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生艳 作品数:26 被引量:63 H指数:5 供职机构: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 发文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基于人才能力需求的高职中医骨伤专业课程设计研究 2017年 高职中医骨伤专业是培养现代骨伤疾病治疗人才的重要专业,随着中医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课程设计是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结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中医骨伤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科学合理的设计专业课程,以不断提高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陈广超 段生艳 杨艳关键词:中医骨伤专业 课程设计 高职院校 疾病治疗 小儿“五更泻”的治疗 被引量:1 2013年 正肾阳虚而不能温煦脾胃,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低下,黎明之前,阳气未复且阴气较盛,故脐腹作痛,肠鸣泄泻。中医称"五更泻"。而小儿由于年龄越小,发病率则越高。本论以多年临床经验,实践总结出一些治疗方法 。 段生艳关键词:小儿疾病 五更泻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概况 被引量:3 2020年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常表现为剧烈的肩颈部钝痛、绞痛,并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可导致上肢酸软无力、手指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临床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以西药、功能锻炼、物理治疗为主,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但病程长、见效慢。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根本病机在于颈项部气血壅滞,经脉失养,从而导致“不通则痛”,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着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针灸、推拿等。本文通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及常用的几种中医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对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段生艳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 高职针灸推拿专业“理实一体,全程,全面”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8 2018年 高职针灸推拿专业以培养适应医疗、预防保健和行业一线岗位工作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针灸推拿人才为目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通过对用人单位,实习教学医院及毕业生意见、建议的分析,提出了"理实一体,全程,全面"实践教学模式。 赵云龙 张院宝 段生艳关键词:高职高专 针灸推拿专业 实践教学 非特异性下腰痛评估量表、发病机制及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7年 非特异性下腰痛为骨科常见病,关于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发病原因、机制尚未明确,因此,对于这一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也并未获得统一。本次研究对非特异性下腰痛评估量表、发病机制、诊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多角度进行了阐述。 段生艳 赵云龙 陈广超关键词:非特异性下腰痛 评估量表 发病机制 诊疗进展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17 2022年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进行治疗,2组均以6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神经根损伤程度及疾病相关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4%,89/92)高于对照组(86.96%,80/92)(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眩晕、心悸、肢体麻木、头痛、中医症状总分、血清P物质(S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颈神经支配区域C_(5)~C_(8)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可明显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清SP、IL-1β、TNF-α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中医症状,减轻神经根损伤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段生艳 武水民 赵云龙关键词:颈椎病 神经根型 独活寄生汤 疗效 中西医联合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显著降低,白蛋白(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后研究组血清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LB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研究组肝脏硬度值显著降低(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硬化程度,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马玉美 杨峥 段生艳 杨艳 杨定芳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 西医常规药物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西医常规药物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8月昆明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后,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下肢痛评分、腰痛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E_(2)、5-羟色胺、红细胞沉降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药物联合小针刀治疗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观疼痛感,改善功能障碍,降低疼痛相关因子水平,减轻炎性损伤。 段生艳 武水民关键词:小针刀 腰椎间盘突出症 炎性因子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21年 椎间盘是一种由结缔组织所构成的结构,其具有独特的解剖、生理、生物力学功能。椎间盘的任何结构发生改变,均可影响正常的机械效能或对机体其他部位的平衡功能、吸收与再分配其力量至脊柱的正常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其主要是因外力作用引起的腰椎骨关节旋转、倾斜、错位等,可导致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或椎管,进而刺激到脊神经或脊髓,或者因骨关节错位、椎间孔移位,进而导致神经根位移与椎间盘产生卡压,临床上患者可表现为腰椎活动障碍、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针刀治疗是近些年发展较快的-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微创治疗手段,其对斜方肌损伤、头夹肌劳损、棘上韧带损伤等病症均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良好。本文主要从针刀治疗的基本内容、LDH的治疗现状及针刀治疗对不同分型LDH的临床效果3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 段生艳 武水民 王斌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刀 慢性下腰痛与体质指数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1年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指后背的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的放射痛。它是一组症状,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征,而不是疾病的名称。50%以上的下腰痛初次发作4~8周内可以自愈,但是复发率高达85%[1]。慢性下腰痛是由于急性下腰痛治疗方法不当,心理因素,躯体化使疼痛加重甚至转化所致。发病时间<2周为急性,<6周为亚急性,>6周为慢性[1]。慢性下腰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病。迄今为止,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 段生艳 陈广超关键词:慢性下腰痛 体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