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琼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图式康复操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评价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引用一套起搏器术后康复操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评价其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并发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的影响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住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的基础上,按照设计的8天循序渐进的康复操方案进行功能锻炼,出院后按上述方案序贯锻炼。而对照组患者术后按常规宣教方案进行活动和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干预前及肢体功能锻炼8天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来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术侧肩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的发生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术侧肩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前两组患者MBI评分经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肢体功能锻炼8天后干预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标准的肢体康复操锻炼方法进行功能锻炼能有效的预防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术侧肩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的发生,能更快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康复操有图式及注解让患者易于理解和接受,操作方便,值得广泛推广。
- 韩辉武唐韬赖娟彭华陈能凤李丽蔡琼
- 关键词:康复操起搏器植入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心血管病住院患者代谢综合征与ASCVD的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住院患者代谢综合征(MS)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预测(China-PAR)评分及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并探究ASCVD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327例,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应用国际糖尿病联盟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MS组(201例)及非MS组(126例),应用China-PAR模型进行ASCVD风险评估,并根据China-PAR评分的高低将患者分成低中危组(188例)和高危组(139例)进行比较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MS发生率为61.47%(201/327)。MS组和非MS组在性别、腹围、体重指数、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ina-PAR总得分为(9.97±6.00)分,低中危组和高危组在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OR=1.665,95%CI:1.001~2.770,P=0.050)、年龄≥65岁(OR=5.569,95%CI:3.324~9.330,P=0.000)及酗酒史(OR=2.348,95%CI:1.130~4.877,P=0.022)是ASCVD的风险因素。结论心血管病住院患者MS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有MS、老龄及酗酒是ASCVD的主要风险因素。
- 蔡琼韩辉武彭珊珊陈能凤肖莹申璐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老龄
-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M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44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MS将其分为MS组(160例)和非MS组(84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情况、血脂及血糖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MS的危险因素。结果 MS组男性、高血压病程≥5年者比例均高于非MS组[53.8%(86/160)比29.8%(25/84)、58.7%(94/160)比16.7%(14/84),均P <0.05]。MS组患者腹围、体重指数、三酰甘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非MS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非MS组(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比值比=2.577,95%置信区间:1.365-4.865,P=0.004)、高血压病程≥5年(比值比=6.249,95%置信区间:3.118-12.525,P <0.001)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M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及高血压病程≥5年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MS的主要危险因素。
- 彭珊珊韩辉武蔡琼申璐
- 关键词:高血压代谢综合征中老年患者
- 非药物睡眠干预模式品管圈对心内科睡眠障碍患者睡眠及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构建心内科睡眠障碍患者非药物睡眠干预模式”品管圏对心内科睡眠障碍患者睡眠及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收治的84例睡眠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参与品管圈活动将其分为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参与)和对照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未参与)各42例。按照课题达成型岛管圈的十大步骤开展活动.观察记录两组睡眠障碍发生率、睡眠障碍患者服用镇静药物比例;评估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比较两组患者5H平均睡眠时间.比较全体圈员开展活动前后创新能力、团队凝聚力、责任心等。【结果】开展品管圈之后.心内科睡眠障碍发生率由洽动前23.59%(42/178)下降至活动后14.68%(42/286);服用镇静安眠药由活动前35.96%(64/178)下降至活动后12.23%(35/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GAD7、PHQ-9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日平均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体圈员在品管圈活动后手法运用、循证方法、创新能力、责任心、团队凝聚力评分均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构建心内科睡眠障碍患者非药物睡眠干预模式"品管圈活动可降低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好改善患者睦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李丽韩辉武戴薇薇赖娟彭珊珊许浸蔡琼田慧霞
- 关键词:住院病人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