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珊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地质矿产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软泥
  • 3篇软泥水
  • 2篇水化学
  • 2篇西湖凹陷
  • 2篇南海北部
  • 2篇凹陷
  • 2篇成矿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化学
  • 1篇地质
  • 1篇形成演化模式
  • 1篇学成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运聚
  • 1篇油气运聚成藏
  • 1篇运聚
  • 1篇深层水
  • 1篇渗流
  • 1篇渗流场
  • 1篇水文地质

机构

  • 6篇地质矿产部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作者

  • 6篇汪珊
  • 5篇叶思源
  • 5篇汪蕴璞
  • 4篇林锦璇
  • 4篇王翠霞
  • 2篇梁国玲
  • 1篇黄永样
  • 1篇林锦镟

传媒

  • 2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年份

  • 1篇2008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西湖凹陷油气运聚成藏的水文地质论证被引量:11
1997年
在论述西湖凹陷沉积演化,生烃岩、生烃凹陷和油气生成期的基础上,对油气运移的时间、过程和动力进行了界定,论证了生烃岩在压实固结过程中释放的压实水和粘土矿物转化释水在油气初次运移中的贡献,进行了排烃量的估算,论述了渗透层中重力水的流动态势和油气二次运移的时间和指向,并从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三个方面综合评价了西部斜坡,中央长垣和东部断阶利于油气运聚成藏的条件和地段。
汪蕴璞汪珊
关键词:西湖凹陷油气运聚成藏水文地质渗流场
全文增补中
陆缘南海成矿金属存在形式和沉析作用的定量研究
1998年
通过溶液化学平衡反应模型理论计算表明:软泥水和底层海水除Fe在软泥水中呈高价态的分子化合物(Fe(OH)3)和络合离子(Fe(OH)2+),以及二者均存在含量甚微的单一离子Fe3+以外,Fe的其它组分形式和Mn、Cu、Ni、Co元素均以低价态的单一离子、络合离子和分子化合物形式存在。软泥水比底层海水的组分存在形式要多,且组分含量变化幅度要大。软泥水中Fe主要含量是Fe(OH)3,而底层海水主要是Fe2+。软泥水现代正在发生沉析的矿物有:赤铁矿、针铁矿和石英,在外陆架—陆坡海域软泥水可生成方解石、文石,陆坡海域的软泥水还可沉析菱锰矿和水锰矿;底层海水正在沉析的仅是方解石、文石、赤铁矿和针铁矿。碳酸盐类矿物的沉析与海底分布的钙质粘土、泥等沉积物相吻合。水锰矿的生成为陆坡海山区存在的多金属结壳(核)提供了成矿信息,并表明多金属结壳(核)不是通过海水的物理化学作用的途径生成的。
林锦璇汪珊梁国玲汪蕴璞王翠霞叶思源黄永样
关键词:软泥水金属元素成矿
渤海盆地深层水化学形成的基本规律和深层水在油(气)形成上的作用
汪蕴璞林锦镟王翠霞叶思源汪珊
该研究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870170)的下属专题。渤海盆地深层水是一种类型,研究其化学成分的形成和演化,可拓宽地下水圈化学领域的新认识。获得成果:1.将渤海盆地前第三纪海相碳酸盐岩组成的潜山含水系统和主要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渤海盆地深层水
南海北部海域软泥水化学和成生演变模式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揭示了南海北部海域软泥水化学的基本特征,确定了软泥水化学垂向剖面的类型,分析了软泥水化学场的形成演变机理,概括了软泥水3种成生演变模式。
林锦璇汪蕴璞王翠霞叶思源汪珊
关键词:南海北部软泥水化学成分
南海北部软泥水的金属浓度场和成矿作用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以研究区的实际资料为依据,揭示了软泥水的金属浓度场,并在与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富集区的成矿物质、环境进行对比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软泥水化学的找矿意义,分析了成矿作用并概括了成矿模式。
林锦璇叶思源汪珊
关键词:软泥水成矿作用
西湖含油气凹陷第三系地下水化学及其形成演化模式被引量:4
1998年
揭示了东海西湖含油气凹陷第三系沉积体系地下水化学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重溯了其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演变的阶段和特点,论证了地下水现代化学主要是遵循浓缩盐化、正向变质作用方向演变形成的,且已演化成熟,并探讨了地下水成因和形成演化模式.
汪蕴璞林锦璇王翠霞梁国玲叶思源汪珊
关键词:地下水化学西湖凹陷地下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