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媛
- 作品数:50 被引量:370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洲门诊抗疟药处方的调查与分析
- 目的 :了解非洲门诊疟疾患者用药基本情况。方法 :对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的十八个月期间收治疟疾患者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疟疾在非洲属高发常见病,且全年任何月份均可发病,共796张疟疾处方,占处方总量的48...
- 陈晓红田德蔷赵志刚王慧媛
- 关键词:处方疟疾青蒿素类抗疟药
- 文献传递
- 非洲门诊抗菌药品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并分析非洲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查几内亚驻地门诊2011年7-12月期间所有患者处方(不包括急诊)。结果多种抗菌药物联用中,单用占63.67%,两药联用占26.00%,三药联用占8.67%,四药联用占1.67%。抗菌药物采用静脉输液(占59.33%)比例高于口服给药(占23.00%)。头孢菌素类(占43.67%)和喹诺酮类(占15.00%)是最常用的抗菌药物。结论在非洲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存在使用率高、静脉输液量大等问题需要解决。
- 王慧媛田德蔷赵志刚赵陶丽
- 关键词:抗菌药
- 2007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07年收集的94例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临床表现及ADR发生数量、及前5位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8例,占40.43%);发生ADR的给药方式以静脉注射为主(72例,占76.6%);ADR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对皮肤及其附件的影响(49例,占52.13%);喹诺酮类引起ADR数量最多(35例,占37.23%)。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性质、临床使用量、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应重视抗菌药物的ADR监测,以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 王慧媛苏丽丽陈丽
- 关键词:抗菌药物统计分析
- 洛美沙星不良反应6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刘秀艳王慧媛张群强
- 关键词:洛美沙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后效应用药安全性杀菌作用
- 非洲135例疟疾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非洲疟疾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其转归。方法:分析135例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中,发热135例(100%),其中以贫血31例(22.96%),脾肿大27例(20.00%),腹泻21例(15.56%),呕吐19例(14.07%),咳嗽17例(12.59%),寒战7例(5.19%)等多种症状。135例均接受青蒿素类抗疟药的综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非洲疟疾大多数是恶性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不够典型;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青蒿素类药物是治疗疟疾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
- 陈晓红王慧媛赵志刚
- 关键词:疟疾青蒿素类药物恶性疟疾
- 我院门诊应用华法林处方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了解我院华法林与其他药物的合用情况,分析其合理性。方法:调查统计我院2005年11月~2006年10月的377412张处方,抽出应用华法林的处方148张,进行分析。结果:148例华法林使用中,合并用药为79种,占使用例数的53.38%。其中有相互作用的药物为16种,占使用例数的20.25%。结论:强调规范使用华法林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 陈丽王慧媛赵志刚崔向丽
- 关键词:华法林处方分析相互作用
- 非洲135例疟疾回顾性分析
- 目的了解非洲疟疾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其转归。方法分析135例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中,发热135例(占100%),其中以贫血31例(占22.96%),脾肿大27例(占20.00%),腹泻21例(占15.56%...
- 陈晓红赵志刚王慧媛
- 关键词:疟疾青蒿素类药物恶性疟疾
- 文献传递
- 266例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1997年~2007年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266例葛根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变态反应是葛...
- 王慧媛陈晓红赵志刚
- 关键词:中药制剂葛根素注射液药物反应临床药理
- 文献传递
- 白介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4年
- 本文总结近几年研究成果,总结、归纳了白介素的类型及白介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索白介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影响及相关性,通过药物对白介素的分泌调节,预防、延缓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 于丽丽赵捷王慧媛赵志刚陈晓红
- 关键词:白介素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 我国六城市神经保护剂用药调查与合理性评价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通过调查我国六城市神经保护剂的使用现状及用药趋势,应用药物利用评价指标,初步评价神经保护剂使用的合理性,为促进药物合理使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基础参考数据。方法利用"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采集的2012-2016年5年间全国6城市医疗机构患者处方资料,采用WHO药物利用研究小组推荐的评价指标,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6城市神经保护剂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1)DDDs由高到低前5位依次为:尼莫地平、丁苯酞、长春西汀、鼠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2)DDDc:脑苷肌肽>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法舒地尔>鼠神经生长因子。(3)DUI>1:神经节苷脂、鼠神经生长因子、小牛血清去蛋白-药品滥用、过度使用。(4)B/A比值: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鼠神经生长因子、桂哌齐特、小牛血清去蛋白、法舒地尔、脑苷肌肽-药品价格较高,药费可接受水平低,应重点监控。结论神经保护剂在国内外指南(除中国外)均未做推荐、且无循证医学证据,但目前其在我国的应用广泛并逐年增加,存在不合理性。各城市应用中:(1)用药符合中国指南推荐情况排序:北京>杭州>天津、成都、广州、上海。(2)存在滥用和过度使用情况:北京最合理,杭州、成都、广州、上海较差,天津最差。(3)联合用药:中国多种神经保护剂联合应用现象严重、比例高,有药物滥用倾向。广州、杭州、上海联用次数最多,不合理现象严重。(4)上海地区的药品日均费用最高、患者经济负担最重。
- 王慧媛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