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阳

作品数:61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7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4篇生物学
  • 6篇化学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9篇活性
  • 19篇小单孢菌
  • 15篇放线菌
  • 13篇化合物
  • 12篇药物
  • 12篇抗生素
  • 10篇细胞
  • 10篇细胞毒
  • 10篇细胞毒活性
  • 10篇类化
  • 10篇类化合物
  • 9篇代谢产物
  • 9篇发酵
  • 8篇抗菌
  • 7篇稀有放线菌
  • 7篇抗菌活性
  • 7篇抗真菌
  • 6篇抑制剂
  • 6篇制剂
  • 6篇酶抑制剂

机构

  • 61篇福建省微生物...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泉州医学高等...

作者

  • 61篇谢阳
  • 46篇江红
  • 32篇连云阳
  • 31篇林如
  • 18篇方东升
  • 14篇彭飞
  • 14篇赵薇
  • 14篇陈名洪
  • 12篇程元荣
  • 11篇聂毅磊
  • 10篇江宏磊
  • 9篇郑卫
  • 8篇陈路劼
  • 8篇王传喜
  • 7篇周剑
  • 6篇王海龙
  • 6篇魏天恩
  • 4篇江宁宇
  • 4篇吴云丹
  • 4篇方志锴

传媒

  • 16篇中国抗生素杂...
  • 5篇第十届全国抗...
  • 3篇海峡药学
  • 3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海洋药物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2006全国...
  • 1篇2007年天...
  • 1篇第一届海洋生...
  • 1篇国家“863...
  • 1篇第六届全国微...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1993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的抗肿瘤萜类化合物产生菌FIM06-0031的分离鉴别
2015年
目的寻找筛选新抗生素。方法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化学分类特征等方面研究、确定菌株FIM06-0031属于疣孢菌属(Verrucosispora),菌株定名为Verrucosispora sp.FIM06-0031。
林如聂毅磊方东升谢阳江红
关键词:海洋放线菌
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FW-192的初步研究
从我国福建省武夷山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编号FIM-192,分类鉴定为小单孢菌.该菌株的发酵液经活性炭吸附,SephadexLH-20和硅胶薄层离心分离纯化,获得的白色粉末溶于水和甲醇,不溶于苯、三氯甲烷和石油醚,紫外...
郑榕谢阳程元荣
关键词:小单孢菌蘑菇酪氨酸酶
文献传递
马杜拉菌属的一个新种
1992年
从我国福建省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有拮抗性的稀有放线菌,其气生菌丝浅紫、粉白色,在孢子梗上大多数产生1~5个(2~4个多见),偶见6~7个孢子的短孢子链;其基内菌丝紫褐色。细胞壁化学组份Ⅲ型,并含少量甘氨酸,糖类型B,含马杜拉糖,磷酸类脂PI型。经鉴定为马杜拉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福建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Fujianensis n.sp.Ruan 1990)。
林永珠谢阳阮继生张亚美
关键词:放线菌
海洋来源马杜拉放线菌FIM95-F26产生的芳香聚酮类抗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从海洋来源的马杜拉放线菌FIM95-F26发酵液中分离抗菌活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16S r RNA基因同源进化分析对放线菌FIM95-F26进行初步分类鉴定,同时对该菌Ⅱ型聚酮合酶基因进行同源进化分析。利用色谱分离技术获得活性代谢产物并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和活性分析。结果与结论 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菌株FIM95-F26属于马杜拉放线菌,而Ⅱ型聚酮合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进化分析表明该菌具有产生芳香聚酮类化合物的潜力,通过色谱技术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到1个与IB-00208同质的多环氧杂蒽酮类化合物,活性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革兰阳性菌活性,其对短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八叠球菌的MIC值分别为0.0312、0.125、0.125和0.25μg/m L,其中对短小芽孢杆菌和藤黄八叠球菌的抑制活性属首次报道。
江宁宇彭飞方志锴吴云丹陈名洪谢阳王海龙江红连云阳
关键词: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福建红树林稀有放线菌的多样性
目的:探究福建红树林环境样品中稀有放线菌的多样性及发现合成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新菌源.方法 采用6种选择性培养基分离30份来自福建三个红树林保护区样品中的稀有放线菌(排除链霉菌).挑选不同培养特征的稀有放线菌进行初步分类鉴别...
陈名洪王海龙方东升林如谢阳连云阳江红
海洋放线菌NRPS基因的筛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建立快速、高效的NRPS基因筛选体系,从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具有潜在合成多肽类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菌株,为定向获得新的含氨基酸抗生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分离获得海洋放线菌,通过快速抗菌活性初筛,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初筛活性菌株进行NRPS基因筛选,进一步对阳性菌株进行16S rDNA排重。结果利用建立的NRPS基因筛选体系对初筛具有抗菌活性的295株放线菌进行筛选,得到12株阳性菌株,分别属于小单孢菌属、链霉菌属和疣孢菌属。结论利用PCR技术建立了快速、高效的NRPS基因筛选体系,为多肽类活性化合物的获得提供了基因学的依据。
陈路劼赵薇林如谢阳江红连云阳
关键词:海洋放线菌NRPS基因筛选
海洋小单孢菌FIM03-1149产生的抗真菌抗生素FW03-1149的分离鉴别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海洋微生物FI M03-1149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方法对产生菌进行分类鉴定。发酵产物用有机溶媒提取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性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到活性化合物FW03-1149,通过理化性质测定和质谱分析FW03-1149的结构。结果与结论产生菌定名为Micromonospora sp.FI M03-1149。抗真菌活性组分FW03-1149与新抑锈病素(neorustmicin)同质,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
聂毅磊林如谢阳江红
关键词:小单孢菌抗真菌抗生素
海洋来源链霉菌FIM090041产生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筛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发现潜在的抗流感药物先导化合物。方法利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方法,从海洋微生物菌库中筛选产生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菌株,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获得活性化合物,通过紫外、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到两个吲哚生物碱类活性化合物1和化合物2,结构解析确定它们分别与SF2583 A和SF2583 B同质,对神经氨酸酶的IC50为67.8μmol/L和122.8μmol/L,Ki为13.5μmol/L和21.6μmol/L。结论本文首次报道该化学结构类型化合物对神经氨酸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江宏磊王传喜江宁宇陈名洪彭飞谢阳江红
关键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吲哚生物碱流感链霉菌
台湾海峡海洋沉积物放线菌的多样性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究台湾海峡海洋沉积物中放线菌的多样性及发现合成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新菌源。方法采用6种选择性培养基分离15份来自台湾海峡沉积物样品中含有的放线菌。挑选不同培养特征的放线菌进行初步分类鉴别、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及基于PCR的烯二炔抗生素基因筛选。结果共分离到497株放线菌,挑选的95株放线菌分别属于放线菌7个科,11个属。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提示分离到的小单孢菌科菌种存在数个潜在新种,95株菌中有27%的菌株含有烯二炔抗生素核弹头的生物合成基因片段。结论海洋环境蕴含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具有产生烯二炔类抗生素的潜能。
梁效伟陈名洪林如王海龙谢阳连云阳江红
关键词:放线菌多样性系统发育
大环内酯类化合物FWYZ52-A、其发酵菌株、发酵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及新型医药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化合物FWYZ52‑A及其应用,并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可发酵所述化合物的海洋小单孢菌,以及基于所述菌株进行发酵制备所述大环内酯类化合物FWYZ52‑A的方法。...
赵薇江宏磊周剑谢阳林如江红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