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珲

作品数:44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肾病
  • 11篇肾脏
  • 11篇1,25-二...
  • 10篇肾炎
  • 9篇细胞
  • 9篇1,25-二...
  • 9篇IGA肾病
  • 8篇抗体
  • 7篇狼疮
  • 6篇蛋白
  • 6篇狼疮肾
  • 6篇狼疮肾炎
  • 6篇间质
  • 5篇肾间质
  • 5篇鼠肾
  • 5篇间质纤维化
  • 5篇骨化
  • 4篇肾病大鼠
  • 4篇肾间质纤维化
  • 4篇肾小球

机构

  • 38篇山西医科大学...
  • 9篇山西医科大学
  • 7篇山西省人民医...
  • 2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佛罗里达大学

作者

  • 42篇郭珲
  • 23篇罗静
  • 15篇李荣山
  • 6篇王利华
  • 3篇李小峰
  • 2篇于春洋
  • 2篇王彩虹
  • 2篇刘继红
  • 1篇乔玉峰
  • 1篇史晓丽
  • 1篇赵银娥
  • 1篇于为民
  • 1篇王来远
  • 1篇张娜
  • 1篇张晓琴
  • 1篇杨林花
  • 1篇吴玲燕
  • 1篇李宇新
  • 1篇王晨
  • 1篇王宏伟

传媒

  • 11篇临床医药实践
  • 4篇中国药物与临...
  • 3篇中华肾脏病杂...
  • 3篇中国血液净化
  • 3篇国际泌尿系统...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5
  • 1篇2000
  • 1篇199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凝血纤溶相关蛋白的表达
2013年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肾组织凝血纤溶相关物质的蛋白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8只被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0、2、6、12、24h组(IR0h组、IR2h组、IR6h组、IR12h组、IR24h组),每组8只。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双肾动脉45min建立IR模型。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内皮素(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凝血酶原酶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24h组大鼠血BUN及S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各组肾组织病理改变程度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与Sham组相比,IR各组。肾小管损伤半定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各组肾ET-1蛋白表达增加,6h达高峰,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各组肾FgI-2凝血酶原酶表达增加,12h达高峰,24h基本恢复正常,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t—PA表达增加,12h达高峰,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脏IR损伤后存在肾组织凝血纤溶相关物质的异常表达,推测后者可能参与了肾脏IR损伤。
乔玉峰李荣山王利华李宇新郭珲王晨张晓琴周晓霜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1,25-二羟维生素D3的免疫调节作用与肾脏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1,25-二羟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D3,1,25-(oH)2D3]是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是第二甾体类激素,它除了调节机体的钙和骨代谢外,还参与免疫系统的分化与调节。1,25~(OH)2D,是通过与它的特定受体-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相互作用来实现它的大部分基因效应的,抗原提呈细胞和T细胞是它作用的靶细胞,它的作用主要是诱导产生基因耐受性树突状细胞,抑制具有致病作用的T淋巴细胞,促进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Treg)的增生。研究证实,1,25~(OH)2D,对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有免疫调节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其在肾脏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于春洋郭珲李荣山
关键词:肾疾病维生素D
骨化三醇对局灶增生性IgA肾病患者CD4+记忆性T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1,25(OH)2D3]对局灶增生性IgA肾病(IgAN)患者外周血CD4+记忆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局灶增生性IgAN患者(Lee Ⅲ级)20例(IgAN组)及健康志愿者2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IgAN组再分为尿蛋白量<1g/24h和尿蛋白量≥1g/24 h两亚组.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血清1,25(OH)2D3水平;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1,25(OH)2D3、地塞米松(DEX)或者2种药物联合处理PBMCs,细胞培养72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A、人叉头框蛋白P3 (human forkhead box P3,Foxp3)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gAN组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尿蛋白量<1 g/24 h亚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尿蛋白量≥1 g/24 h亚组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gAN组患者PBMCs分泌IFN-y、IL-17A水平及IFN-γ/IL-4、IL-17A/Foxp3比值明显升高,Foxp3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尿蛋白量<1 g/24h亚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尿蛋白量≥1 g/24 h亚组PBMCs分泌IFN-γ、IL-17A水平及IL-17A/Foxp3比值明显升高,Foxp3水平明显降低,IFN-γ/IL-4比值升高(均P<0.05).1,25(OH)2D3处理后,PBMCs分泌IFN-γ、IL-17A、IFN-γ/IL-4、IL-17 A/Foxp3水平明显降低,Foxp3水平明显升高,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均P< 0.05);1,25 (OH)2D3+DEX联合刺激PBMCs后,上述IFN-y、IL-17A、IFN-γ/IL-4、IL-17A/Foxp3、Foxp3变化更加显著,且IL-4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局灶增生性IgAN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并与蛋白尿的严重程度相关;局灶增生性IgAN患者可能存在CD4+记忆性T细胞功能紊乱,1,25(OH)2D3具有纠正局灶增生性IgAN患者CD4+记忆性T细胞功能紊乱的作用.
于春洋罗静李荣山王利华郭珲
关键词:骨化三醇CD4阳性T淋巴细胞蛋白尿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相关疾病6例临床及病理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郭珲李荣山罗静
关键词: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相关疾病抗GBM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抗体阳性
高尿酸血症与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及肾存活率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及肾存活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病科接受治疗的108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尿酸情况将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47)和尿酸正常组(n=61)。比较两组患者牛津病理(M、S、E、T)分型、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存活率。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两组患者牛津病理分型M、S、E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牛津病理分型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组累积肾存活率为43.1%,尿酸正常组为6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肾存活率与高尿酸血症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和肾存活率存在相关性。
郝凤杰郭珲焦艳艳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IGA肾病肾存活率
Treg细胞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IgA肾病是一种以IgA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为主的肾脏疾病,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大量的证据表明CD4+T细胞在IgA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reg细胞表达人叉头蛋白转录因子Foxp3,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释放抗炎症细胞因子而抑制IgA肾病的发生发展.现就IgA肾病与Treg细胞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张琳萍郭珲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IGA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服小剂量骨化三醇对FGF-23及血管钙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FGF-23水平与血管钙化的关系及口服小剂量骨化三醇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及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选择MHD患者63例,其中已口服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3个月以上的患者有33例(占52.38%)。用ELISA法检测FGF-23,化验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甲状旁腺素(i PTH)、铁蛋白(FE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用彩色超声仪检测有无心肌及瓣膜钙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有无动脉斑块形成,腰椎侧位X片查腹主动脉钙化。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3例MHD患者中有不同部位血管钙化的31例(钙化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显示:年龄(OR=1.066,P=0.163)、hs CRP(OR=1.195,P=0.065)、钙磷乘积(OR=1.154,P=0.011)、FGF-23(OR=1.048,P=0.012)是发生血管钙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水平的ALB(OR=0.575,P=0.0.016)和口服骨化三醇(OR=0.004,P=0.006)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对FGF-23无明显影响,可能减轻血管钙化。
刘继红赵银娥李荣山郭珲李新平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骨化三醇血管钙化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IgA肾病大鼠白介素-4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对Ig A肾病大鼠白介素-4的调节作用。方法 52只Wister大鼠剔除死亡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未干预组)、C组(强的松组)、D组(1,25(OH)-2D3组)、E组(强的松+1,25(OH)-2D3组)。检测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脾脏及淋巴结IL-4含量。结果 1尿蛋白定量:A组(正常对照组)为7.03±0.99 mg/24h;B组(未干预组)为51.49±3.04 mg/24h;C组(强的松组)为12.15±0.75 mg/24h;D组(1,25(OH)2D3治疗组)为23.0±2.27 mg/24h;E组(强的松+1,25(OH)2D3治疗组)为9.99±0.79 mg/24h;经治疗后C、D、E组24h尿蛋白较B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E组下降最显著(P<0.05);2脾脏IL-4含量:A组(正常对照组)1.428±0.60%;B组(未干预组)5.10±0.08%;C组(强的松组)2.93±0.13%;D组(1,25(OH)2D3治疗组)4.56±0.19%;E组(强的松+1,25(OH)2D3治疗组)1.44±0.56%;3淋巴结IL-4含量:A组(正常对照组)1.50±0.13%;B组(模型组)15.4±3.11%;C组(强的松组)2.74±0.29%;D组(1,25(OH)2D3治疗组)6.55±0.66%;E组(强的松+1,25(OH)2D3治疗组)2.32±0.34%。C、D、E组脾脏及淋巴结IL-4含量较B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其中E组下降最显著(P<0.05)。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可能下调Ig A肾病大鼠IL-4的表达,影响Th2细胞的调节。
郑喜洁罗静郭珲王利华李荣山
关键词:1,25-二羟维生素D3IGA肾病白介素-4
矿难工人饥饿再进食后临床和实验室观察
2013年
本研究通过观察透水矿难被困井下长达192h23名矿工被救后及再进食后1周内的生理和生化改变,为长期饥饿后再进食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得经验。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3名矿工为2010年山西省王家岭透水矿难被困井下长达192h被成功营救者,均为男性,年龄22。58岁。平均31岁。所有矿工在被困井下后没有食物和干净的饮用水.饥饿时吃纸箱和煤炭。被营救后送至我院进行治疗。
吴玲燕郭珲李荣山
关键词:进食后饮用水生化改变矿工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UUO大鼠肾组织p-STAT_3蛋白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UUO模型组(B组)和UUO+1,25(OH)_2D_3用药组(C组)。B组和C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C组每天每100 g大鼠给予1,25(OH)_2D_33 ng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量花生油灌胃,灌胃满1 d,3 d,7 d后取左肾,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_3)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可见纤维化形成(P<0.05);用药后,同一时间点,C组纤维化较B组明显减轻(P<0.05)。Western印迹:与A组比较,B组p-STAT_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用药后,同一时间点C组p-STAT_3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1,25(OH)2D3可以减轻UUO大鼠梗阻肾组织肾间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STAT_3磷酸化有关。
张雪丽郭珲罗静
关键词:1,25-二羟维生素D3肾脏间质纤维化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