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丹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肌间神经丛
  • 2篇神经丛
  • 2篇生物反馈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突触
  • 2篇去神经
  • 2篇细胞
  • 2篇便秘
  • 2篇CAJAL间...
  • 2篇肠肌丛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基因产物
  • 1篇动力障碍
  • 1篇抑郁
  • 1篇易激综合征
  • 1篇直肠
  • 1篇直肠感觉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薛丹
  • 7篇余跃
  • 6篇王巧民
  • 5篇陈凤琴
  • 4篇陈军
  • 3篇杨琰
  • 2篇黄康
  • 1篇解丽
  • 1篇江勤
  • 1篇袁莉莉
  • 1篇蒋楠
  • 1篇宋继中
  • 1篇官阳
  • 1篇高显奎
  • 1篇丁西平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胃肠病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生物反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IBS-C患者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每疗程5次,应用症状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分别评估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肠道总体症状,腹痛/腹部不适、腹胀、排便形状异常、排便过程异常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12.31±2.01)分vs(19.16±2.17)分、(2.95_+0.57)分vs(5.04±1.04)分、(2.64±0.92)分vs(4.25±1.09)分、(3.66±1.09)分VS(5.10±0.57)分、(3.06±1.08)分vs(4.77±0.95)分,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腹痛/腹部不适症状的改善最为明显。IBS—C患者的SAS积分、SDS积分也分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9.53±6.39)分VS(44.43±7.89)分,P〈0.05;(40.70+8.38)分VS(46.46±8.74)分,均P〈0.05]。sF-36得分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5个维度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74.16±21.25)分VS(57.0±39.40)分、(86.21±13.54)分VS(75.54±20.96)分、(75.16±13.42)分VS(64.66±20.54)分、(78.87±28.36)分V8(57.76±46.26)分、(81.60±16.08)分VS(71.20±22.04)分,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改善IBS-C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余跃蒋楠黄康薛丹陈凤琴袁莉莉王巧民
关键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生物反馈焦虑抑郁
生物反馈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心理状态、直肠肛门压力和直肠感觉的影响
背景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组以持续性或间歇性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为临床特征的功能性疾病,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生物反馈(Biofeed back)是将松弛疗法与生物反馈技术...
余跃薛丹陈凤琴王巧民丁西平宋继中解丽黄康高显奎杨琰陈军
关键词:生物反馈功能性便秘肛门直肠压力直肠感觉
氯化苄烷氨处理后大鼠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的变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0.5%氯化苄烷氨(BAC)对大鼠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的去神经作用和意义。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1、2、4周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大鼠在BAC作用后不同时间点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结果模型1、2、4周组的黏膜下神经丛的神经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神经丛的神经元比较,模型1、2、4周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5%BAC对大鼠十二指肠的肌间神经丛有明显的去神经作用,而对黏膜下神经丛无明显作用。
薛丹余跃杨琰陈军
关键词:肠肌丛肠神经系统去神经支配
沉香化气胶囊改善糖尿病大鼠肠动力障碍:突触的作用
陈凤琴余跃薛丹王巧民
激活素A对去神经大鼠十二指肠Cajal间质细胞及平滑肌慢波的影响
2013年
Cajal间质细胞(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是胃肠道起搏细胞.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氯化苄烷氨(benzalkonium chloride。RAC)对肠道神经组织有损伤作用。激活素A在离体情况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和抗炎作用.且有助于间质细胞的修复。本研究观察激活素A对去神经大鼠ICC及平滑肌慢波的影响。
薛丹余跃杨琰陈军王巧民江勤
关键词: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收缩激活素A去神经十二指肠慢波
沉香化气胶囊对糖尿病大鼠小肠ICC和肌间神经丛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沉香化气胶囊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肌间神经丛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DM模型组、DM模型+中药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ip)链脲佐菌素(STZ,60mg/kg)造模,选取成功模型,DM模型+中药组每天给予中药灌胃,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天给予同等容量的蒸馏水,持续灌胃4wk.所有大鼠干预4wk结束后,给予印度墨汁灌胃测定小肠传输速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观察十二指肠c-Kit、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的表达.结果:灌胃4wk后,DM模型+中药组小肠传输速率均比DM模型组明显增加(71.26±5.22 vs 45.52±6.42,P<0.01),仍低于对照组(71.26±5.22 vs 80.40±7.33,P<0.05);DM模型+中药组c-Kit、突触素、PGP9.5的阳性产物面积和吸光度值均比DM模型组明显增加(443.28±24.40 vs 358.83±35.03,832.33±58.78 vs 488.83±58.56,889.17±82.75 vs 445.17±64.06,0.16±0.02 vs 0.13±0.02,0.25±0.02 vs 0.16±0.01,0.24±0.02 vs 0.15±0.01,均P<0.01),仍低于正常对照组(443.28±24.40 vs 557.28±42.35,P<0.01;832.33±58.78 vs 937.67±101.23,P<0.05;889.17±82.75 vs 1050.50±90.22,P<0.01;0.16±0.02 vs 0.18±0.02,P<0.05;0.25±0.02 vs 0.29±0.03,P<0.01;0.24±0.02 vs 0.27±0.02,P<0.01).结论:沉香化气胶囊可以促进糖尿病大鼠小肠肌间神经丛c-Kit、突触素和PGP9.5的表达,提示对受损的DM大鼠小肠ICC、肌间神经丛有部分恢复作用,从而对糖尿病大鼠的胃肠动力障碍有一定的改善效应.
陈凤琴余跃薛丹王巧民
关键词:糖尿病C-KIT突触素
胃电刺激对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2011年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胃窦肌间神经丛Caial间质细胞(ICC-MY)数量增多参与了长时程长脉冲胃电刺激(GES)对胃慢波的调控。目的:观察不同时程长脉冲GES对大鼠胃窦ICC-MY数量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GES调控胃慢波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Wistar大鼠GES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3组,GES1组和GES2组选用适宜的刺激参数控制胃慢波,对照组不予GES。GES1组仅予刺激一次;GES2组每天刺激一次,连续20 d。完成GES后处死大鼠,取胃窦组织,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GES1组胃窦ICC-MY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变化,GES2组ICC-MY数量较GES1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多。GES1组和GES2组ICC胞质内线粒体和核糖体均较对照组增多。GES1组ICC突起与周围平滑肌细胞(SMC)直接相连,GES2组ICC与周围SMC紧密相连,对照组ICC与周围SMC之间未见明显连接。结论:胃窦ICC-MY数量和超微结构改变参与了长时程长脉冲GES对胃慢波的调控。
陈凤琴余跃陈军薛丹官阳王巧民
关键词:CAJAL间质细胞肠肌丛超微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