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琤琤
- 作品数:33 被引量:14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靶向EGFR的脑胶质瘤治疗药物的计算筛选
- 目的利用虚拟筛选从ZINC天然产物数据库中筛选靶向抑制EGFR作用的天然化合物,为脑胶质瘤靶向治疗提供新的候选药物。方法首先通过虚拟筛选软件Discovery Studio,以TAK-285作为对比参照物,从ZINC15...
- 解浩群郭琤琤杨群英牟永告
- 关键词:EGFR药物筛选脑胶质瘤分子动力学模拟
- 榄香烯联合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株作用的研究
- <正>目的探讨榄香烯联合替莫唑胺对人胶质瘤细胞株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T98、SKMG4、U373,测定计算榄香烯、替莫唑胺不同浓度单药及固定榄香烯浓度(10%抑制率所对应浓度)联合不同...
- 冯海滨陈芙蓉王静郭琤琤陈忠平
- 关键词:胶质瘤榄香烯替莫唑胺细胞增殖
- 文献传递
- 替莫唑胺联合干扰素α治疗既往替莫唑胺化疗后进展的恶性脑胶质瘤
- 目的 替莫唑胺TMZ)联合放疗是初诊恶性脑胶质瘤的术后标准辅助治疗,但对于TMZ 化疗失败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目前还无标准挽救化疗方案.干扰素-α(IFN-α,甘乐能)是一种临床上肿瘤治疗最常用的干扰素,能直接抑制肿瘤细...
- 杨群英郭琤琤陈忠平
- 恶性淋巴瘤的疗效评价——国际工作组标准与修订标准的比较被引量:11
- 2008年
- 背景及目的:取得完全缓解以期获得长期生存是我们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最终目标。常规CT评价淋巴瘤疗效具有难以鉴别小淋巴结性质、区别活动性病灶及纤维组织增生等缺陷,正电子发射断层显象(PET)在鉴别病灶的良、恶性,治疗前的分期以及治疗的疗效评价和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无创性、高敏感性和准确性等优点,国际淋巴瘤协调计划的专家们被召集起来对淋巴瘤的评价标准进行修订更新。本研究拟评价相对于国际工作组标准(IWG),结合PET的疗效评价修订标准是否更能准确评价恶性淋巴瘤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月,113例(男性76例,女性37例)患者人选本研究,中位年龄是40岁(5岁-79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为NHL或HL,并按WHO进行分型。按Ann Arbor临床分期,I期患者14例;II期患者34例;Ⅲ期患者39例;Ⅳ期患者26例。化疗以含有蒽环类的药物为主,按常规的方法和剂量进行放疗。所有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均进行了PET的检测。结果:IWG标准,62例患者CRu,4名患者CR,41例患者PR,1例SD,5例PD;根据修订标准,80例患者CR,22例患者PR,2例SD,9例PD,没有患者CRu。多变量分析显示,PET检查为有意义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49)。按两种评价标准评价为CR的患者的PFS无统计学差异;而按修订标准评价的非CR患者的PFS低于按IWG评价标准评价的非CR患者(P=0,01)。修订标准评价的非CR患者的PFS明显低于CR患者(P=0.00)。T细胞淋巴瘤患者按修订标准评价的CR和非CR的患者PFS无统计学差异(P=0.797)。结论:与IWG标准相比,修订标准为淋巴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更精确的疗效评价体系。对于不可治愈或FDG敏感性不确定的患者,尤其是T细胞淋巴瘤,PET的应用仍值得商榷。
- 黄岩樊卫曹亚兵肖健郭琤琤翟林柱夏忠军王树森黄慧强徐瑞华林桐榆
-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PET预后
- 脑胶质瘤治疗效果:单中心15年总结
- 李德培陈银生郭琤琤陈正和林富华张继蒋小兵柯超张湘衡杨群英赛克王翦牟永告陈忠平
- Management of CNS germ cell tumors:Experience from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 郭琤琤Qun Ying Yang陈忠平
- 榄香烯联合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株杀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榄香烯(ELE)联合替莫唑胺(TMZ)对人胶质瘤细胞株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胶质瘤细胞株U87、U251、U373、T98G、SKMG-4,测定计算榄香烯、替莫唑胺不同浓度单药及固定低浓度榄香烯联合不同浓度替莫唑胺处理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榄香烯可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抗肿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U87、U251、U373、T98G、SKMG-4细胞株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1.36±3.17、25.53±2.97、24.01±5.58、19.56±0.18、16.32±0.88)μg/ml。在这些细胞中,替莫唑胺单药的IC50分别是(863.56±91.1、435.46±105.67、632.81±150.97、1 420.12±351.26、772.54±32.1)μg/ml。在固定低浓度榄香烯联合替莫唑胺可分别降低替莫唑胺IC50的64.66%±5.39%、36.77%±3.17%、40.04%±11.75%、48.04%±8.05%、61.03%±3.25%。结论榄香烯具有抗胶质瘤作用,与替莫唑胺联合应用可提高替莫唑胺抗胶质瘤细胞增殖效果。
- 冯海滨陈芙蓉王静郭琤琤张宗平陈忠平
- 关键词:榄香烯替莫唑胺胶质瘤
- 不同亚型早期鼻咽NK/T细胞淋巴瘤7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估早期鼻咽NK/T细胞淋巴瘤(NKTCL)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早期鼻咽NKT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NK细胞肿瘤57例(NK组),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18例(T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疗效、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结果 T组病灶肿瘤局部侵犯的发生率大于NK组(P<0.05)。T组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的患者比例低于NK组(P<0.05)。近期疗效显示,T组的总有效率低于NK组(P<0.05)。中位随访期34个月,T组5年OS和PFS均低于NK组(P<0.05)。无出现噬血综合征是总生存有利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而女性、NK细胞肿瘤亚型和未累及淋巴结则是无进展生存有利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早期鼻咽NKTCL中,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比NK细胞肿瘤更易发生局部侵犯,近期疗效与远期生存也更差,建议在综合治疗中积极配合放疗。
- 张梦萍郭琤琤黄河梁超勇洪煌明李珊珊方小洁林桐榆
- 关键词:鼻咽NK/T细胞淋巴瘤CD56
- 榄香烯维持治疗新诊断高级别胶质瘤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榄香烯维持治疗新诊断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和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肿瘤科2015年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新诊断高级别胶质瘤患者52例,其中Ⅳ级22例,Ⅲ级30例。患者规范治疗结束后第4周起静脉滴注榄香烯乳状注射液400~600mg/d。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或皮下植入输液港静脉给药,连续用药10~14d为1个疗程,每月重复疗程。如肿瘤无进展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则共计用药6个疗程;如果肿瘤进展则改用其他抗肿瘤方案。结果Ⅳ级和Ⅲ级胶质瘤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2.0个月[95%CI(17.7,26.3)]和41.0个月[95%CI(35.8,46.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1.0个月[95%CI(9.1,12.9)]和16.0个月[95%CI(13.9,18.0)]。3例发生轻度消化道不良反应,1例发生Ⅰ度血小板减少,3例因发生静脉炎终止治疗。无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榄香烯乳状注射液维持治疗可改善规范治疗后新诊断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状况,且耐受性良好。
- 杨群英山常国郭琤琤林富华张蓓蔡林波陈忠平
- 关键词:榄香烯临床疗效
- Ki67在粘膜相关淋巴瘤中韵表达及预后价值
- 翟林柱郭琤琤叶昇黄嘉佳曹亚兵肖健付晓红林桐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