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鑫 作品数:46 被引量:326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吴阶平医学基金 海军后勤科研计划课题 海军总医院创新培育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Castleman病一例 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女,57岁,间断乏力、上腹饱胀感2个月余,伴恶心、头晕,厌油食,周身瘙痒等,曾口服"强力消石素"治疗,当地医院肝功能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14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10 U/L、谷氨酰转肽酶(GGT)1009 U/L,总胆红素(TBIL)24.3 pLmol/L、直接胆红素(DBIL)15.2μmol/L;行腹部B超示肝大,肝实质回声粗糙,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复方甘草酸苷"等保肝治疗1周,症状无明显好转转入海军总医院,病程中体重减轻约3 kg. 王少鑫 浦江 崔立红关键词:CASTLEMAN病 肝硬化合并 胆汁性 原发性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多烯磷脂酰胆碱 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 Q)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 Q)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对2009年2月-2013年8月海军总医院消化科436例患者和16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GERD Q量表评分,同时电子胃镜检查,其中372例行C13尿素呼气试验。结果GERD Q量表的阳性诊断率为64%,GERD患者评分远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治疗前后比较,研究组GERD Q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研究组不同亚型间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非感染者GERD Q评分无差别(P〉0.05)。结论 GERD Q量表虽无益于GERD分型的鉴别,但能够初步诊断GERD,并判断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王少鑫 浦江 崔立红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联合应用奥美拉唑和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0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08年 崔立红 王少鑫 浦江 金博 刘超群 李欣 付山峰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 莫沙比利 奥美拉唑 疗效分析 营养支持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作用。方法应用NRS2002对2014年2月-2017年1月就诊于我科的1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将有营养风险的54例(36.5%)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营养支持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营养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营养学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上臂围(26.1±3.8)mm vs(24.2±5.5)mm、肱三头肌皮褶厚度(13.0±4.4)mm vs(11.4±5.1)mm、手握力(34.1±3.3)kg vs(31.6±3.1)kg、白蛋白(41.5±4.1)g/L vs(38.8±4.2)g/L、前白蛋白(198.3±4.3)mg/L vs(179.9±5.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及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于兰 崔立红 荣加 浦江 王晓辉 王少鑫 黄泽平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营养风险 营养支持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分析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引起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生的病因。方法对248例GERD患者进行人口症状学调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和内镜检查,GERD组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糜烂性食管炎(EE)组、Barrett食管组,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结果 GERD组的年龄、体质指数(BMI)、饮酒量和HP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RD不同组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组合并胆汁反流占39.2%,明显高于NERD组的26.5%(P<0.05)。结论 GERD发病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HP感染不增加GERD的发病和食管炎损伤程度,胆汁反流与食管炎的病变程度有关。 王少鑫 崔立红 浦江 于兰 王晓辉 付山峰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糜烂性食管炎 幽门螺杆菌 恶性肿瘤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分析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观察恶性肿瘤患者ERCP术后淀粉酶变化,观察诊断及治疗性ERCP术后并发症的不同。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术后6 h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后无明显差异;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多见于诊断性操作,且诊断性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3.8%明显高于对照组12.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行ERCP术,并不增加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有效的胆胰管引流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王少鑫 孙涛 刘超群 浦江 崔立红 于兰关键词: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急性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急诊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重症胰腺炎1例 被引量:1 2009年 骆敏 王少鑫关键词: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重症胰腺炎 结直肠癌及肠道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海军总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为早期结直肠癌,B组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组为早期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每组50例。分别于就诊时、术后(外科手术或肠镜下手术)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并分析各组肠道菌群失调危险因素。结果 3组在不同时间段肠镜活检样本中双歧杆菌(Bdb)和肠杆菌(EMB)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相同时间点,3组间肠镜活检样本中Bdb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术后1个月时3组间肠镜活检样本中EMB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异常、服药史均为3组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P<0.05,P<0.01)。此外年龄亦为B组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中Bdb减少更为突出,进一步佐证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闫志辉 崔立红 浦江 王晓辉 王少鑫 于兰 李文君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腺瘤性息肉 菌群失调 内镜下经胃腹腔手术的研究 2007年 当前,一般意义上的腹部手术,其标准方法是开腹手术和采用腹腔镜进行,均要求腹壁切开。而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和器械的改进,逐渐要求仅较小的损伤即能完成手术过程,并能降低手术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理想阶段是省去所有剖腹步骤,完全避开腹壁切口,却能达到剖腹手术所能达到的目的。天然管腔提供了经胃肠道到腹腔的入口,随着内镜手术技术的日臻成熟和操作设备包括内镜夹、 王少鑫 孙涛关键词:腹腔手术 内镜 腹壁切口 剖腹手术 腹部手术 开腹手术 烯脂酰辅酶A水解酶抑制IFNα诱导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蛋白3转录活性 2016年 烯脂酰辅酶A水解酶(enoyl-Co A hydratase short chain 1,ECHS1),是一种脂肪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关于其功能研究甚少。采用双荧光报告系统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干涉和过表达ECHS1,分析ECHS1对IFNα刺激下STAT3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ECHS1能够显著抑制IFNα诱导的STAT3的转录活性,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STAT3相关功能的调控。 王少鑫 崔立红关键词:STAT3 IFN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