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鑫娜

作品数:13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糖尿
  • 10篇糖尿病
  • 10篇2型糖尿
  • 10篇2型糖尿病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糖尿病患者
  • 5篇2型糖尿病患...
  • 5篇病患
  • 4篇色素上皮
  • 4篇色素上皮衍生...
  • 4篇上皮
  • 3篇单核
  • 3篇单核苷酸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脂肪
  • 3篇脂联素
  • 3篇脉搏波
  • 3篇脉搏波传导

机构

  • 11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泉州医学高等...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杨鑫娜
  • 5篇施亚雄
  • 3篇林家煜
  • 2篇蔡清颜
  • 2篇林如海
  • 2篇蔡辉耀
  • 2篇李良毅
  • 1篇吴晓鸿
  • 1篇梁波
  • 1篇郑少雄
  • 1篇庄端蓉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福建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及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11377C→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共184例,...
杨鑫娜
关键词:脂联素单核苷酸多态性动脉硬化大血管病变
文献传递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的肝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的肝保护作用及对小分子G蛋白(Rho)/Rh o激酶(Roc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
蔡辉耀杨鑫娜陈丽君林家煜梁波李良毅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利拉鲁肽RHO激酶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日内及日间血糖波动的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患者血糖波动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对183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日内血糖波动采用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MAGE)评估,日间血糖波动采用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eans of daily differences,MODD)评估,采取广义线性模型用于分析不同临床影响因素与MAGE及MO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显示,患者的平均MAGE和平均MODD分别为(4.75±0.91)mmol/L和(2.62±0.76)mmol/L。对于日内血糖波动,糖尿病家族史阳性及血清C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低水平是患者MAGE增高的独立相关因素(P均<0.05)。对于日间血糖波动,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MODD呈正相关关系,而空腹C肽水平及预混胰岛素治疗与MODD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肝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C肽水平、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方案、心血管疾病史及血清尿酸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可能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预混胰岛素注射治疗方案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能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
林如海吴晓鸿姜峥嵘杨鑫娜庄端蓉吴丽珍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福建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及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11377C→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共184例,...
杨鑫娜施亚雄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基因多态性
血清胆汁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临床表型中以T2DM为主。T2DM发病机制相对复杂,目前认为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糖尿病患者更易引起血脂、脂蛋白异常,增加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常伴有总胆汁酸池的增加和胆汁酸成分的改变。胆汁酸除了在膳食脂肪的吸收和胆固醇的稳态中发挥作用,还参与许多信号通路的调控。此外,胆汁酸还通过调节自身的肝肠循环,维持三酰甘油、胆固醇的平衡,并参与能量和血糖水平的调控。本文主要针对血清胆汁酸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陈丽君林家煜蔡清颜杨鑫娜
关键词:胆汁酸糖尿病法尼醇X受体
血清PEDF及PEDF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福建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及PEDF基因启动子区rs129438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47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分为正常组(UACR<30μg/mg,NAU组)24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μg/mg≤UACR<300μg/mg,MAU组)225例,使用PCR-RFLP方法检测PEDF基因启动子区rs1294385的多态性,同时检测血清PEDF水平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指标。结果:MAU组的血清PEDF水平高于NA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EDF水平与UACR呈正相关(P<0.05);PEDF基因启动子区rs1294385的基因型(GG型、GA型和AA型)和等位基因(G/A)在NAU、MAU两组间的分布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基因型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1.838倍,GA+AA基因型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1.86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PEDF水平随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而增高;福建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PEDF基因启动子区rs1294385多态性与微量白蛋白尿明显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机率。
黄文森施亚雄杨鑫娜林莞蓉
关键词: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单核苷酸多态性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miR-21-5p与肠道菌群失调及炎症状态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微小RNA-21-5p(miR-21-5p)与肠道菌群失调及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T2DM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集受试者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21-5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水平。采集受检者粪便标本,采用平板培养法检测肠道肠球菌、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水平及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比值(B/E);Pearson法分析miR-21-5p与肠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B/E、hs-CRP、TNF-α、IL-6、IL-18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血清miR-21-5p(2.34±0.35)、肠杆菌(9.08±0.65)、hs-CRP(3.41±0.62)mg/L、TNF-α(53.85±15.15)μg/L、IL-6(53.41±14.36)ng/ml、IL-18(215.62±42.46)μg/l水平升高(P<0.05);乳杆菌(9.41±0.36)、双歧杆菌(9.02±0.66)、B/E(0.96±0.19)水平降低(P<0.05)。Pearson法分析显示,miR-21-5p与肠杆菌、hs-CRP、TNF-α、IL-6、IL-18呈正相关(P<0.05),与乳杆菌、双歧杆菌、B/E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T2DM患者血清miR-21-5p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调及炎症水平异常有关,可作为潜在的诊断指标。
蔡辉耀杨鑫娜陈丽君林如海蔡清颜林家煜李良毅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炎症状态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作用
2018年
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更难控制,并可加速如冠心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等糖尿病重要慢性并发症的发展和恶化。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具有抗新生血管形成、抗慢性炎症、抗氧化和营养神经等多种保护性效应。本文就PEDF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黄文森施亚雄杨鑫娜
关键词:色素上皮衍生因子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2013年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是一种强有力的新生血管抑制因子,除具有神经营养、神经保护、调节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还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炎性反应、抗氧化应激、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抑制新生血管、抑制血栓形成和抑制C反应蛋白生成等效应,因此可以延缓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杨鑫娜施亚雄郑少雄
关键词:2型糖尿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大血管病变
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有关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基因-11377C/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368例2型糖尿病患者(baPWV正常组146例,baPWV增高组222例)脂联素基因-11377C/G的多态性,同时测定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等指标。结果 2组脂联素-11377位点基因型及频率分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CC型baPWV、FINS均低于CG+GG型(P<0.05),而脂联素水平高于CG+GG型[(35.95±21.13 vs 33.16±16.63)mg/L(P<0.01)]。脂联素基因-11377C/G变异与2型糖尿病患者baPWV呈正相关(r=0.207,P<0.05)。结论脂联素基因-11377C/G位点GG+CG基因型与2型糖尿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呈正相关,G等位基因可能系发生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易感基因。
杨鑫娜
关键词:2型糖尿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