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栾以玲

作品数:16 被引量:311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火炬松
  • 2篇实验室
  • 2篇人工林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重金属元素
  • 2篇栎林
  • 2篇金属元素
  • 2篇火炬松人工林
  • 2篇高校
  • 2篇高校实验
  • 2篇高校实验室
  • 2篇次生
  • 2篇次生栎林
  • 1篇大型仪器
  • 1篇亚热带
  • 1篇易氧化碳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土壤

机构

  • 10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湖北省林业科...

作者

  • 10篇栾以玲
  • 6篇阮宏华
  • 3篇王国兵
  • 2篇姜志林
  • 2篇徐侠
  • 2篇陈月琴
  • 1篇王丰
  • 1篇罗治建
  • 1篇向珊珊
  • 1篇唐燕飞
  • 1篇吴永刚
  • 1篇张增信
  • 1篇徐涵湄
  • 1篇陶忠芳
  • 1篇张艳华
  • 1篇刘国华

传媒

  • 4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管理观察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竹子研究汇刊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南丘陵地区栓皮栎次生林与火炬松人工林土壤有效碳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重复熏蒸-培养法研究了苏南丘陵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栓皮栎次生林和火炬松人工林土壤有效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栓皮栎次生林土壤中的有效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显著高于火炬松人工林,而火炬松人工林土壤有效碳占总有机碳比率(4.7%)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占土壤有效碳比率(54.3%)分别高于栓皮栎次生林(2.9%和40.9%);去除森林凋落物后,2种林分土壤有效碳含量均显著降低;土壤有效碳与土壤微生物量碳以及土壤总有效碳显著相关。重复熏蒸-培养法是估测该地区森林土壤有效碳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与火炬松人工林相比,天然次生栓皮栎林土壤含有较多的活性有机碳,可能对区域碳平衡产生较大的影响。
陈月琴徐侠阮宏华王国兵栾以玲
关键词:火炬松人工林
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易氧化碳被引量:79
2008年
土壤有机质的短暂波动主要发生在易氧化部分,而易氧化碳作为土壤有机碳的敏感因子,可以指示土壤有机质的早期变化。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法,分析了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0~1000m)、针叶林(1350~1750m)、亚高山矮林(1750~1900m)以及高山草甸(1700~2158m)土壤中易氧化碳的变化特征,分析其与微生物量碳、土壤总有机碳、土壤含水量、全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群落土壤中的易氧化碳含量随海拔上升而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易氧化碳和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土壤湿度、全氮间呈极显著的相关;土壤易氧化碳占总有机碳比例为8.69%~14.73%,是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比例的3.32~11.41倍;沿海拔梯度,易氧化碳含量受到土壤总有机碳、土壤湿度和温度的显著影响。
徐侠王丰栾以玲汪家社方燕鸿阮宏华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海拔梯度易氧化碳
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探讨被引量:5
2009年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建立现代高效的高校实验室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长期实验室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在机构设置、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定岗、考核管理等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提出了一些建立并完善高校现代实验室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以实现高校实验室的规范管理,保障实验室专职技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促进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全面提高。
栾以玲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的探讨被引量:5
2010年
大型仪器使用管理是关系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问题.本文结合所在实验室的大型仪器管理、使用的实际情况,对目前高校在大型仪器设备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重复购置、管理方法落后、使用效率低下、维修维护困难、管理人员积极性低等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通过构筑共享平台、完善激励机制和人员考核制度、责任到人等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栾以玲
关键词:大型仪器管理使用共享平台
次生栎林和人工松林土壤呼吸对温度敏感性的室内模拟被引量:8
2008年
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是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不确定性的因素之一。为了解在排除其他生态因子的影响下天然阔叶林和人工针叶林土壤呼吸对温度敏感性的差异,选择了苏南丘陵次生栎林和火炬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2种林分0~10cm表层土壤,分别进行了5℃、15℃、25℃和35℃的室内恒温培养实验。用传统的密闭气室碱液吸收法测定它们的CO2释放量的动态变化,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次生栎林对温度的敏感性即Q10值大于火炬松人工林;在5℃、15℃和25℃培养时2种林分土壤呼吸累积释放CO2量的差异不显著,并且土壤释放co:的动态变化一致,而35℃时,次生栎林显著大于火炬松人工林;在25℃培养时,次生栎林土壤呼吸累积释放co:量与5℃和15℃相比并没有显著增加,反而低于火炬松人工林;次生栎林的全碳、全氮、全钙、全磷含量以及碳氮比显著大于火炬松人工林。模拟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天然阔叶林可能比人工针叶林释放更多的CO2。
向珊珊王国兵罗治建阮宏华张增信栾以玲
关键词:全球变化土壤呼吸Q10值次生栎林
一种土壤样品自然风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样品自然风干装置,包括若干立柱与若干样品风干托盘,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且立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样品风干托盘的两侧均设置有抽拉滑轨结构,所述抽拉滑轨结构包括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第一...
徐涵湄栾以玲阮宏华
文献传递
苏南丘陵火炬松林对重金属元素和磷、硫的吸收与累积被引量:12
2002年
Absorption,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b,Cd,Cr,Cu,Mn,Ni,Zn,P and S elements in loblolly pine plantation in the hilly regions of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orage of nine elements in the soil of the forest is in order of S>P>Mn>Zn>Cr>Cu>Pb>Ni>Cd,their contents in different organs of trees are quite different,being Pb 0 96~5 81,Cd 0 266~0 720,Cr 8 55~9 49,Cu 4 36~9 44,Mn 18 98~61 07,Ni 1 74~9 03,Zn 13 44~32 69,P 168~987,and S 446~1770(mg·kg -1 ).Their accumulation ratios of elements in plants are in order of Cd >P>S>Cu>Zn>Cr>Pb>Ni> Mn.The accumulation amounts of Pb,Cd,Cr,Cu,Mn,Ni,Zn,P and S in the biomass of the community are 36 30 ,5 47,85 58,74 54,248 1,26 81,236 5,3268,and 8158 (mg·m -2 ),respectively,of which the overground part accounted for 5 37%,10 60%,23 77%,15 99%,16 61%,12 38%,12 34%,24 85%,and 4712%,higher than underground part.The biological cycles of the elements in the community are described as follows:annual uptake is Pb 23 75,Cd 1 97,Cr 24 07,Cu 27 44,Mn 170 17,Ni 19 51,Zn 109 29,P 1721 69,and S 2843 14 (mg·m -2 ).Annual return is Pb 12 70,Cd 0 68,Cr 1 66,Cu 10 49,Mn 70 72,Ni 6 46,Zn 40 60,P 257 61,and S 486 56 (mg·m -2 ).The turnover periods of nine elements are 3,8,52,7,4,4,6,57 and 17 years respectively.
吴永刚姜志林栾以玲
关键词:苏南丘陵火炬松林重金属元素
北亚热带次生栎林与火炬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季节动态被引量:81
2008年
在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次生栎林和火炬松人工林内,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两年测定了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林地凋落物输入量.结果表明:两种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均在植物生长旺季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在植物休眠季节维持在较高水平;在0~10cm土层内,火炬松林和次生栎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幅分别在267.8~459.8mg.kg-1和278.6~467.8mg.kg-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温度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森林地上凋落物输入量、土壤湿度无显著相关关系.说明该区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季节波动可能与土壤中有效碳及其它土壤养分的可利用状况、植物根系对营养的竞争以及林木的生长节律有关.
王国兵阮宏华唐燕飞栾以玲陈月琴陶忠芳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次生栎林火炬松人工林
南京市不同环境树木年轮重金属元素含量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弄清南京市城市主干道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的动态变化,为南京市环境重金属元素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京市区主要城市干道行道树和作为对照组的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的雪松、法国梧桐和水杉3个对应树种树木年轮重金属元素Cd、Cr、Cu、Fe、Mn、Ni、Pb、Ti、Zn含量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分析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南京市行道树年轮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在近几个年轮段时期内明显加快。对比还发现,校园组树木年轮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低于行道树组,且上升速度大大低于行道树组,甚至校园组某些元素含量随时间无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说明南京市交通主干道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和污染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非交通干道区域,这一快速上升的特点与南京市机动车拥有量快速增长相一致。[结论]研究得出,机动车暴发式增长是造成南京市主干道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原因。
栾以玲阮宏华姜志林
关键词:重金属元素环境污染
自然状态下竹子的抗寒性研究被引量:41
2006年
在自然状况下,研究了几个竹种叶片的电导率与叶绿素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并对几个竹种的抗寒性强弱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温度的变化成正相关,电导率与温度的变化成负相关。在这几个竹种中黄秆京竹、罗汉竹、淡竹的抗寒性较强,平安竹、黄槽石绿竹、黄秆乌哺鸡抗寒性中等,紫竹、黄条金刚竹、翠竹、铺地竹、菲白竹抗寒性最弱。
刘国华栾以玲张艳华
关键词:竹子抗寒性自然状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