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芬
-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公共性与公民美德教育
- 2012年
- 公共性问题的凸显是转型期社会的必然现象,因此,加强公民美德教育是当前所亟需。具有公民美德的公民应是理性公民、责任公民、守法公民和爱国公民。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公民教育,加强实践体验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公民美德,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美德教育路径的三大基本环节。
- 高惠珠赵建芬
- 关键词:公共性公民道德教育
- 论信用风险管理
- 2011年
- 本文从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出发,探讨了这一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以现实社会风险重要的一个维度——信用风险为研究对象,指出了"现代风险"与"传统灾难"相比所具有的不同特征,阐明了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哲学根源在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偶然性,并进一步揭示出在中国当代研究信用风险理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依据。
- 赵建芬
- 关键词:风险社会社会风险信用风险
- 时空转换并不能遮蔽真理的光芒——探究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现实性的路径
- 2015年
- 面向时代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本文探究了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现实性的路径,即冲破"前见"束缚,揭示被"前见"遮蔽的理论资源;以新的视角重新理解以往的"定见";聚合散见文本各处的理论亮点,回应新的现实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的深化需坚持"三互动原则",即"中西互动""理实互动"和"点面互动"三原则。
- 高惠珠赵建芬
- 关键词:经典著作现实性
- 信用风险的本质与哲学根源
- 2011年
- 文章从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出发,探讨了这一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以现实社会风险重要的一个维度——信用风险为研究对象,探明了风险社会理论的研究对象、"现代风险"与"传统灾难"相比所具有的不同特征以及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哲学根源等内容,进一步揭示出在中国研究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赵建芬
- 关键词:风险社会理论社会风险信用风险
- 作为创新理论实践原则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自觉
- 2010年
-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历史任务,十七届四中全会又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此后,理论界对"三化"问题展开了集中研讨。但从现实研究状况看,人们对"三化"作历史追溯与内容考察的较多,一般都集中于对"三化"之基本涵义及其逻辑关系的研究,虽然这是必不可少的,但反映了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三化"
- 高惠珠赵建芬
- 关键词:时代化三化逻辑关系大众化问题人民群众
-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消费主义”批判被引量:3
- 2006年
- 消费主义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的消费观念,片面夸大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把人们消费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的实现,把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作为消费主义的代价,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消费主义不可避免也影响到我国,但是这种资本主义的消费模式并不适合在我国发展,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致力于消除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积极提倡“合理消费”的消费模式。
- 赵建芬
- 关键词:消费主义科学发展观
- 论师德与高校校园诚信文化建设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在详细阐明师德建设与诚信文化建设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以高校师德以及诚信文化现状为切实切入点,阐述两者在高校德育方面的内在统一性和价值一致性,努力探索新时期适应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师德建设与诚信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理论体系,探寻师德建设与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的连接点和高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提升的突破点,努力探索校园诚信文化发展繁荣的措施和途径。
- 赵建芬
- 关键词:师德诚信自律诚信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消费主义”批判
- 2007年
- 随着资本全球化的进程,消费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也随着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向发展中国家侵袭,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意识形态。消费主义作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的消费观念,片面夸大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把人们消费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的实现,把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作为消费主义的代价,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国家,消费主义不可避免也影响到我国,但是这种资本主义的消费模式并不适合在我国发展,影响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致力于消除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积极提倡“合理消费”的消费模式。
- 赵建芬
- 关键词:消费主义科学发展观
- 论当代视野与中国道路选择的合理性
- 2014年
-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合理性的认识与对现代性中国特征的正确认知密不可分,我国现代性建设具有多种历史时代并存的特点,只有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借力"、"借势"、"借路"发展,才更为合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合理性的认识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基本规律的正确认知密不可分,"应用创新"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的主要形式,也是马克思主义"继发性"创新的基本形式;人们还可以从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和借鉴中,增强对中国道路选择合理性认知的自觉性。
- 高惠珠赵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