高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度和学习适应性,增强其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其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是康复医学专业本科实习教学的有益探索。
郑银花闫兆红马双
关键词:康复医学本科案例教学
不同参数下体外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
段好阳李贞兰刘福迁闫兆红徐国兴
物理疗法治疗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验证物理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性。方法:8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外科常规治疗加物理治疗)和对照组(单纯采用外科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在好转率、治愈率和平均治愈时间方面有无差别。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好转率与治愈率无显著差别,但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疗法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住院费用,加快床位周转。结论:物理疗法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有效、安全。
闫兆红王培芹宋亚丽
关键词:物理疗法炎性肠梗阻疗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