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成福
- 作品数:40 被引量:190H指数:7
- 供职机构:解放军252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甲亢浸润性突眼合并眼肌麻痹、重症肌无力1例
- 2009年
- 贾宁钟成福赵鹏台张春柳
-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亢进浸润性突眼眼肌麻痹重症肌无力呼吸肌麻痹
- 糖尿病并认知功能障碍的观察护理被引量:2
- 1999年
- 孟祥利钟成福张惠茹
- 关键词: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观察护理护理
- 介入血管栓塞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4例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介入血管栓塞术后症状、甲功控制、并发症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后对甲状腺供应动脉行DSA检查,明确其位置、粗细、动脉交通支及甲状腺染色情况;根据以上情况选择动脉并进行栓塞。结果:本组共34例,其中栓塞右侧甲状腺上动脉31例,左侧甲状腺上动脉25例,右侧甲状腺下动脉7例,左侧甲状腺下动脉8例;栓塞4支者5例,3支者9例,2支者13例,1支者7例;术后出现颈部疼痛、体温增高、声音嘶哑、肢体无力、恶心呕吐、小脑梗死、胆道梗阻及梗阻性脑积水合并甲亢危象、暂时性房颤,无视物模糊、吞咽困难、突眼加重;所有患者均于介入术后7~15d循环甲状腺激素达高峰,后逐渐回落,术后半年左右甲功正常;随访1~5年,发生甲减1例、甲亢复发4例、低剂量药物维持者4例,余甲功正常后停药。结论:介入血管栓塞仍为治疗甲亢的可选方法,但需系统研究、远期观察、慎重开展。
- 张志华钟成福杜亚辉赵鹏台张春柳刘旭阳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介入栓塞
- 老年糖尿病急性胆道感染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赵鹏台刘瑞云钟成福张春柳刘佳
-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急性胆道感染内分泌科
- 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0年
- 钟成福刘旭阳周雪张志华刘佳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螺内酯白蛋白尿
- 小剂量螺内酯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被引量:9
- 2009年
- 钟成福刘旭阳周雪张志华
- 关键词:白蛋白尿
-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诊治探讨被引量:26
- 1997年
- 糖尿病植物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报道较少。近年来我科收治1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5例,男3例,女12例,年龄36~74岁,平均46.5岁。NIDDM 14例,IDDM 1例,糖尿病病程0.25年~18年,合并植物神经源性膀胱0.33年~3.15年。有糖尿病症状者12例,其中3例因尿潴留。
- 鹿惠英钟成福金国兴
-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 小剂量螺内酯联合苯扎贝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螺内酯联合苯扎贝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及常规降糖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小剂量螺内酯联合苯扎贝特片口服,对照组仅予小剂量螺内酯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尿白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UAER、TC、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虽有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前后HbA1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联合苯扎贝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明显改善血脂水平,降低尿白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 钟成福刘旭阳李静张彩兰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螺内酯苯扎贝特白蛋白尿
- 激素治疗诱发糖尿病28例临床观察
- 2004年
- 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利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然而,当内环境受到人为的或其它因素的破坏时,即可出现全身的异常反应。我院于2001年5月-2003年9月对28例因发热等疾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出现高血糖的患者进行了血糖测定等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肥胖、糖耐量减退病人应用激素治疗后出现了明显的高血糖,乃至出现临床糖尿病。
- 钟成福张慧茹赵鹏台左延安
- 关键词:激素药物治疗糖尿病肥胖糖耐量减退
- 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动脉舒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离体肠系膜血管舒张和收缩作用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20只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取其肠系膜动脉制备动脉环,使用DMT微血管张力测定仪记录DM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张力变化,观察利拉鲁肽对肠系膜动脉张力的影响,检测血管组织中NO、NOS含量变化。结果利拉鲁肽能够提高基础状态下的离体大鼠肠系膜动脉张力;累积浓度的利拉鲁肽(10^(-8)~10^(-4)mol/L)还能对对苯肾上腺素(PE)预收缩的糖尿病大鼠血管环张力产生浓度依赖性舒张作用;此外,利拉鲁肽对于内皮完整组的动脉舒张率明显高于去内皮组(t=10.309,P=0.028);经过ELISA检测,利拉鲁肽组的血管组织中NO和NOS含量均高于K-H液对照组(t=16.802,P=0.017)。结论利拉鲁肽对DM大鼠肠系膜动脉具有舒张和收缩双重调节作用,它对PE预收缩的DM大鼠肠系膜动脉具有浓度依赖的舒张效果,并且依赖于血管内皮的存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NO和NOS的作用舒张阻力血管肠系膜动脉。
- 张志华王晨阳刘佳钟成福张彩兰李静
- 关键词:利拉鲁肽糖尿病肠系膜动脉DMT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