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华君

作品数:16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睡眠
  • 4篇睡眠质量
  • 4篇焦虑
  • 3篇抑郁
  • 3篇综合征
  • 3篇护理
  • 3篇不宁腿
  • 3篇不宁腿综合征
  • 2篇大学生
  • 2篇心身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慢性
  • 2篇焦虑障碍
  • 1篇单孔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炎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切除

机构

  • 11篇暨南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
  • 3篇遂宁市中心医...

作者

  • 15篇梁华君
  • 11篇马萍
  • 11篇潘集阳
  • 10篇张继辉
  • 3篇黄肇通
  • 2篇杨立新
  • 1篇王厚亮
  • 1篇温盛林
  • 1篇张晋碚
  • 1篇徐伊
  • 1篇李淑仪
  • 1篇葛明刚
  • 1篇张伟
  • 1篇马文彬
  • 1篇李毅
  • 1篇陶炯
  • 1篇李雪萍
  • 1篇朱宇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脐单孔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护理分析
2011年
目的:总结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50例经脐单孔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一组三孔125例与二组脐单孔12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情况,疼痛的部位,漏胆情况。结果:一组120例患者完成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中转开腹;二组115例患者完成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例因胆囊结石掉入腹腔而在剑突下加孔帮助取石,5例转为三孔腹腔镜并有3例安放腹腔引流管,2例中转开腹。结论: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切口美观。
梁华君李毅李雪萍
关键词:胆囊结石护理
大学生经前心境恶劣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了解高校女大学生的经前心境恶劣障碍(PMDD)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经前心境恶劣障碍筛查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情况调查表对493名三年级女大学生施测。结果:(1)女大学生的PMDD的检出率为7.91%。(2)学习压力大一般、无者PMDD检出率分别为13.8%、5.6%、8.9%,差异有显著性(χ2=9.70,P<0.01)。(3)经前心情恶劣者与无经前心情恶劣者比较,SAS标准分,SDS总分及其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经前心境恶劣组与无经前心境恶劣组比较,除了SCL-90的阳性项目数、躯体化症状和敌对症状的得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的SCL-90总分、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这些症状的得分PMDD组高于无PMDD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校女生经前心境恶劣的检出率为7.91%,有经前心境恶劣者伴有明显的心身症状,SCL-90对显示PMDD的心身症状比SDS及SAS敏感。
潘集阳杨立新梁华君马萍张继辉
关键词:女大学生抑郁焦虑
不宁腿综合征孕妇的睡眠质量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孕妇不宁腿综合征(RLS)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及不宁腿综合征对孕妇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用国际不宁腿量表观察113例孕妇的不宁腿综合征发生情况,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一般情况量表评定孕妇的睡眠情况,探讨不宁腿综合征与孕妇的年龄、孕期、睡眠质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孕妇不宁腿综合征的门诊检出率为12.4%(14/113),患有不宁腿综合征孕妇的PSQI得分≥8的有4例(占28.6%),不患不宁腿综合征的孕妇PSQI得分≥8者有10例(10.1%,!2=3.86,P<0.05),其它观察指标与不宁腿的发生无关(P>0.05)。结论:孕妇伴RLS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孕妇不宁腿综合征的发生情况与年龄、孕期等因素无关。
潘集阳梁华君张继辉马萍黄肇通
关键词:不宁腿综合征睡眠质量孕妇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的关系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和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给予99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单相抑郁诊断标准的患者西酞普兰20mg~60mg/d治疗,选取其中完成8周治疗的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于第0、2、4、6、8周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HAMD总分减分率≥50%为有效(66例),以8周时HAMD≤7分为治愈(52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5-HTTLPR及5-HTTVNTR两种多态性。结果不同疗效组间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两种多态性的基因型频数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组间治疗后各期HAMD总分及抑郁核心症状分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存在关联。
潘集阳马萍梁华君张继辉徐伊
关键词:抑郁症西酞普兰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
广东省澄海市4~12岁儿童睡眠紊乱现况调查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4~12岁儿童的基本睡眠状况,以及睡眠紊乱的现患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2-07对广东省澄海市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所幼儿园及2所小学760例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向学生家长发放量表,家长在调查人员的解释下就儿童的相关情况完成问卷。共发放问卷76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738份,应答率为97.1%。738例学生平均年龄(7.8±2.9)岁,将儿童按照年龄分为4~6岁组(n=298),7~9岁组(n=197),10~12岁组(n=243)。使用自制问卷调查儿童的一般情况,采用儿童睡眠紊乱量表对儿童的睡眠紊乱状况进行评定,采用5级记分,量表总分高于39分可认为有睡眠紊乱。结果:共发放问卷760份,回收760份,剔除资料填写不全问卷22份,共收回有效问卷738份,应答率为97.1%。①睡眠紊乱量表得分情况:儿童睡眠紊乱量表总分为(39.8±10.0),睡眠紊乱的发生率为46.6%;不同性别儿童睡眠紊乱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差别无显著性(P>0.05),各年龄组间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有明显差异(P<0.05),②儿童睡眠紊乱的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睡眠紊乱量表总分与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学习压力呈负相关,与健康状况、对学校的兴趣、居住地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紊乱量表总分主要与年龄、对学校的兴趣及居住地有关。结论:儿童睡眠紊乱的发生率较高,儿童的睡眠状况无性别差异;年龄越小,睡眠紊乱情况越严重;睡眠紊乱的发生与年龄、居住地、对学校的兴趣等因素有关。
潘集阳梁华君张继辉马萍
关键词:儿童睡眠
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调查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症状对其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择2003-07-24/2003-07-30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及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71例为观察对象。①睡眠质量评定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可划分为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睡眠效率,睡眠紊乱,用睡眠药物和白天功能紊乱7个因子,各因子累计得分系总分。将总分以4分,8分为界限将睡眠分为好,中,差3个级别进行分析。②采用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定量表了解其严重程度。由10个项目构成,各项累计得分系总分。原量表将总分以10分,20分,30分为界限将严重程度分为轻微,中度,严重,非常严重进行分析。③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患病病程,每周透析次数,文化程度,家庭环境,家庭平均收入,身体健康情况,有无其他躯体疾病,有无服用药物,一级亲属睡眠问题等。运用统一问卷和统一指导语解释,让患者自己填写。个别不能填写的,患者回答后由调查人员填写。结果:在171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有43例符合诊断不宁腿综合征症状标准,发生率为25.2%,其中男28例,女15例。不宁腿综合征组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高于非不宁腿综合征组,差异有显著性[(10.07±4.49),(7.03±3.94),t=3.881,P<0.001]。不宁腿综合征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用睡眠药物、总分、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均高于非不宁腿综合征组(P<0.05),而两组睡眠持续性,习惯睡眠效率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不宁腿综合征组睡眠质量较差。性别及不宁腿综合征各等级严重程度对肾脏透析不宁腿综合征睡眠质量无影响。不宁腿综合征严重程度总分与睡眠质量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相关(相�
潘集阳张继辉马萍梁华君黄肇通
关键词:睡眠质量不宁腿综合征血液透析
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主客观睡眠质量差异及相关因素(英文)被引量:18
2007年
背景慢性失眠患者由于警觉性和浅睡比例较高,常判断不清入睡与觉醒的界限,表现为对失眠特别是入睡困难和睡眠时间不足的严重程度常有夸大,即使使用药物改善睡眠后也有同样的表现,而原发性失眠患者伴有明显的心身症状。因此我们观察患者主观与客观睡眠质量的差异与焦虑症状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影响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主客观睡眠差异的相关因素。方法共收录慢性失眠患者55例,男24例,女3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原发性失眠症诊断标准,采用病程超过6个月为慢性失眠。排除患有符合DSM-IV轴I障碍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者及明显躯体疾病者。收录正常对照组共15名,男8名,女7名。其中性别及年龄与患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有超过1周失眠主诉者及患有符合DSM-IV轴I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者及明显躯体疾病者。所有受试者完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在多导睡眠仪监测前3d连续的睡眠日记;并在睡眠监测前晚进行一夜的预睡。结果①分析显示,秩和检验分析显示,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的无论主观或客观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分别是主观睡眠时间为(157.8±141.7)minv.s(423.4±42.8)min,P<0.001;客观睡眠时间为(332.2±154.7)minv.s(418.1±47.8)min,P=0.009;主观入睡潜伏期为(80.3±73.7)minv.s.(19.2±8.6)min,P<0.001;客观睡眠潜伏期为(23.2±25.4)minv.s.(7.7±4.7)min,P=0.017;主观睡眠效率为(0.52±0.27)v.s.(0.91±0.05),P<0.001;客观睡眠效率为(0.67±0.28)v.s.(0.90±0.07),P<0.001]。②秩和检验分析显示,慢性失眠患者主观睡眠潜伏期大于PSG监测值[(80.3±73.7)minv.s.(23.2±25.4)min,P<0.001],主观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低于PSG监测值[分别为(157.8±141.7)minv.s.(332.2±154.7)min,P<0.001;(0.52±0.27)
潘集阳马文彬张继辉梁华君马萍
关键词:慢性失眠睡眠质量多导睡眠图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护理体会
2010年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护理工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对4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病例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干细胞移植后分别于5~15天出院,7、15、30、45、90、180天返院复查患者精神好,食欲正常,皮肤巩膜黄染明显下降45例移植成功率100%。结论:护理中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血症,控制感染等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梁华君张伟朱宇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移植肝硬化护理
肿瘤患者主观睡眠质量与心身状况相关分析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等心身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88名肿瘤住院患者主观睡眠质量与心身状况。结果患者在PSQI量表调查中总均分为(6.88±4.08)分,男、女患者分别为(6.47±4.08)分和(7.61±3.97)分,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SQI≥8分者占32.4%;SAS与SDS得分分别为(43.5±9.5)分,(44.5±10.8)分。而PSQI得分与SAS、SDS、SCL90总分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分别为0.544与0.399,0.493;P<0.01)。结论肿瘤患者的主观睡眠较差,并存在着焦虑及抑郁情绪。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PSQI值越高,抑郁及焦虑越严重。
潘集阳马萍梁华君张继辉
关键词:肿瘤睡眠质量焦虑抑郁
高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个性特征及其心身症状表现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了解高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程度及其与个性特征、心理症状的关系。方法:在2004-05采用随机群体抽样抽取广州中山大学3年级理工类专业、文科类专业和计算机系共28个班11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对象,男生605名,女生507名,平均年龄(21.50±1.00)岁。使用杨氏互联网成瘾测试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评定被试者的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焦虑的主观感受、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大学生的一般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1137份,收回问卷1137份,剔除资料不全问卷25份,实际有效问卷为1112份,有效率为97.80%。①互联网成瘾测试量表测定结果:符合网络成瘾判断标准的有17例(男性15例,女性2例),占1.53%;准成瘾者291例,占26.17%,男性网络成瘾发生率高于女性。②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结果:成瘾者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多数因子分明显高于普通网络使用者[(140.3±143.8,44.6±41.83),(P<0.025)];艾森克个性问卷中成瘾者的精神病质分与神经质分高于普通网络使用者[(53.9±9.6,45.3±8.7),(59.7±11.8,46.2±11.5);P<0.05],而说谎分则较低[(34.4±8.3,44.9±22.0),P<0.05]。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为网络成瘾者高于普通网络使用者[(62.63±20.29,41.43±9.61),(46.50±14.74,38.51±8.28),(P<0.025)]。结论:高校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53%;网络成瘾者有更多的心理症状,其中焦虑、抑郁症状比普通网络使用者为重;网络成瘾者的情绪较正常使用者不稳定,并缺乏感情,且较不会掩饰。
潘集阳张继辉马萍梁华君杨立新
关键词:精神卫生心身症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