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修江

作品数:15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水库
  • 3篇长江
  • 2篇鱼类
  • 2篇渔业
  • 2篇三峡水库
  • 2篇生态
  • 2篇栖息
  • 2篇栖息地
  • 2篇种群
  • 2篇鄱阳湖
  • 1篇淡水
  • 1篇淡水鱼
  • 1篇淡水鱼类
  • 1篇导料槽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底座
  • 1篇地理分布
  • 1篇端头
  • 1篇墩柱
  • 1篇秀丽白虾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长江三峡...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波兰科学院

作者

  • 11篇赵修江
  • 3篇高欣
  • 3篇杨少荣
  • 3篇陈永柏
  • 3篇叶少文
  • 3篇张富斌
  • 2篇王丁
  • 2篇李钟杰
  • 1篇张堂林
  • 1篇陈林
  • 1篇刘家寿
  • 1篇周波
  • 1篇李翀
  • 1篇毕永红
  • 1篇李文静
  • 1篇高勇
  • 1篇陈思宝
  • 1篇孙志禹
  • 1篇高欣
  • 1篇黄耿

传媒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人与生物圈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三峡论坛
  • 1篇野生动物生态...
  • 1篇第四届长江论...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渔业前进的四驱
2016年
如果将三峡生态渔业比喻为一辆绿色环保的机车,其“四驱”就是构成其关键技术体系的四大技术: 第一驱:保护 三峡水库当前存在的以天然鱼类为代表的水生生物类群,是适应了变化的环境的优胜者,水库水生态和水环境的健康最终需要由它们来维持,而且它们也具备这种禀赋,因此针对它们的保护必须成为三峡生态渔业最为优先的考虑。
叶少文赵修江毕永红高欣
关键词:生态渔业水库水渔法增殖放流渔政管理水库渔业
一种防治圆口铜鱼小瓜虫病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圆口铜鱼小瓜虫病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槟榔4‑7份、苦楝7‑9份、五倍子2‑4份、使君子2‑5份、苦参2‑4份、黄芪2‑5份和白术1‑3份。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配方分别称取各组分,将各...
周波赵修江李媛米闯杜军龙治海郭晓斌樊均德许勤智卢华徐飞戴绍祥李正一
文献传递
一种底栖动物采集器
一种底栖动物采集器,包括索伯网,所述索伯网包括框体和一端连接在框体上的尼龙网,还包括两块弧形片,两块弧形片分别铰接在框体开口两端,两片弧形片远离框体一端可相互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在野外采集底栖动物时,无需携带两种不同网...
张富斌高欣秦强陈林杨少荣赵修江李翀陈永柏
文献传递
长江八里江江段的江豚种群数量与分布被引量:11
2011年
长江八里江江段是长江江豚最为重要的栖息地之一。2005年7月至2008年5月,在八里江江段先后进行了10次截线抽样法考察,调查了该水域的江豚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考察总航程1 460.2km,发现江豚374群次。根据动物密度,将考察区域划分为上游水域(九江-湖口)和下游水域(湖口-三号洲洲头),分别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上下游水域的多次考察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67头/km2(范围:0.10~1.28头/km2,s=0.41)和1.75头/km2(范围:0.62~3.0头/km2,s=0.72),数量平均值分别37头(范围:5~71头,s=23)和52头(范围:22~78头,s=17)。八里江江段江豚常年平均数量约为90头,不同考察季节数量有所波动(范围:44~121头,s=24)。与历史考察对比分析显示八里江江段江豚仍处于下降趋势,但该研究未能在3年考察期内监测到统计学意义的种群变动情况。根据动物数量波动幅度和发生时间推测,江豚在汛期至汛末的过渡时期,可能存在一次规模为40头左右的动物迁出过程。面对日益严重的人类威胁,如挖沙、非法渔业、航运、污染和水面设施建设等,建议在该江段尽快建立江豚自然保护区。
赵修江王丁
关键词:栖息地选择种群动态鄱阳湖
基于水声学探测的香溪河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评估被引量:28
2015年
为了掌握三峡水库香溪河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2013年5月和11月运用Simrad EY60型分裂波束回声探测仪在香溪河进行了水声学探测,辅以常规渔获物分析方法。渔获物调查共发现鱼类7科41种,其中似鳊、贝氏、、银和蛇等小型鱼类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地位。水声学探测结果表明,香溪河春季鱼类密度显著高于秋季,采用加权平均法求得2013年5月和11月探测的鱼类密度分别为53.4和15.4 ind./1000 m3。鱼类资源在空间上不均匀分布,从高岚河至香溪河口鱼类密度逐渐降低;在垂直方向上,春季和秋季水声学探测的鱼类密度显示出相同的趋势,即表层>中层>底层。在运用鱼类生物操纵改善水质途径方面,建议通过壮大肉食性鱼类种群来控制小型鱼类资源量,同时通过增殖放流鲢、鳙以加强对浮游植物的滤食作用。
连玉喜黄耿Malgorzata Godlewska李翀赵修江叶少文李钟杰
长江中下游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研究
长江江豚是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主要附属湖泊中。为评价其种群现状,2006年11月至12月,我们在长江中下游干流江段进行了截线抽样法考察。考察采用两条大型考察船,航程约3400千米。根据动物密度,考察...
赵修江王丁Barlow,J.Pitman,R.L.Taylor,B.L.王克雄魏卓张先锋李松海Barrett.L.A.Akamatsu,T.Turvey,S.T.Reeves,R.R.Stewart,B.S.Richlen,M.Brandon,J.R.
关键词:种群数量长江中下游
文献传递
三峡水库运行对鄱阳湖水位和生态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三峡水库运行将给鄱阳湖水位和生态功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总结三峡水库调度方式与鄱阳湖年水文过程,概述三峡工程与鄱阳湖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水情(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分析,综合认为三峡水库运行对鄱阳湖地区的影响利弊兼有,不利影响可通过三峡水库优化调度缓解或消除;有利影响也可通过优化调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赵修江孙志禹高勇
关键词:三峡水库鄱阳湖水位生态功能
三峡水库秀丽白虾生长与繁殖生物学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逐月对三峡水库木洞江段秀丽白虾的生长和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秀丽白虾是一年生的虾类,寿命为12—14个月。雌性个体的平均体长(37.72±7.92)mm显著大于雄性(37.08±6.59)mm,具有明显的雌雄异形现象。秀丽白虾的渐近体长(L∞)为59.33 mm,生长系数(K)是1.6/年,生长方程为:Lt=59.33[–e–1.6(t+0.081)]。雌虾繁殖季节从4月上旬持续至9月下旬,繁殖高峰期为4月中旬至6月中旬,由越冬虾和当年虾两个世代的繁殖群体组成。抱卵雌虾的体长为27.07—53.71 mm,平均体长(L50)为37.06 mm。雌雄性比月变化为1.11—2.36,平均为1.46,群体中雌性个体数量显著多于雄性(P<0.001)。绝对繁殖力(FA)为31—294粒,相对繁殖力(FR)为(115±22)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FA=0.0031L2.8632,r=0.72,n=106),而与体重呈直线关系(FA=104.63W+9.9534,r=0.79,n=106)。卵径(D)平均值为(1215±102)μm。为合理保护和利用三峡水库秀丽白虾种群资源,建议加强虾类捕捞管理,繁殖期间(4—9月)禁止捕捞虾类或限制捕捞强度。
陈思宝廖传松赵修江叶少文李钟杰张堂林刘家寿
关键词:三峡水库秀丽白虾繁殖生物学
长江干流长江江豚分布特征与水文特征相关性探讨
2006年,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牵头组织国际考察团队使用截线抽样法进行了长江淡水豚类考察,结果表明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鲸目江豚属)种群数量约为180...
赵修江王丁
关键词:地理分布栖息地水文特征
文献传递
一种岸边式琼网收网装置
一种岸边式琼网收网装置,包括支撑部分、收网装置、推绳机构和导料装置;支撑部分包括固定在岸边的两根墩柱,在两根墩柱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框,在支撑框上端面上安装有两条平行导轨;收网装置包括安装在两条导轨上的行走小车和固定安装在...
王腾张富斌高欣李文静杨少荣赵修江李翀陈永柏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