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强
-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巴彦淖尔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双侧与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椎体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2例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经双侧椎弓根入路40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32例,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伤椎前缘恢复高度、后凸Cobb's角纠正度数、Barthel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双侧组的左右两侧椎体高度差值、骨水泥注射体积、骨水泥椎体内弥散体积较单侧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恢复椎体的高度、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经双侧椎弓根入路在骨水泥注射体积、骨水泥椎体内弥散体积及伤椎左右两侧高度差值方面优于经单侧椎弓根。
- 高飞阿日奔吉日嘎拉姜富祥王兴张弘来王高强贺永雄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椎弓根椎体后凸成形不同入路
- 经皮与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中青年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研究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与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中青年单节段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腰椎压缩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与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70例中青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经皮组),35例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开放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治疗后6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Cobb角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均复位满意,术后6周和12周Cobb角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手术时间[(30±10.31)min vs.(95.2±12.1)min]、术中出血量[(20±22.36)ml vs.(200.3±13.4)ml]、平均住院时间[(5±2.1)d vs.(9±3.2)d]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高飞阿日奔吉日嘎拉姜富祥王兴张弘来王高强贺永雄
- 关键词:脊柱骨折
- 脊髓损伤治疗的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随着交通工具和道路建设的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病率日益提高,脊髓损伤常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为病人及其家人带来沉重的生活负担。如何最大功能的保留患者神经功能,是医学界一直未突破的难题,近年来,由于科学的进步,许多先进的技术应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本文对这些年来脊髓损伤的治疗做一综述。
- 王高强武永刚王永贵姜富祥
-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功能障碍交通工具发病率医学界
- 经椎板间隙入路切开黄韧带椎间孔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20例体会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切开黄韧带椎间孔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体会。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切开黄韧带椎间孔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其中腋型突出12例,肩型突出8例。对于腋型突出采用经神经根腋下入路,置入工作套筒后在椎间孔镜下摘除髓核组织;对肩型突出采用经神经根肩部入路,置入工作套筒后在椎间孔镜下进行手术。所用患者术后3个月均复查腰椎MRI检测突出间盘摘除情况。记录术前、术后2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评估术后6个月时Mac Nab腰椎功能评分及骶1神经根功能状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第3月复查MRI显示突出物消失椎间盘后缘获良好塑形。术后3个时间点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相比于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时Mac Nab评分,优16例,良4例。术后6月随访结果显示骶1神经根支配区的触痛觉以及肌力恢复较明显(P〈0.01),跟腱反射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切开黄韧带椎间孔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合理,短期疗效较好。
- 高飞王高强阿日奔吉日嘎啦王兴张弘来姜富祥武永刚
- 关键词:椎板间隙
- 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短节段内固定术后螺钉断裂浅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短节段内固定术后螺钉断裂的原因。方法 54例行胸腰段椎体骨折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短节段内固定术的中青年患者中,4例术后发生螺钉断裂,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出现螺钉断裂为7.40%,原因为椎弓根钉置入角度不适,连接棒弯度过大。对比剩余50例螺钉未出现断裂病例(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自身的力学稳定性和重力负荷是导致螺钉断裂的重要原因。
- 高飞阿日奔吉日嘎啦姜富祥王兴张弘来王高强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螺钉断裂
- 双侧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置入融合在退行性腰椎不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比较双侧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在腰椎不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143例,其中男51例,女92例,年龄45~65岁,平均56岁。其中60例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双侧椎小关节融合(A组),83例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的结合椎间融合(B组)。记录术前与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与术后6周Oswen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n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评价临床效果,术后9个月采用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及CT评价椎小关节融合情况,对A组及B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与术后第1天VAS评分、术前与术后6周ODI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9个月随访行腰椎过伸过屈侧位开角,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手术时间[A组(65.3±15.8)min,B组(118.4±15.2)min]、术中失血量[A组(103.4±30.2)ml,B组(350.6±30.9)ml]及术后第1天引流量[A组(60.5±15.7)ml,B组(123.1±25.6)ml]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并双侧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为一种简单易行,手术效果及融合满意的手术方式。
- 高飞王高强阿日奔吉日嘎拉姜富祥王兴张弘来
- 关键词:关节融合术疗效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